注册

美国电影市场观察:中国面孔无处不在 巨人觉醒不是说着玩


来源:凤凰娱乐

一个初次参加AFM的人很容易会被四周无处不在的电影元素搞得眼花缭乱,不过不出一小时,他便会迅速地意识到:眼前这一切并不是所谓的“电影世界”,而只是一个与电影有关的巨大“集市”。

美国电影市场内场

中国青年电影人:在喧嚣中找机遇

除了买家需要一定的行业资历、展商要缴纳数千到上万美元不等的场地租金外,参加AFM并没有什么门槛,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单日票、多日套票中选择,越高的票价包含更多的权利,例如进入电影人的社交主场——各种鸡尾酒会。

在形形色色的中国面孔里,有的揣着资金寻觅好项目,有的带着技术寻找合作伙伴,有人则试图将手中的项目兜售到世界其他市场去。也有年轻人怀着电影梦想,在喧闹中寻找机遇。对于那些在市场中四处游走的“散户”来说,有时候买家和卖家的界限略显模糊,“寻找合作机会”成了每个人回答参会目的时的一致答案。

陈伟和Bill来自北京星座国际传媒公司,两人的名片上,一张以黑色水笔标注出了英文的公司所在地、姓名和中国区号,另一张则是纯英文。两人专程来美国参加AFM,主要是为了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我们在国内已经制作过不少作品,这回主要是想看一下好莱坞的制作团队。”

“看看市场”也成为很多“散户”参会者的主要目的。一位现居加州的访问学者告诉记者,自己是替朋友来的,朋友在国内供职于基金公司,由于国内影视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该公司也希望能转而投资一些电影项目。“国内的情况他们比较清楚,但(海外)这边大家都没概念,所以让我帮忙跑一趟,看一看。”

众多在美国接受电影教育的中国青年电影人是“散户”中格外有活力的一个群体。美国是世界电影工业的中心,同时拥有成熟的电影教育体系,来美国学电影无疑是电影青年们实现梦想的捷径。不过,昂贵的学费、语言文化的隔阂以及毕业后签证的限制,让很多电影系毕业生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时刻面临着挑战。

朱雯是雪城大学电视电影传播专业的毕业生,今年夏天,她从寒冷的“雪城”搬来了终年阳光明媚的洛杉矶,搬家的原因除了天气,也为了能离电影产业“近一些”。朱雯与两个同是学电影的朋友共同组建了一个影视制作团队,起名为“镜中人”。为了能多结识一些朋友、建立圈内联系,朱雯自费参加了许多电影相关的活动,包括近期的中美电影峰会和AFM。每次论坛结束后,朱雯都会走到台前,等待与身为嘉宾的中美行业高管交谈,运气好的时候,能够跟仰慕的“大大”聊上一会并交换名片。对于参加AFM,朱雯认为很值得:“不仅能和好莱坞的导演、制片学习到很多业内经验,跟其他创作者结识、建立合作关系,更是通过各种主题论坛,对一部电影是怎么从筹划资金到后期发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相比许多尚在摸索中的青年影人,刘钊是其中走得略微远些的一个。他的个人主页上写道——“自我认同为一个先锋波普电影人”。从爱荷华大学毕业后,刘钊与朋友们成立了“彩虹影视工作室”,目前正在制作一部名为《彩虹城》的科幻独立长片。电影讲述末日后贫富两极分化的世界,一个在贫民窟挣扎的中国电脑天才、一个俄罗斯流浪汉、一个罗马尼亚妓女,三个人自我救赎、完成超任务,进入上层世界的故事。刘钊参与了编剧并担任主演。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自30个国家,为了这部电影,团队还专门创造了一种语言。

刘钊介绍说,整个项目已经进行了三年,最开始是靠众筹的15000美元、天使投资人以及自己投钱开始的。现在电影已经进入到后制阶段,这回来AFM主要是想寻找后期团队,因为特效对科幻片很重要,同时也寻找一些发行渠道。

通过AFM提供的内部邮件系统,刘钊可以很方便地联系上感兴趣的公司,跟对方约定面谈。“挺多公司对我们的片子感兴趣,因为我们的预告片做得挺好。这回在AFM上也谈了两家特效公司。”刘钊还透露,柏林电影节也对他们的片子有兴趣,这主要得益于他的搭档是柏林电影节“青年导演计划”出来的。

夜幕降临,忙碌了整天的人们走出会场,又纷纷走进一个又一个酒会和晚宴中去。年轻的中国电影人则三五成群,在附近的餐厅开始当天最重要的一餐。许多人都是当天活动中才刚刚认识。大家在餐桌上自报家门、互加微信,然后细心地在聊天内容中发掘着彼此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骝驿]

标签:美国电影市场 AFM 中国电影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