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上影节凤凰大影响中外专家:中国电影教育比较初级


来源:凤凰娱乐

凤凰娱乐讯 北京时间6月17日,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入第五日的日程,也迎来了“凤凰娱乐日”。今天凤凰娱乐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主办两场“凤凰大

凤凰娱乐讯 北京时间6月17日,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入第五日的日程,也迎来了“凤凰娱乐日”。今天凤凰娱乐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主办两场“凤凰大影响”论坛活动,聚焦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与希望。这两场论坛的主题分别为“新导演·新力量”及“电影人才哪里来”,分别关注的是新导演与人才培养话题,与本届电影节其他行业论坛关注上游和当下不同,更多地聚焦于中国电影的未来与希望。在上午举办的首场论坛“新导演·新力量”上,现场观众表示凤凰娱乐的论坛新鲜感很强;在下午的“电影人才哪里来——中外电影教育互鉴”论坛上,不少中外电影教育界大咖莅临,特别是上台的五位嘉宾,每一位都对凤凰娱乐“电影教育”的独特角度十分感激和赞赏,“感谢凤凰娱乐和上海电影节邀请我们这些教书匠”。

17日下午,“凤凰娱乐日”系列论坛第二场《电影人才哪里来——中外电影教育互鉴》继续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举行,多位电影教育界大拿将出席本场活动,他们包括:艾伦-贝克(Alan Baker,南加大电影学院副院长)、詹姆斯-格里芬(James Griffin,温哥华电影学院创始人、上大温哥华学院知名讲师)、胡雪桦(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吴冠平(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武亚军(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徐小明(导演、制片人)。

电影行业到现在,产生人才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科班出身,二是片场混出来的,或者是从事别的行业的,在电影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才产生途径变得很多。那么在专业教育方面,中外各大电影名校是怎么做的? 戢二卫继续作为主持人,与在场的多位国内外权威电影教育专家对话,共同探讨中国和国外电影人才培养机制。

电影名校齐推荐

温哥华电影学院詹姆斯-格里芬:要找会讲故事的人

吴冠平:北影培养了知名校友支撑华语电影产业

论坛开始,各位中外电影教育专家分别对各自院校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些介绍。外方教育专家代表、温哥华电影学院创始人詹姆斯-格里芬透露:温哥华电影学院是教育制作公司的模式,相当于一个大的电影工厂,有各种不同的部门,有13个学科,包括图像、电影、娱乐等等,“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内容,故事最重要,娱乐行业建立在故事之上,我们就是要找到会讲故事的人,并教他们更会讲故事”。南加大电影学院负责人艾伦-贝克(Alan Baker)则表示:南加大电影学院是美国最老的学院,招收比只有5%,但毕业率高达97%。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首先感谢“上海电影节和凤凰娱乐把我们这些教书匠邀请到一起”,同时他分享道:“北京电影学院建院65周年,65年前是表演研究所,表演系是最牛的专业,带动招生,最有品牌效应,北京电影学院有14个院系,实现教学的体系是卓有成效的,培养了知名校友,支撑了华语电影产业。”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武亚军表示:虽然并没有改校名为“电影学院”,但中戏一直未停止电影教学,还培养出了姜文巩俐章子怡等著名演员。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一方面坦诚上戏在电影教育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享了上戏“奋起直追”的现状,终于“在电视艺术学院的基础上做成了电影电视学院”。

诊脉中国电影教育

徐小明:国内的电影教育还比较初级系统整合费劲

胡雪桦:学生要讲究“综合专业” 摄影录音等都要学

在介绍完各自院校的电影教学现状之后,话题进入中国电影教育大局。香港电视专业人员协会创会会长徐小明的看法非常坦诚,他指出:现在中国电影教育看上去一片蓬勃,编导、摄影、美术等会专业设置都比较全面,但是缺乏影市管理专业,系统整合比较费劲,“经常是导演人格魅力凝聚一个剧组,影视教育整体性还是比较不足的。电影带有艺术特性,有些东西还是有时间规律,爱递进过程中建立新的系统很重要,需要有理性思维。”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补充说道:“现在国内不少院校都开设了电影系,但都是普及教育,没有专业电影学院,这与我们的电影产业现状不相符。如今的中国电影到了十字路口,除了基础政策,另一个重要的就是人才,还是要有内容,要“综合专业”,什么都得学,摄影、录音等所有行业都要学会做,我们学校的电影系前两年什么都得学,后两年再分专业,而且创作实践不能少,我们的学生都要能直接上手。”

畅谈艺术院校招生

胡雪桦:上海戏剧学院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而不是明星

詹姆斯-格里芬:成为明星的概率很低学生要先会生存

在电影院校招收艺术生的话题上,中方的几位名师代表比较活跃。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表示:“祝希娟、徐峥李冰冰、佟大为、去年获得柏林电影节的廖凡都是上戏出来的,明星是第一线的招牌,作用很大,我们在招生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否能成为明星,刚开始培养的时候首先是按照演员来培养的。戏剧学院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不是明星,明星是要靠造化,一年级学生一般不让出去接戏,如果机会好,我们从系级到院级,审批可以出去。”吴冠平先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星是外界对艺术院校的误解,在电影学院溜达的是两种人,一种是未来的明星演员,一种是未来的明星导演,最后殊途同归,有很大光环,但作为老师还是希望他们在各个环节上成为扎实的从业者。”

对于“招生”这个话题,温哥华电影学院创始人詹姆斯-格里芬也和国内的电影教育专家们意见持同样意见:“成为明星的概率很低,我读过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你成为了明星,四年以后你也不一定还是明星,会从天空坠落。我们在培训时,学生本身是人,需要生存,但是比较困难的,要先准备好应对之后的世界,今后的工作。我们的差异是,我们的演员还要写东西,做制作,这是演员应该有的完整的体验,才能自然地在镜头前表演。我们会让学生做好最好的准备,给他们最好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能力继续发展,即使成为明星的概率很低。”

怎么培养电影专业人才?

艾伦-贝克:培训年轻导演与演员交流,一直是一个问题

胡雪桦:美国培养电影人系统化,我们的表演协会平时没用

南加大电影学院负责人艾伦-贝克透露了国外电影教育的一些情况,他表示:我们毕业的有些明星、电影管理者,会给学生一些学习机会和指导,帮助他们来发展自己的职业。学生需要拍电影时,会和演员工会去安排,可以免费使用他们的演员出演学生作品。我们在培训年轻导演时,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是怎样去和演员交流,很多学生作品很差,是因为没有教学生怎样去教演员,我们会有课教学生如何和演员配合,这是他们要学习的技巧。”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的观点比较直面现实,也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他直截了当地提出:“我们和美国方式不同,美国的几个专业的公会都能给电影人才相当力度的支持,有一些长期的、规范的合作方式,对电影人培养是系统化的;我们中国虽然有表演协会,但都是年底开会讨论一下,平时没有任何作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补充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前是表演学院的学生做班底进行拍摄,现在鼓励学生去跟大牌专业演员去接触,这也是他们今后工作的一部分,“对他们日后真正进入业界是有资源积累优势的”。

中外合拍背景下跨国人才怎么培养?

徐小明:学生应该去外国留学,与母语文化找平衡

詹姆斯-格里芬:去年全球票房360亿,180亿与我们学生有关

香港电视专业人员协会创会会长徐小明首先对中外合拍大背景下电影教育的前景表示乐观,接着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电影需要“组合所有人冲撞火花,越是在比较复杂的组合里,趣味性比较强,以前说拍中国题材,都找中国人。但是现在我们敏锐度变差了,有些东西会视而不见,如果找一个国外的摄影师,他看事情的观点也许完全不一样。 我们通过电影认识世界,多国组合的剧组拍摄的内容有意思,现在有一些学生国内的大学读完了去国外读书,电影需要有完整的思考,成熟、完整的思考系统,进入其他国家,与自己的母语文化找到平衡。”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则补充道:目前北影国际化教学是最快的“送出去”力度在增大。

温哥华电影学院创始人詹姆斯-格里芬则非常自豪地表示:全球电影产业融合的局面对自己的院校和学生是有直接帮助和收益产出的,“去年全球票房有360亿美元,有180亿与我们的学生有关。”他还认可应当请海外人才助力中国电影教育的说法:“中国和国外的电影教育工作者确实应该经常进行合作,是一个系统当中的两个紧密联合的部分,这样出来的作品可以吸引更多文化的关注。”南加大电影学院负责人艾伦-贝克透露:南加大的国际学生来自20-30个国家,“我们鼓励国际学生,就像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还有年纪大的学生,他们成熟有自己的阅历。告诉学生不要轻易做出判断,鼓励多合作。”

观众提问环节1:电影教育如何与产业对接?

武亚军:电影教育永远是隐性工作,也要发掘社会自学人才

吴冠平:中国影视教育在非产业模式下运作,转变需要时间

论坛最后半个小时,现场进入嘉宾观众互动环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是“电影教育如何与产业对接?怎么看待教授没有明星红的现状”。对此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武亚军率先回答道:“作为一个一般的食客,吃到特别好吃的菜时,不会想要去见厨师,而是记住这个菜下次再点即可。我是意思是,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隐性的工作,走红毯时别说教育家,连编剧都没有……我们现在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学校里,但在学校培养以外,也要关注那些勤学苦干出来的青年电影工作者。中国的教育体系我个人认为在基础理论上是完备的,但缺乏给学生更广阔的通路,电影人才在完整体系中培养之外,如何考虑社会人才的拣选和再培养,这就需要国策。”

针对这个问题,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颇为幽默地加以补充:“作为一个教师,我要为职业尊严做出解释,你问我们的职业为产业能做什么?我想知道中国的这个产业你需要的是什么?今天中国产业需要的是价格低、产出大的人,就是性价比要好。这不是教育出了问题,是产业出了问题。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过去中国影视教育是在非产业模式下运作,今天如果调整是要考虑的,补充、转变也是需要时间的。今天产业有新的发展,不仅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对世界电影产业也是有影响的,所有事物都是在发展,需要大家把心态摆正。”

观众提问环节2:如何看待电影人才过剩?

武亚军:电影专业有些学校培养学生没有方向

胡雪桦:中国市场大机会多,海外学生建议回国

嘉宾观众互动环节另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电影人才过剩”,因为目前有不少电影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无法从事本领域的工作。这个问题激起了到场嘉宾的浓厚兴趣,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武亚军首先表示:电影圈“人才过剩”现象其实一直都有,现在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择业的时候有很多选择,需要的层面你不能胜任,或者机会没到你面前,可能没搞原专业,你在某方面做好了还是很优秀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电影、电视这个专业,全国近千所大学都在做,有些学校培养方向是无方向,我个人认为一是影视确实活泼,二是大学办专业需要审批,普及教育是需要的,精准的教育更需要扶持,给予学生的建议。”

与此同时,面对现在海外中国影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的现状,究竟是留在国外发展还是回国发展,成为了一个选择难题,对此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坚决地劝说在座的留学生们做“海归派”。因为在他看来,“我建议还是要回来发展,中国市场大,几年前好莱坞4-5部电影只有一部针对中国,现在更多,机会很多。不可否认国外发行渠道科学,国外30%是院线票房,还有70%是其他渠道。 中国现在每天有15块新银幕出来,现在大概有3万块,美国是4.5万块,机会比在美国多。”

“新导演·新力量”及“电影人才哪里来”两场论坛都是本届电影节“金爵论坛”单元的活动,这也是凤凰娱乐的“凤凰大影响”论坛再次入选国际A级电影节官方活动。“凤凰大影响”是凤凰娱乐打造的O2O互动活动品牌,是聚焦中国电影行业的高端论坛,致力搭建娱乐智库第一交流平台。“凤凰大影响”论坛邀请中国电影业界资深人士,共同探讨行业热点现象,进行案例分析、趋势预判,实现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以及传播推广。更多“凤凰大影响”上海电影节特别论坛相关报道,请登录凤凰娱乐频道继续查看新闻、参与讨论。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管健铭]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