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实录
  • 影片资料
  • 网友留言
  • 往期回顾

“东南亚移工的现代史诗"

东南亚移工的现代史诗

要点
  • 1 李靖惠想通过《面包情人》的镜头纪录进入台湾家庭的东南亚女性,唤起台湾社会对外来护工的尊重和关注。
  • 2 近距离的拍摄,李靖惠从护工那儿看到的是大方的倾诉,而这中自如的状态来自于彼此的真诚与朋友似的陪伴。
  • 3 台湾在快速现代化下,牺牲了家庭内在的支持力量,往往将孝道“外包”给赡养院或看护,导演希望这部片能够影响唤起台湾人对老人晚期照护的重视。
  • 4 纪录片是特殊的类型,投入成本和回收利润往往不成比例,但好的纪录片不但能够影响文化和政策,还可以影响世界。
文字实录

2005Lolita家人和导演门前树下合照

导演李靖慧在工作

点击欣赏:电影《面包情人》剧照[高清大图]

二十世纪末的全球化趋势促成绵密的国际分工,台湾、香港、南韩、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地区逐渐成为东南亚和南亚移民劳动力的目的地。台湾在1989年正式开放外籍劳动力进入后,随着90年代台湾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社会急速的高龄化,许多东南亚籍女性进入台湾的家庭和赡养中心,担任照顾老年人的看护。

然而台湾政府不友善的外劳政策以及部分雇主的歧视态度,使得许多纪录片工作者和社运人士试图透过镜头改变移工悲惨的劳动环境。近年有多部影片如《八东病房》、《娘惹滋味》、《我俩没有明天》、《T婆工厂》等,以在台东南亚移工的故事作为主题。今年,耗时十三年的《面包情人》接下了这个关怀移工的棒子,成为首部登上院线的移工纪录片。导演李靖惠希望这部片能唤起台湾社会对东南亚移工的尊重和关心。

在阳盛阴衰的台湾影坛,李靖惠是少见的女性纪录片导演。她的作品紧贴家庭和女性的私我经验,1996年开拍的“家国四部曲”《家在何方》、《阿嬷的恋歌》、《思念之城》、《面包情人》源自李靖惠的外公与外婆住进赡养院的机缘。在赡养院那个“充满思念的空间”里,李靖惠见证了外籍看护与老人们各自的生命困境。继前三部作品纪录赡养院内老人家的人生故事后,1998年她随着赡养院老板到菲律宾面试新员工,开展了四部曲最终章《面包情人》的拍摄。这一拍,如同《荷马史诗》里奥德赛的海上十年冒险,李靖惠和片中的移工竟也在往复于台菲的航程中,拼搏了十三年。

《面包情人》的时间魅力

在国际各大影展获奖无数、入围今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面包情人》,历经十三年的漫长周折,终于克服万难登上电影院线。《面包情人》(money and honey)的片名源自片中看护工自嘲时唱的歌曲“no money, no honey”,这个命名有意突显移工在经济和亲情间挣扎的困境。全片以四位曾在台湾服务的菲律宾看护工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纪录她们为家中的“honey”(心爱的人),牺牲自由与天伦之乐,到异国赚取“money”(钱财)的故事。

李靖惠说,生命在漫长时光中的延展是这部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全片一路从1998年四位移工在菲律宾的面试,纪录她们赴台湾后的乡愁、姊妹情谊、憾恨、对国家和生命的反思、十三年后返乡的生活变化,也侧写台湾老人被忙碌的家人安置在赡养院时孤单的处境。

片中的看护有的不敢带家人的照片到台湾,因为害怕自己承受不了思念之苦;有的含辛茹苦多年只盼家乡的孩子能读完大学。她们有苦中作乐的智慧:在想家的时候,会逗趣地把自己塞进行李箱里,希望同伴把自己带回菲律宾;在照顾植物的时候,会唱歌给植物听;没有假期的她们,会趁着打扫大门的时候,多看几眼外面的车辆放松心情……每一个都是寻常而深情的妻子或母亲。

拍摄时,李靖惠并没有预设制作时程,只求故事的完整,直到开拍第十三年,她陪着看护Rolita回到菲律宾时,听到Rolita自述,离开菲律宾到台湾工作后,她开始关心国际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思考为什么菲律宾人要到国外工作?为什么她尽了母亲的责任让两个孩子读完书,但孩子们还是找不到工作?Rolita的自觉为这群外籍看护对“money”和“honey”的挣扎下了珍贵的批注,李靖惠也因此决定在此刻画下句点。

几乎所有人都会反问李靖惠,为什么愿意花十三年时间纪录这个故事?李靖惠说:“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想和他长相厮守。”在赡养院期间,李靖惠发现外籍看护和老人们都思念着亲人、都是被社会隐藏的族群,他们像残障连体婴一样,在社会底层相依相偎。身为虔诚的基督徒,李靖惠认为上帝其实很爱这两群被忽略的人,所以让他们彼此依赖,她因此有强烈的爱和使命感为他们发声。

摄影机与记录者的角色与介入

拍摄《面包情人》的过程中,李靖惠不甘于客观纪录,致力于让自己成为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而非旁观者。她说:“纪录片导演的位置就是观众的观看位置,如果用旁观的方式拍,观众就会跟着冷眼旁观。”因此在影片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导演的“在场”,拍摄对象常常和李靖惠直接进行对话,有时候李靖惠也会出现在镜头前,参与她们的生活。

近距离的拍摄并没有让看护们产生排拒,她们总向镜头大方呈现情绪,无论是对家人的思念和不安、对美好生活的想望、对现况的失落。李靖惠说,她虽接触纪录片工作多年,但深知与拍摄对象的信任关系无法透过任何技术或理论达成,必须用时间和诚意换取。这十三年来,她和几位看护的关系比起拍摄者与被摄者,其实更像家人,因为赡养院像是监狱,她们没有假期外出交友,也很少遇见愿意听她们倾诉心声的人,李靖惠和她的摄影机就是看护们的陪伴者,和她们分享快乐和担忧。

李靖惠也将摄影机当作介入她们生活的触媒。由于菲律宾并没有老人赡养院,因此四位看护的家人并不知道她们在台湾的具体工作内容,也无法理解她们的工作压力。李靖惠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常常将看护们的工作画面带到菲律宾播放给她们的家人观看,也会在菲律宾为看护们录下家人的生活影像和思念,带回台湾给她们欣赏。

现在,片中几位主角都结束异乡苦旅,回到菲律宾重回妻子、母亲、甚至是祖母的身分。面对自己的人生成为纪录片主题,她们非常兴奋地告诉李靖惠,全世界有两亿移工,绝大多数在社会底层默默无闻,自己的故事能被呈现出来、甚至可能为移工的处境带来影响,让她们很自豪。影片上映后,片中的看护Baby和Rolita曾跟随李靖惠到放映会中进行座谈,Baby形容:“观众看到我的时候,眼睛都亮了!”神采飞扬的自信,是这十多年来李靖惠鲜少在Baby身上看到的。

《面包情人》剧照:Arlene

 点击欣赏:电影《面包情人》剧照[高清大图]

“老”如何有所终?

除了移工故事,《面包情人》也侧记赡养院内老人的孤独与哀愁。台湾是全世界高龄化最快的地区,有250万左右的老年人口,许多老年人被家人送进赡养院中孤单度日,日夜陪伴他们的只有外籍看护。李靖惠说,老年问题是每个人和家庭都会遇到的,但“担忧没有用,我们必须做准备。”对她来说,拍《面包情人》就是最好的准备。

李靖惠为这部片奔走菲律宾时发现:“亚洲最美的是家庭的支持系统!”她说菲律宾整体而言仍是农业社会,保留了应该让老年人在家中安享晚年的传统价值,反而是台湾在快速现代化下,牺牲了家庭内在的支持力量,往往将孝道“外包”给赡养院或看护,她希望这部片能够影响唤起台湾人对老人晚期照护的重视。

除了唤醒公众对老年照护的重视,李靖惠指出,每个老人都是公民、都缴过税,政府有责任让他们安享晚年。她将系列作品命名为“家国四部曲”,就是因为家庭照护必须仰赖政府政策作为基础。今年台湾预计将订立长期照护法,李靖惠积极推动这部电影上院线,就是希望片中观点能够促成长期照护法更细致地照拂老年人以及外籍看护,而非像现行法令竟拒绝提供已有外籍看护工家庭“喘息服务”。她说:“外劳不是24小时便利商店,她们是人,会生病、也需要休息。支持外籍看护工就是支持台湾的家庭!”

对抗大众媒体的刻板再现

若说《面包情人》十三年的长征像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漫长流浪,那么《面包情人》上院线的过程应该就是史诗中最艰困的木马屠城记了。有别于台湾其他上院线的纪录片,在拍摄和上映时往往有机构支持,《面包情人》旷日废时的拍摄计划难以吸引投资者,因此李靖惠是彻底的独立制片,直到制作后期才争取到微薄的补助,上院线的计划和资金也依靠李靖惠自力救济,至今仅募得总金额的十分之一。

 李靖惠的发行商朋友曾认真劝告她,当今纪录片很难对抗商业环境,既然《面包情人》已经在国际上获奖无数,何必花大钱上院线,冒着票房不佳的风险,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李靖惠深知对方的建议中肯入理,但她眼见台湾大众媒体所再现的外劳往往是危险、肮脏、滑稽的外来者,希望透过这部纪录片的上映,让一般观众看见看护们是“人”、也是“母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特质和美德。

为此她和知名剪接师陈博文(曾任杨德昌《一一》、魏德圣《海角七号》与《赛德克-巴莱》的剪接师)细细爬网历时13年、将近600多个小时的影片,力求呈现看护们动人的个人特质和生活片段,曾有一个年轻观众在看完纪录片后跑去告诉李靖惠,自己以前觉得外劳好脏、好讨厌,但看了影片之后,他发现外劳们和所有台湾人一样,都在为了家庭而奋斗,让他对外籍移工改观;这些细腻而流畅的人物与生活呈现,也使得剪接师陈博文获得今年金马奖最佳剪辑奖的提名。

然而让李靖惠激动的是,就在《面包情人》上映前举办记者会的当天,桃园就爆发了一起小区联署拒绝外劳入住的事件;台北车站在同一时期也疑似为了赶走在车站大厅聚集的外劳,刻意架起“红龙”阻隔,遭到外劳抗议。李靖惠为了外籍移工仍饱受台湾社会歧视而心寒之余,也再次领会:“上帝要我在这个时刻上映这部电影!我正在做对的事!”

谈台湾纪录片困境

2005年前后,台湾电影的市占率曾不到百分之一,纪录片曾经“撑起半边天”,依靠《翻滚吧!男孩》、《无米乐》、《生命》、《跳舞时代》等作品,为台湾电影挽回一点颜面。然而李靖惠发现,近年台湾商业电影崛起,纪录片的空间反而被压缩了,很难争取到上映档期,政府提供的营销补助也都被几部商业大片拿走,纪录片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此外,李靖惠也发现,由于台湾社会的发展已趋稳定,加上地域狭小,社会议题相对单纯,近年的纪录片能量大不如前,反而是内地的纪录片因为社会正面对剧烈转型,议题比台湾丰富,也更受西方国家关注。李靖惠一方面为内地庆幸,乐见纪录片在时代关头发挥刺激社会的关键作用,但一方面也为台湾纪录片发展感到焦虑。

李靖惠说,纪录片是特殊的类型,所投入的成本和回收的利润往往不成比例,需要政府更多支持,而且好的纪录片不但能够影响在地文化和政策,还可以影响世界,例如《面包情人》触及全球化浪潮下的移工问题,影片在韩国参展时反应热烈,因为韩国也是大量引进外籍劳工、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故非常重视此片的经验。墨西哥和印度则因为是劳动力输出大国,对于片中移工的心声有所共鸣。本片也因此在国际影展上获奖无数,接连获得韩国釜山国际影展发行奖、墨西哥国际影展纪录片金棕榈奖、亚洲女性电影首奖、印度喀克拉拉国际影展改变社会创意奖等国际大奖。

“菲”比寻常的友情

十三年的纪录片长征结束了,但李靖惠和看护们的友情仍持续着,她仍记挂着片中主角Baby说:“Jasmine,当妳变成阿嬷(祖母)的时候,妳回来菲律宾,我会照顾妳……”的承诺。

Jasmine是李靖惠的英文名字,也是茉莉花的英文,而茉莉花正是菲律宾的国花。李靖惠曾好奇曾询问看护们,为何菲律宾会选择茉莉花当国花?她们说:“因为茉莉花在任何环境都能生长。它可能不像玫瑰那么娇艳动人,但味道清香。”李靖惠说,这样的精神,就是片中看护们的精神,无论在怎样困苦的角落,她们仍努力保持乐观;也是这样的精神,让她在付出十三年青春后,仍有源源不绝的爱与使命,将茉莉花的气味传递下去。    

导演李靖惠简介:

纪录片导演,现任大叶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助理教授,长期关注女性、老人与家庭议题,1996年开拍的“家国四部曲”《家在何方》、《阿嬷的恋歌》、《思念之城》、《面包情人》在国际间获奖无数。今年10月在台湾院在线映、历时13年拍摄的纪录片《面包情人》获得“韩国釜山国际影展发行奖”、“墨西哥国际影展纪录片金棕榈奖”、“亚洲女性电影首奖”、“印度喀克拉拉国际影展改变社会创意奖”等国际大奖,并入围今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及最佳剪辑奖。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嘉宾介绍

李靖惠

李靖惠:

纪录片导演,现任大叶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助理教授。

   长期关注女性、老人与家庭议题。历时13年拍摄的纪录片《面包情人》在国际间获奖无数,并入围今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及最佳剪辑奖。今年10月在台湾上映。

往期回顾

《台风》10期:李安对谈

创作动力来源于对生命的不安

《台风》09期:《少年派》

独家直击:台中特展先睹为快

《台风》08期:专访蔡银娟

《爱在候鸟迁徙时》

《台风》07期:专访杜笃之

关于台湾新浪潮电影的技术派报告

《台风》06期:专访张荣吉

看见光的另一面

《台风》05期:专访林世勇

我跟动画片认真却没有输

《台风》04期:明骥追思会

“他为新电影赌上乌纱帽”

《台风》03期:专访小野

拍好电影是我们当年毋庸置疑的信仰

《台风》02期:对话李立群

演员一生不可能箭无虚发

《台风》01期:对话杨雅喆

欲望正在戒严中

《台风》栏目介绍

  凤凰娱乐特设台北记者站开站,第一波劲吹《台风》,此栏目聚焦台湾本土优质电影,对话电影台前幕后人士,发掘值得内地借鉴的制作经验和理念。每周定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