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生评崔永元上课:他很紧张 我们没提特尖锐问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人参与 评论

知道崔永元老师做口述历史研究,是件很久远的事了,远到忘了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的了,但肯定是在学校把图书馆改成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及口述历史博物馆之前。我和我身边的同学最后没有去修这门课,(因为)研究生时间太紧张,所以后续课程开得怎么样、学生反馈怎么样,我真不太知道。

两千多人听崔永元上课,别人对L同学开玩笑:“你看崔永元的鼻孔看够了没!”(特约制图:陈婷)

两千多人听崔永元上课,别人对L同学开玩笑:“你看崔永元的鼻孔看够了没!”特约制图:陈婷

因为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L同学称得上是学校的“老人家”,她和同学们有时也会以“师哥”来称呼这所大学毕业的崔永元。前晚,当南都记者告诉她“崔永元老师离开央视入职你们学校”这个消息时,她第一反应很淡定,“是爆料?”的确,两年多来,有关崔永元离职的消息传得太多了,她已经不太留心。不过,不管真假,崔师哥过往在学校的活动讲座,很多时候大家都积极参加过,比如去年11月12日他的首堂口述历史研究课。以下就是L同学的“口述历史”。

知道崔永元老师做口述历史研究,是件很久远的事了,远到忘了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的了,但肯定是在学校把图书馆改成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及口述历史博物馆之前。

临时换到千人大厅,“看崔永元的鼻孔”

研究生的课业比较重,所以我没有选修“口述历史研究”这门课程。去年11月,我从学校公告栏上看到崔永元要开课、并且要在400人报告厅上第一节课的消息。我们专业8个小伙伴有5个都去了,都是冲着“崔永元”这个名字去的。

我们一到400人报告厅,发现根本就没地方了,挤进去都很难。主办方看到现场的人实在是多,就临时换到了1500人报告厅。我就赶快往那儿冲,但最后还是坐到了第一排前面的地板上,我就抬头看崔老师……别人开玩笑说:“你看崔永元的鼻孔看够了没!”报告厅后面都站满了人,现场有2000多人吧!

两个多小时,“能感觉到崔永元的紧张”

因为是临时变的场地,讲台上就摆了一张桌子,什么(横幅、背景板)都没有。崔永元老师一开头就说,本来以为是在个很小的地方、跟几十个同学讲一下课程综述什么的,没想到到这么大的报告厅、来了这么多人!我们能感觉到崔永元的紧张。

那节课上了两个多小时,气氛很好,幽默感动,大家都听得挺用心。至于说到现场学生的提问尖锐,我倒没有太明显的感觉,当时一些比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多是他个人的,对于课程,没有什么太尖锐的问题。

虽然过了一年多,对我那堂课还有印象。最开始,崔老师讲述了一下他做口述历史的心路历程,为什么做这件事,他觉得有什么意义,做口述历史的体会,还讲了课程的具体安排。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说,采访的那些人都是一本本活的历史书,但他们现在以很快的速度在消亡,如果我们不记录,那么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形我们再也了解不到了,所以他才会觉得这件事非常迫切,才会这么尽心尽力去做。

介绍这门课程时,他说,它跟普通课程一样,讲的是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是比较综述的课程;还涉及到比较技巧性的,比如在采集过程、在跟采访对象沟通时要使用怎样的技巧等等。有实用的东西,也有理论的。

特别正能量的感觉,“我们都挺崇拜他”

整场听下来,我觉得挺有用的,一,他给这门课做了宣传;二,我有一种特别正能量的感觉,听完后觉得:“哎呀,真好!还有人在做这些。特别有希望的感觉!”之前我知道他在做口述历史,但听报告会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他做了这么多的事。

那天听完后,我和伙伴们讨论得最多的,还是有关他开这门课的行为。我们都挺崇拜他的,觉得他这么做非常有意义。崔永元是我们的师哥,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在电视行业干了这么多年,但还是比较坚持自己,做有意义的事。他选择回母校开这门课,我们学生非常非常欢迎,像是迎接亲人回家的感觉。

不过,我和我身边的同学最后没有去修这门课,(因为)研究生时间太紧张,所以后续课程开得怎么样、学生反馈怎么样,我真不太知道。但是在我看来,一门课重点不在有多少人选课,而是真正去听的人有多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欣然]

标签:崔永元 口述历史 崔老师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周迅四合院:地处闹市 1院拥13间房(图)

0条评论2014-02-25 09:55:42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