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独家解析《好声音》:导师们为何不给“邓丽君”转身


来源:凤凰娱乐

“中国好声音”虽然已经玩了三季,从音乐本身到无关音乐的桥段,差不多都玩了一个遍,但今年还是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周杰伦成为了四位导师中的一员。虽然,抱着纯粹追星的态度来参

朗嘎拉姆,泰国华裔16岁,中国音乐学员附中高一学生,演唱《千言万语》落选。

“中国好声音”虽然已经玩了三季,从音乐本身到无关音乐的桥段,差不多都玩了一个遍,但今年还是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周杰伦成为了四位导师中的一员。虽然,抱着纯粹追星的态度来参赛不太可能发生,但作为一个划时代的华语乐坛偶像,周杰伦的出现,确实可以带动“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尤其会和他的忠实歌迷,形成一个很强的黏性互动。

新一季“中国好声音”首期节目最大的冷门,就是郎嘎拉姆成为当晚唯一一名没有导师转身的学员。但相反,就算不是这期节目中唱的最好的,她也是唱得比较好的学员之一。尤其是将一首《千言万语》,唱到几乎和邓丽君原声乱真的程度,就足以给人一种好感和惊喜。

但就是这么一首让人回到八十年代的歌曲,最终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位导师的认可。无论那英等导师事后表现出有多么的遗憾,但也仅仅只是娱乐节目的客套话而已。导师们为何不给“邓丽君”转身,或者这就是音乐和音乐节目的区别。音乐是纯净的,让人只需要静静聆听就行。而音乐节目,却是一个复杂的娱乐综合体。比如,四位导师在选择学员时,首先就要考虑我为什么选这个学员?这个学员是不是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学员的曲风够不够潮,他或她的音乐有没有态度和个性,以及学员的现场是否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恰恰不是泰国女孩郎嘎拉姆的特长。她,仅仅只是一个因为喜欢邓丽君,而去模仿邓丽君,并且把邓丽君唱得很像的小女生。

胖小子李安

幸好,四位导师在另一位学员李安身上,还是找到了审美的共同点。同样海外的学员,来自澳大利亚的李安,既有着已故台湾音乐人马兆骏的长相、唱腔和咬字,甚至还在这其中加入了黄大炜味道的美式转音花腔及一些修饰技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种九十年代台湾和美国混杂的唱腔中,呈现的一种处乱不惊、发自内心的韵味。如果说首期“中国好声音”在技巧和情感两者最平衡最优秀的作品,无疑就是李安的《逝去的爱》。

秀,还是这个节目的主角。贝贝演唱汪峰导师的《花火》,声音不能说不摇滚,但只能说社会进步了,这种声线条件的歌手也太多了,去年的“中国好声音”,就已经有了类似毕夏这样的例子。而这种用嘶吼解决一切问题的唱法,不仅非常机械,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身心的疲劳感。“中国好声音”虽然为很多好声音提供了机会,但过度侧重声音的同时,也有了忽略声音背后情感的后遗症。

周杰伦导师首秀亮点多

另一首比较有争议的曲目,是开场第一位学员陈梓童的《双截棍》。单从这首作品的表现来看,元素融合的运用,改编的创意,以及整首歌曲的完成度,都还是不错的。而很多歌迷可能还是因为把标准建立在原作认知度的印象上,所以给了这首歌曲差评。但在我看来,在这个混搭跨界的年代,这首混搭的《双截棍》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就是现在的歌手,不再像周董那时候一样,无论音乐态度和个性,都比较有一个坚定的方向,有那股子狠劲。太多的元素混搭,也让现在的新人,将音乐的好玩当成了创作的动力,甚至忽略了歌词的意义,以及歌词与音乐组合后形成的艺术推力。唱一句恨不得转三回音,玩一首恨不得融入十几种曲风,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时代病,或许这也是导师们不为“邓丽君”转身的理由。说不定即使本尊在此,也会被淘汰呢!(文/爱地人)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姜燕]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