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解析金棕榈大奖《流浪迪潘》:从政治避难犯看社会脱离


来源:凤凰娱乐

凤凰娱乐讯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的电影《流浪的迪潘》获得金棕榈大奖。凤凰娱乐在此为您全方面详解这部金棕榈电影。 【影片信息】 导演:雅克-欧迪亚 编剧:雅克-欧迪亚、托

【外媒点评】

美国《好莱坞报道》

富有表达张力的灵性与冷峻严酷的现实始终交织流淌于《流浪的迪潘》之中。有别于导演雅克-欧迪亚在《预言者》中呈现的复杂叙事,以及《锈与骨》中的猛烈情感,本片在格局上低调许多,启用了并不知名的演员班底。但导演讲述的方式引人入胜,令观众得以很好地代入几乎不通法语的主角,获得那种对于周遭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体验。欧迪亚和他的两位编剧托马斯-柏戈恩和诺埃-德布雷一起,带着人性的悲悯审视了三位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彼此一无所知,却被推进了亲密无间的同居生活,而陌生的环境又令他们产生隔阂。不同于《预言者》中对于暴行不加掩饰地直白表现,《流浪的迪潘》中的暴行是混沌的,甚至带有一丝诗意的迷蒙。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对于一个剧情爆点较少的影片是相当冒险的,但欧迪亚以他的自信为观众带来了完美的观影体验。

美国《综艺》

在不加掩饰讲述情爱的《锈与骨》和暴烈的监狱题材片《预言者》之后,多产而又风格各异的雅克-欧迪亚迈出了事业上出人意料的一步。这部几乎通篇以泰米尔语讲述的移民题材电影《流浪的迪潘》,以稳固的步调和观察入微的细节渐渐展开,直到最后发生一个剧烈的急转。欧迪亚和他的两位编剧一起,精细地通过电影语言传达了主角们在抵达一个并不美好的应许之地时,所应运而生的错位感与迷失感。移民故事以及对暴力街区的描绘一直都是法国电影近几十年来的重要亚类型,然而欧迪亚的这部新作依然为该类型吹来了些许新风。《流浪的迪潘》中充满了微小却包含信息的、关乎语言和文化藩篱的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使得主角们的日常生活都成为一种痛苦挣扎。从商业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将会是欧迪亚所有作品中最为特殊的一部。

独立影评网站Indiewire

雅克-欧迪亚在最近的十年里成功证明了自己是当下最出色也最著名的法国电影人之一。欧迪亚从未回避过对于多文化主义的描绘,然而《流浪的迪潘》却是他首次直接面对移民经历,而他也透过影片为这个话题带来了一些新意。跟随影片我们只会在斯里兰卡停留一小段时间,然而主角们对于家乡的渴望和对新生的祈盼推动着整部影片,整个过程饱含真实的细节和令人感同身受的情感表达。饰演男女主角的两位演员都表现极佳,可以说这是一部比《锈与骨》更加成功的爱情故事。尽管本片保持了欧迪亚标志性的暴烈气息,但也是他有史以来最为悲悯、最具人文主义情怀的影片。影片尾声迪潘的奋起而战被一些评论家批评类型错位,不得不承认,落幕的那过于精巧却欠缺流畅的几分钟,的确是全片最令人失望的部分。

英国《卫报》

雅克-欧迪亚通过《预言者》、《锈与骨》以及《我心遗忘的节奏》等影片声名鹊起,里面总是蕴含着灵魂之中的暴力狂欢。他的新片《流浪的迪潘》以一个泰米尔猛虎组织的老战士流亡法国寻找新生为故事中心,其中自然包含了导演一贯的暴力情结——尤其是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但通篇下来我只能说这是一部不同以往的欧迪亚电影,影片的大部分时间甚至是祥和宁静的,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影片的题材并不算新颖,然而使本片脱颖而出的是,欧迪亚以一种抒情性的风格完成了叙事,甚至连片尾的血腥冲突也不例外。影片对于家庭生活中种种磨合的细节表现,与其对于暴力街区中残酷争斗的描绘一样的有趣,欧迪亚对描绘这两种情形都得心应手。这或许不是导演作品集中最让人血脉贲张的影片,然而在其低调的风格中,它确是极具力量的一部作品。

美国《名利场》

这部影片肩负着一个使命,那就是探寻欧洲当下那些关乎移民危机的头条新闻背后的故事,并且去描绘那些当事人的血肉。影片中几乎没有什么种族冲突,而只是刻画着底层穷人们一致的窘境。不幸的是,欧迪亚对于自己在人文主义方面的直觉缺乏自信,他曲解了自己的作品,坚持这种紧张局面需要通过类似《出租车司机》那般的解决途径才得以释放。而这显然绝非明智之举。我赞赏影片的前90分钟,然而厌恶最后的那10分钟。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老派的社会现实主义正剧,你会想看的就是片中的那个临时“家庭”能够在一起并且来个大团圆结局。

法国《世界报》

害怕和恐惧是雅克-欧迪亚电影的两大燃料,这两种情感很难产生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尽管在《流浪的迪潘》里还是有些讽刺幽默),害怕和恐惧通常会带来报复心,迪潘就是利用这点,成功展开了故事。

法国《Télérama电视全览》

《流浪的潘迪》与同时代的同类电影非常不一样,雅克-欧迪亚的每部电影都有创新之处,这在当代法国导演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从来不会在你等待他的地方出现。欧迪亚吸收了美国电影叙事上的连贯性,绝对是当代电影的大师。 

法国FRANCE 24电视台

雅克-欧迪亚的《流浪的潘迪》讲述了巴黎郊区近乎超现实的故事,是一本很“红白蓝”的法国电影。

法国TV5Monde电视台

雅克-欧迪亚是个非常稀有的电影手工艺人,他的电影通常晦暗而暴力,但总能深深触动观众的心。 

【对话雅克-欧迪亚】

在泰米尔政治避难犯身上看到社会的脱离

记者:拍摄电影《流浪的迪潘》的原因是什么?

雅克-欧迪亚:这部电影的构思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差不多是《预言者》(2008年作品)收尾的时候。剧本一开始的创作状态有点“地下”,直到我碰到后来的联合编剧Noé Debré 和托马斯-柏戈恩,才让影片渐渐成形。最初的想法甚至还带点《稻草狗》的影子,尽管现在的成片已经跟他完全不一样了,我更想讲一个爱的故事。一开始我想用特洛伊木马的方式搭整个电影的结构,但故事的核心部分(比木马)更灰暗。但如果这么写这个故事,就会出来一部很谨慎,放不开的电影,感觉有点蠢,像学生作文似的。所以很快,我们把焦点集中在这对“夫妇”和他们的感情上。我们又想到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谁是波斯人?一个说着泰米尔语的人,在法国做一部法国电影,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我只是用了些外国演员,但把想说的完全都传达出来了。做这部片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创作和制作的自由。剧本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还在不停完善,我常常这样修改剧本,但像《锈与骨》这样的片就不太能在拍摄现场自由发挥。这部片里,90%原剧本之外的拍摄内容都剪辑进了电影。

记者:为什么电影在创作时会选择泰米尔政治避难犯作为影片主角?

雅克-欧迪亚:并没有特别的原因,产生剧本最初的缘由我也不太记得了。不是说选择泰米尔人就是不选其他在法国的外国人,当然选择其他国家的外国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泰米尔人是一个让大家觉得陌生却又确实存在在法国社会的一群人,而且他们很多都不会说法语,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脱离。我需要这种与法国本土社会并没有紧密联系的人。而政治避难犯的角色身份,并没有任何政治含义,这只是一个角色身份背景而已。

记者:片中的迪潘与假妻女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和复杂的,但您选择的都是缺乏专业表演经验的新人,而且他们互相之间也是陌生的,您是怎么指导这些新人演员的?

雅克-欧迪亚:每次一说到“指导”演员,我就会很尴尬,事实上我并不擅长去指导和鼓励演员。对我来说,和演员的沟通就像是学习一门外语,你要学习演员的语言。而在这次的拍摄里,我发现,指导表演的复杂性在于你很难用抽象的词语去传达你想要的东西,比如“讥讽的感情”,虽然我说“讥讽”,可是演员有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他们的“讥讽”可能和我以为的并不一样,所以这个要如何去给他们定义或者指导是很困难的事情。还有,比如对“时间”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当我让他们“从这里到那里”,事实上,他们可能会花比我想象中长三倍的时间完成我的命令。

记者:影片中有一幕是迪潘在巴黎街头咖啡馆带着荧光猫耳头饰贩卖小商品,这个细节让人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谈到这个细节,能说说这个镜头画面的主意是怎么产生的吗?

雅克-欧迪亚:迪潘这个人物曾经是一个战争中的英雄,但是来到法国以后他的环境完全变了。在街头贩卖小商品或者卖花的这种现象,在巴黎是非常常见的,你经常会看见一些外国人向你兜售小玩意儿,而你一般会习惯性地拒绝并要把他们打发走,而他们会继续坚持让你购买,就是这样的一些人。生活中没有人会去关注这些人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而我非常有兴趣去探索。迪潘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常生活里可能出现的角色,在创作初期我就觉得他是一个理想的角色类型。这些人可能已经有过三段甚至四段不同的人生经历了,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让我觉得其实是个很美好的过程。

记者:您是一个擅长表现暴力和爱的导演,在这部电影中你是如何做到平衡这两者的表现的?

雅克-欧迪亚:表现暴力或者表现爱对我来说都不是目的,我只是专注在故事和人物的发展。这部电影的核心,是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电影前面暴力的情节是因为爱的缺失,迪潘在暴力过程里是不知道怎么说、怎么表达爱的,在这种情况下,“暴力”变成了一场关于“爱的危机”的隐喻。但在片尾迪潘的暴力行为里,他是为了他的女人、他的关系、为了和平而进入暴力的。

记者:尽管电影里三个主角都有很重的戏份,但迪潘的假妻子似乎是一个更加出彩和重要的角色,可是电影的名字为什么是“迪潘”?

雅克-欧迪亚:你知道,当你的片被选入主竞赛时,组委会要求你在极短的时间里提供有关电影的所有信息,所以那时候我们只有很短的时间去给电影取名字。我们想啊想,想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名字,直到最后我们说那就干脆叫“迪潘”吧。于是这个标题就这样了。事实上,直到我这次来戛纳,我还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是叫“迪潘”呢?

记者:影片讲述了一个零时拼凑的“家庭”从真正的战乱中逃离出来,却进入了另外一种城市暴力中。您处理这两种暴力的时候用了隐喻手法,这是为什么?

雅克-欧迪亚:这是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我不想做一部斯里兰卡内战纪录片,或者一个社团的纪录片。我只是想把这些事情淡化成墙纸一样的背景,你甚至都不用具体描述它们。但实际上我也没能力真正描述它们,所以我就对自己说,就忽略掉细节吧。我对把这些事件和处境融合进人物本身更感兴趣。

记者:尽管这部电影是个关于爱的故事,暴力还是您种爱的主题?

雅克-欧迪亚:我不理解,为什么您觉得这是个暴力的故事?我只是用了文本上的戏剧冲突来强化情感。一个拼凑的家庭就是在这么个剧本的推动下变成了真正的家庭。以前迪潘为政治理由而战,现在他为爱而战。好吧,是一直有“战斗”这个词出现,但我们毕竟是在讲他必须全力去争取的事,不是什么供到他面前的事情。

记者:在您的电影开篇,主角常常会陷入迷失状态,这似乎是您的惯用手法?

雅克-欧迪亚:路越长越有意思。从A走到B,或是从S走到T,这我不感兴趣。迷失状态是让人物从A走到Z,为戏剧性和冲突性打开了极大的可能性。

记者:为什么故事开头选斯里兰卡?

雅克-欧迪亚:老实说我连斯里兰卡在哪里,斯里兰卡人,或泰米尔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这些人,它们逃离了可怕的战乱,我不希望某些地区因为曾被法国殖民,那里的人就带着浓厚的法语文化背景。他们应该从很远的地方来。但这不是什么政治声明,我只是去了解一些事情,然后弱化关于战争的信息。我本意只是把这些事儿揉进故事里。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毅]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