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解析金棕榈大奖《流浪迪潘》:从政治避难犯看社会脱离


来源:凤凰娱乐

凤凰娱乐讯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的电影《流浪的迪潘》获得金棕榈大奖。凤凰娱乐在此为您全方面详解这部金棕榈电影。 【影片信息】 导演:雅克-欧迪亚 编剧:雅克-欧迪亚、托

《流浪的迪潘》爆冷夺得今年戛纳金棕榈奖

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在领奖台上喜笑颜开

凤凰娱乐讯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的电影《流浪的迪潘》获得金棕榈大奖。凤凰娱乐在此为您全方面详解这部金棕榈电影。

【影片信息】

导演:雅克-欧迪亚

编剧:雅克-欧迪亚、托马斯-柏戈恩、Noé Debré

主演:Antonythasan Jesuthasan,Kalieaswari Srinivasan,樊尚-罗蒂埃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片长:110分钟

剧情:电影主人公迪潘曾是一位斯里兰卡移民兼泰米尔独立战争老兵,在战争中丧失了妻儿家庭后,和一名陌生女子和女孩组成了一个新家庭,以政治难民的身份,到法国巴黎的郊区成为了一栋公寓的楼管。

【导演介绍】

作为法国著名编剧米歇尔-欧迪亚的儿子,现年63岁的雅克-欧迪亚已经第四度入围戛纳电影节,他曾在1996年凭电影《自制英雄》入围第4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编剧;2009年凭电影《预言者》入围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大奖;最近一次则是在2012年凭借《锈与骨》入围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虽然没有获奖,但该片获得不俗的口碑。

在《流浪的迪潘》中,导演欧迪亚另辟蹊径,摒弃明星,回归低调的小众作品。本片延续了导演欧迪亚早期赖以成名的暴力犯罪题材,并且通过将镜头聚焦于一位斯里兰卡移民兼泰米尔独立战争老兵,赋予了电影多元的文化背景。

【评审团意见】

杰克-吉伦哈尔: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看到三个陌生人组成家庭的故事很罕见,他们被迫来到新的地方并关爱对方,这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希望。

【导演获奖感言】

男主角是个移民,他的角色性格非常复杂,性格有愤怒的爆发力,也有细腻的情感。男主角不是专业演员,所以不能用传统的指导演员的方式,也就是平常的交流,但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语言”,要一一寻找跟他们的交流方式。

影片一开始是比较灰暗的调子,最终是的结局是大团圆,这样看起来算是一种希望的存在,因为这类的片子结局总被默认是悲剧的,这样的结局比较温情。

电影的构思和创作在4、5年前就开始。我更在意用“别人的眼光”去创作,大家是怎么看我们周围的这些移民,比如餐馆的服务生、卖玫瑰的人。当然,如果能引起人的反思会更好。

【影评:每天都是一场战役】

过去的这二十年可以算是雅克-欧迪亚的上升期,他的名字一步步成当今世界上最好、最知名的法国导演的代名词。从《唇语惊魂》开始,到2005年的《我心跳跃》,他的名字开始被国际知晓;2009年的《预言者》和2012年的《锈与骨》让他名扬戛纳和奥斯卡,正式成为当代影坛举足重轻的一员。而今年的《流浪的迪潘》再次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个法国导演的身上,为他描画出的战后难民颠沛之路的图景而动容。

无论这个世界变化得再多,对雅克-欧迪亚的《流浪的迪潘》之中的那些斯里兰卡难民来说,他们的世界仍然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从被战争损毁的家园历尽千辛万苦逃出来,却发现自己仍处在巴黎避难计划的冲突地带,他们不过是从一处水深火热逃到了另一处水深火热而已。

这让人不可预计的转折是欧迪亚叙事上惯用的技巧。不论是热辣直白的浪漫情感剧情片《锈与骨》还是惊心动魄的犯罪片《预言者》,都可以看到类似于《流浪的迪潘》里的这种转折。然而与前两部不同的,或者说更胜一筹的是,这部关于战后移民的格外严肃且兼具历史感的影片将这种转折处理得更加稳重、温和并且炉火纯青。欧迪亚用了更长的时间和更细腻的情感来酝酿转折前的景况,这让其后的这种转折和人物的自我发现具有了更强的对比,因而具有了更大冲击力。如果说《流浪的迪潘》是雅克-欧迪亚目前为止最成熟的作品,应该也毫不为过。

迪潘的扮演者AntonythasanJesuthasan毋庸置疑是全片的最大功臣之一。他是曾跟随斯里兰卡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的前士兵,20世纪80年代后期逃离他的祖国并最终抵达法国,在那里成为了一名知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小说家。尽管“迪潘”是他第一次出演主角,但是相信全世界都看到了他必将持续下去的未来星路。Antonythansan和片中“迪潘”多多少少有些相似的人生经历无疑影响了他对迪潘的演绎,让他更容易地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表演自然也就显得更加真实而动情。

关于战后难民的形象刻画和移民求生之路可以算是法国电影近几十年来已经发展极其成熟的一个类型了,但是《流浪的迪潘》可贵的地方在于雅克-欧迪亚在其中注入了分外新鲜的角度和表达。

影片中处处充满了极其具体化、细节化的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冲突,它极其具象地描绘出了片中人物所时时刻刻面临的挣扎,仅仅是维持平常生活就已经是他们每天所必须经历的战役。这种挣扎存在于迪潘大门紧闭的公寓里,存在于他和“妻子”勉力维持着他们夫妻关系的笨拙的表演里。影片里最尖锐的几个场景都表现的是他们之间并无真实感情却仍要试图满足对方的徒劳努力。

当雅丽尼开始工作的时刻,是他们两人之间的尖锐矛盾终于开始显山露水的时刻。在那里,雅丽尼第一次遇到了能让她心动的男人,她找到了在丈夫迪潘身上从没有体会到过的电光火石般的感受。与此同时,迪潘却对她的改变的毫无察觉,而是开始对邻里社区的清理改革,包括在院子中间标注起了象征“非冲突区域”的白色条纹。

从这里开始,这部非常以迪潘为叙事中心的电影开始有了向中心周围游离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其他故事线开始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乍一看起来有些不像是欧迪亚的作风,甚至似乎是影片的走向有些逐渐脱离了他的控制。虽然影片的结尾显得有些过分轻易了,但是当众多故事线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火山喷发式的高潮的时候,那种满足感仍是不可比拟的。

让《流浪的迪潘》自始至终引人入胜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演员们的贡献,这并不仅仅是Antonythansan——他用他沉默隐忍却张力十足的表演告诉我们迪潘真正的冲突是他内心不可抑制的愤怒——也有Srinivasan,这位同样是初次担任电影主演的印度舞台剧女演员,用她令人心痛的温柔把这个尚未成熟到认清自己、却被迫成为了一名妻子和母亲的年轻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责任编辑:李毅]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