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独家]北电教授评《老炮儿》:六爷能留在中国影史人物图谱


来源:凤凰娱乐

《老炮儿》热映,引动文化旋风,从台湾到北京,各种褒奖和赞叹,怒骂和解剖纷至沓来。一时间风云涌动、文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仅仅我看到的讨论角度就数不清:阶级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北京文革史旧日恩怨钩沉、当

《老炮儿》海报

《老炮儿》热映,引动文化旋风,从台湾到北京,各种褒奖和赞叹,怒骂和解剖纷至沓来。一时间风云涌动、文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仅仅我看到的讨论角度就数不清:阶级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北京文革史旧日恩怨钩沉、当今市民与权贵关系、女性主义分析,以及,心脏病与阳痿关联性的诊断。但是对影片的文本分析,诸如剧作的章法、人物塑造乃至影像处理,喧闹中就显得声音少些。

我感觉,许多评论是过渡阐释,不少读解与影片本身有偏离,讲到隔壁去了。我有个朋友,是一个网站的前主编,他就说六爷总打架,所以片子有民粹色彩。打个架就是民粹,还让不让人活啦!张冠仁写了一篇文章,对《老炮儿》进行意识形态读解,相当深刻,有不少鞭辟入里之见。但文中捎带提到《老炮儿》“还隐有北京人对日益涌入的外地人的愤怒”,这我就不大看得出来。对《老炮儿》的评价也再次引起了小小的美学和政治划分站队。有的朋友就认定,以七零后划界,年轻人大多不喜欢这个作品。

说句得罪人的讽刺话,看这些评论捞出来的有趣笑点,不比我看这个作品得到的少。

在郝建看来,《老炮儿》被过度解读了

《老炮儿》评论中比较大的一个好玩,是把冯小刚当成作者。于是一算年龄就把主人公六爷归到红卫兵那一堆去。更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影片的评论中王朔也躺枪,说他是大院子弟,必有红卫兵后遗症,于是从《老炮儿》里看出旧日红卫兵今天的心思。猫三哥哥的文章说:“在冯小刚们眼里,世界是他们的,不是你们的,即便偶尔是你们的最终你们是要还给我们的。如果你们不还给我们,那我们就动手要你们还给我们。《老炮儿》实际上是在为红小兵们无法实现的梦想招魂”。我对红卫兵的厌恶和愤恨绝不比谁少,但我不会把冯小刚错当成这部影片的作者。这部影片的作者是管虎和董润年,冯小刚的表演必须服从导演编剧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走向。管虎是电影学院导演87班的,他1968年才出生,住家也不在官宦大院。如果硬要做文革史研究或阶级分析,六爷与官二代小飞的争斗也只能将就看做是文革中北京的底层市民与贵族红卫兵争斗的今日续集,结局还是市民老混混在冰冻湖面上的死亡。我觉得,有的观众没读好《老炮儿》也没读懂王朔。在王朔的大部分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他对意识形态的反感、不屑或者厌恶愤怒。文革话语和中国当代历史中的权威性道德训诫、阶级斗争英雄形象、集体主义的讲奉献道德观、抛弃善恶之辫的伪崇高,是遭到王朔撕扯、调侃、挖苦的第一标靶。也许就因为如此,王朔成了躲在桌子底下等骨头的精英文人追打、围攻的目标。

导演管虎(右)才是这部电影的“作者”

还有的观众看了影片不爽,因为他们把作者与他塑造的人物混为一谈,只要看着六爷哪哪都不对劲,就骂影片,骂作者。有评论点拨《老炮儿》的作者:“电影是一个审美的艺术,不是贩卖你内心扭曲的龌龊面,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如果要求电影里头的玩意都可登大雅之堂,那作者可就难了。《教父》里头的艾尔-帕西诺杀兄弟,《七宗罪》里头的凯文-史派西杀人无数,以此为乐趣。叫我看,六爷身上不见得哪里都妥帖,但除了打架前报官那一笔跟他自己之前的念头有所顶撞,总体上这个人物写得还算圆乎。

最有意思的是女性主义角度的评论,觉得六爷撇着嘴说“女人嘛……”简直是对女性毫无敬意的直男癌。有位阿强同志看到六爷总抽烟,就怀疑“吸烟也是英雄阳刚文化的标志”。有的评论还认为六爷的性行为的方式不对劲,大胆而勇敢地代表了广大女性表述“女人不喜欢这样做”,这都是过度阐释、硬性阐释的例子。一个对女性权利敏感的作者,居然把女性整体化,从而设想或认定一个“大多数女性”都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激情洋溢方式,这就是一些不自觉地做女权秀的女性或男性不在意会犯的错误。虽然不很够格,我自认为是个男性女性主义者,但我有时会把这种强力宣告女性特质、“人性科学”的女性主义者叫做“女权癌”。

女性主义解读是《老炮儿》争议的一大焦点

今日中国的确价值观分裂,许多言说难以直陈问题核心,明确点出实质问题,许多艺术品创作也难逃意识形态雾霾。但是,当我们面对一部艺术品,还是不能用政治分析压倒美学分析,更不能为了浇灌自己心中块垒就强力阐释、粗暴读解。

回到作品文本来看,《老炮儿》艺术上还算精细有机,价值观上没有大问题。要放在中国当下电影里头论,有这两条就是上乘佳作了。

大家众说纷纭,主要还是认同了六爷这个人物。用编剧行里的俗话说,这个人物写出来了。如果用文学理论里头的大词,六爷写成了一个圆形人物(Round Character),我们感觉认识他,大致知道他的前史和现在。到后来,导演编剧不说话,我们也能猜到一事当前他会有啥反应。这个人讲究的一些道理基本还是立得住的,要尊敬老人、不能打女性;不打人也不容忍被人打,这个理念其实有个抗恶的道理在里头。评论家李小飞看见军大衣和日本刀就把红卫兵的帽子戴到六爷头上,认为“这些几十年江湖未见的极品设备……交代了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大院子弟”。要稍微了解一点文革的大情境就知道,这些胡同少年一般家里都没什么红色背景,许多人的长辈被打入另册。在那个疯狂邪恶年头,这些孩子往往是不准参加红卫兵的。看到那日本军大衣和战刀,我们大概能猜到那是六爷年轻时与大院的贵族红孩子茬架时抢来的战利品,他们那时的对头就是奉旨造反的红卫兵。

父子关系才是电影的情感核心

就故事的主要结构来说,这个戏写的是父子关系。许多人看见六爷跟白头发小飞和他的副省级家庭起冲突,就觉得那是主线。其实六爷这个角色的对手(Antagonist)是他的儿子晓波。《老炮儿》故事的开头是人物白描,真正起戏建立张力是他发现儿子被人绑架了。从六爷心里头的压力和动力来说,最后的冰上决战也不是为了反贪官,而是因为那个小胡子把晓波打成了脑震荡,把自己的八哥摔死了。在我看,六爷在这个故事里头有三个儿子,晓波、小飞和那只八哥。要从被教训、被改变、价值观有变化来说,白头发变回黑头发的小飞可以看做是他的另一个儿子,他也是六爷的对手。顺便说一句,小飞与六爷的对手戏写得也挺顺溜,差点就压过了六爷与晓波的情感主线。

从观影情绪来说,我有点不满足,那个小胡子死心塌地当鹰犬,下手狠毒,打伤晓波摔死八哥,最后在冰雪湖边一直朝六爷招手,但导演没有给他狠狠一击。按照导演编剧铺垫的人物心理状态和储蓄的情绪和劲头,如果六爷倒下后小飞猛击小胡子我是能够接受的。因为这个小胡子走狗下手太狠,把六爷逼上绝路,这其实是断了小飞家拿回账单的路子。讲这个观感不是要越俎代庖帮导演写故事,而是说好故事可以让观众有很强的认同感,会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 

“举报”情节让最后的冰河大战泄了劲

比较大的硬伤是六爷给中纪委举报那一笔,这跟他前头坚持的不报警理念顶着了,从戏上讲,也把冰上决斗一场的劲道泄掉了一些。你看,反正有中纪委会惩罚小胡子和背后的副省级干部,六爷冰上踟蹰前行的悲剧性就要弱很多。但一部公映电影能说出对国家整体架构的合法性认识,还是不容易做到。如果是出于通过审查的考虑,在政治选择上我能原谅;在艺术处理上用六爷的台词“有些事,咱得管”之类的台词搪塞一下,我也还能忍受。

看《老炮儿》的时候,不时想起老舍的《断魂枪》。或许,六爷这个人物能在中国电影人物图谱中留下来。《老炮儿》这部电影也许会像《阳光灿烂的日子》,文本营造纯熟、完整、统一,但对其中的人物褒贬、时代评价、隐含意识形态的分析就见仁见智。写出了人物,能让不同观点的各色人等建立认同感,可以拿来作为解剖标本,这就是个好艺术品了。像《寻龙诀》那样的虚空中的无动机、无情节故事,就让人想咬都没法下嘴。我这个只管艺术快感,并不总问政治正确的唯美主义者看了《老炮儿》,心下还是喜欢。鸵鸟那一笔是飞着写的,但有铺垫,飞出了六爷迎接死亡的情绪,也喜欢。

作者/郝建(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毅 PK009]

标签:老炮儿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