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不能缺失国际盛会”
新京报:你现在收到的关于《海上传奇》的反馈是怎样的?
贾樟柯:比较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之前有过很多的准备,这部电影的语言需要很多的准备,它有18个人,它有强大的中国历史信息在背后。在剪片的时候,除了对中国历史的讲述之外,18个人代表了18个不同的故事,有的人经历了文革,有的人经历了父亲被暗杀,有的人经历了富有然后变得贫穷,有的经历了爱情,我希望这些东西能够弥补语言的挑战,然后给观众感动。
来了戛纳之后,这一切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我看到《Screen》杂志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它开头在讲,“如果你不懂中国历史,你可以很好地欣赏中国电影,如果你懂,那么你会欣赏得更好。”(笑)所以我就放心了,普遍大家的保留意见就是有点长,大家觉得可以去掉几个人。不过这个也是仁者见仁,我觉得很难割舍。很难满足所有人,大家都觉得长了一点,两个小时18分。
新京报:我看到消息说,这部电影已经被法国一个很大的片商买了是吗?
贾樟柯:是的,是MK2,法国很大的片商。(他们是什么时候看到这部电影的?)我们之前寄了DVD过去,他们就决定买,在戛纳签约。(我看他们只买了两部电影,另一部是阿巴斯的影片。)对,他们是从《二十四城记》就开始与我合作。(他们购买的价格是怎样的?)他们是定金制度,先给我一个定金,然后收发行代理费,然后开始在全球版权交易,我们保留了中国大陆和香港,基本上定金可以收回三分之一。
新京报:既然你们从《二十四城记》开始合作,这部影片有多少收入是从海外回收的呢?
贾樟柯:《二十四城记》是我们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他们给了很大一笔钱,表示诚意。因为《二十四城记》是一部纪录影片,但是他们给出的价格相当于一部商业电影的价格。到这部电影就比较客观了,毕竟金融危机,我们就没有要太多钱,收回三分之一的样子。
《二十四城记》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三峡好人》好,主要的大电影地区都销售得很好,而且有很新的市场开拓,这部电影非常受东欧关注。比如在波兰、捷克、塞尔维亚、波黑等国家销售比较好。(你研究过为什么吗?)因为有共同语言吧,他们和中国一样经过转型。
新京报:那《三峡好人》是因为获奖,才导致市场不错的吗?
贾樟柯:它会有获奖效应,因为这个效应,导致印度、巴基斯坦、不丹的版权都卖出去了。一般来说,在这些国家很难卖掉的,像印度电影本土产量很高,他们对外语片需求特别少,而且又不是英语片,不丹、锡金很难想象电影怎么回事。金棕榈会有这种效应,大家很难想象。
新京报:这也许就是艺术片为何会企图在电影节上拿个奖项。
贾樟柯:这几天我也在看国内的报道,大家好像对电影节还是不太理解。电影节究竟是做什么的?它是效率最高的介绍和销售电影的平台,像戛纳电影节注册的记者有四千名,展商就更多了。从宣传的角度来讲,你很难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就是说有四千家媒体在同时关注你,十几天里面各种展商之间的交易如此活跃,因为越有影响力的电影节它的效率就越高,成本就相对比较低,比如说我们没有影展,我们怎么可能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跑来跑去,而且你的电影很难被人家看到。尤其是一些地区,比如说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泰国、韩国、伊朗,这些地区的电影都是通过影展的介绍逐渐崛起的,告诉大家还有这样优秀的电影,在电影的版图上还是有这样的影片存在的。
新京报:现在国内艺术片的环境不是很理想,仅仅依靠国内可能很难收回投资吧?
贾樟柯:我觉得我是这样一个观点,当然国内不是很好,还有很多开拓的空间,即使国内很好,国外也是不能放弃的。国内有很多人认为,是不是因为国内票房不好,因此不能放弃国外的观众,所以你们就只能做这样的电影,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从业人员来说,你是做手表的要参加全世界的手表展,你做游艇的要参加全世界的游艇展,做导弹的做飞船的,要参加航空展。每个行业有一个这样的行业盛会,中国电影当然不能缺失这样的电影盛会,它代表着你的电影的水平,在国际电影上有没有发言的权利。
如果没有人能够代表中国出现在影展上,那么中国文化就很难被别人接受,没有办法输出,如果文化没有输出,那商业电影也很难输出,它都是一体的。美国电影之所以能够被全世界接受,那是因为它背后有很严肃的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中国的商业电影想要输出,必须先建立商业电影的影响力,才能被人接受和理解。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文化先行,它是有能力被世界理解和接受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张暄 编辑:douli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