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翁双杰去世 国家级非遗滑稽戏代表人


来源:新闻晨报

人参与 评论

翁双杰与王双庆合演的《拉黄包车》翁双杰在《路灯下的宝贝》中塑造的待业青年蒋二毛一角性格鲜明李青(二排左1)、吴双艺(一排左3),翁双杰(一排左2),王双庆(一排左4),童双春(二排左2)等“双子辈”的滑稽表演家聚集一堂。

翁双杰(资料图) 

昨天清晨,上海滑稽剧团向记者证实,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翁双杰,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月6日凌晨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6岁。最早曝出老先生离世消息的,是昨天凌晨微博上的一段文字和一张网友拍摄的几乎令所有观众都震惊的老人晚年的照片。采访中,翁双杰徒弟小翁双杰唏嘘这张照片不是家人也非同仁上传,希望这位网友可以主动删除,因为这不是翁老师希望留给大家的形象。事实上,在观众心目中,他从来未曾苍老,他永远是那个喜欢说“亲爱的同志们你们好”的“小滑稽”。

晚年病缠身 早早告别舞台

翁双杰,原名翁志刚,1928年2月生于浙江,是国家一级演员,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稽戏代表性传承人。 1949年,他因仰慕姚慕双、周柏春的滑稽表演而拜姚周为师,同时进入上海蜜蜂滑稽剧团。1960年,翁双杰随蜜蜂滑稽剧团参加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文革”结束后,他加盟上海曲艺剧团、上海滑稽剧团。上世纪80年代末退休。  

昨天,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告诉记者,晚年的翁双杰身体一直不好,早早就告别了舞台,2008年曾有过一次公开露面,但已经不能表演,最后这段日子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长期住院。1月6日凌晨,因多器官衰竭,他永远告别了舞台和喜爱他的观众。

最爱卓别林独创“翁派”风格  

翁双杰师承姚慕双、周柏春,是姚周的“双字辈”学生;他学习姚周表演流派,也特别欣赏卓别林的表演,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滑稽“翁派”表演风格。  

在同仁的回忆里,他是一个为了舞台“不要命”的人。他参演的滑稽戏和表演的独脚戏数有百个,独脚戏代表作有与王双庆、吴双艺合演的《看电影》,与王双庆合演的《拉黄包车》,与袁一灵合演的《满面春风》,与吴双艺合演的《骗大饼》,与周柏春合演的《黄鱼掉带鱼》等;滑稽戏代表作则有《路灯下的宝贝》、《满园春色》、《性命交关》、《海外奇谈》、《不是冤家不碰头》等等。  

行家眼里,“翁派”表演独创了一种跳蹦摇弋的奇特形体动作,在每一部戏里都以这一动作招笑和塑造人物。为了和这一特点相适应,翁双杰在戏里较多扮演“小人物”一类的“小滑稽”角色。尤其是《路灯下的宝贝》中塑造的待业青年蒋二毛一角,更是特色鲜明、极致。

童真撼老美出演美式喜剧“第一人”  

翁双杰的滑稽表演还注重用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动作夸张,常在短暂的“定格”中显露“流动”的倾向;肢体和动作的滑稽节奏感强烈,既吸收“卡通”特点,又富生活气息,表演滑稽突梯。在语言和台词的处理上,他也自成一派,他的语调较多上扬,既富有幽默感,又常常在夸张中蕴含一种童真。  

他的台词注重“三反四覆”,放噱头从容不迫。他招笑技巧娴熟,有时虽然处于陪衬、“下手”地位,却常常善于“反客为主”,生发匪夷所思的笑料。他的招笑擅长自我嘲弄、自我调侃,常在故作“愚昧”中显露出一种“狡黠”,在“自嘲”和“咕白”时“反诘”,并显示机智。  

1979年,翁双杰参演滑稽戏《性命交关》时,受到前来观摩的美国著名喜剧家鲍勃-霍甫青睐,应鲍勃-霍甫之邀,他参与了中美合作的第一部喜剧电视片《通向中国之路》的拍摄,并与袁一灵、李青一起应邀参加美领馆的演出,深得合作者的赞誉,也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亲友追忆

徒弟小翁双杰:他最遗憾离开舞台太早

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小翁双杰,语音十分沙哑,与老师告别的心情很难形容。“他总说还有很大的遗憾,因为离开舞台太早。”因为身体一直不太好,上世纪80年代退休以后,翁双杰就很少登台,“他那时候就老是觉得人没有什么力气,那是因为他在舞台上太玩命了,他总是演18、19岁的小年轻,把力气都拼在台上了。”  

小翁双杰说:“逢年过节我都会去看老师,因为觉得老师生活中和舞台反差太大。病魔很残酷,每看老师一次,我就难受一次。”1月4日,翁双杰被送入医院的ICU病房,小翁双杰通过医院的电视屏幕见了老师最后一面。  

这对师徒的缘分不同一般,第一次看翁双杰和王双庆合演的《拉黄包车》时,小翁双杰还在念小学,“笑得在地上打滚,那时就想好长大一定要考滑稽剧团。”但理想没有照进小翁双杰的现实,1979年,他适龄去上海滑稽剧团考试,身高1.7米、五官端正、不要近视眼这几个都不达标,把他拦在滑稽的大门外,但是他没有放弃,业余去艺校学习,渐渐因为太像翁双杰而出名,艺校的两位上滑的老师也忍不住要把他推荐给翁双杰。“后来我有一次在工人文化宫演出,翁老师实在好奇人家老说‘这个太像你儿子了’而偷偷跑去看,怕被人认出来,他还特地戴了帽子口罩。”结果是小翁双杰一出场,翁双杰自己也有点看晕了,怎么这么像?  

拜师的过程很严肃,姚周两位“师父的师父”都来见证,而学习的过程则很自然,没有课表,只有身体力行。“他心里,舞台就是天,天比命大。”采访中,小翁双杰和老搭档童双春不约而同都提到了《路灯下的宝贝》这出戏,戏里50多岁的翁双杰演20岁的小年轻,在舞台上得蹦蹦跳跳地爬梯子,那是几根铸铁放在一起的简易梯子,可以想象以翁双杰当时的年纪,要在梯子上满场飞背后的艰辛。

搭档童双春:他是永远童真不泯的小年轻 

“今天早上李青打电话来,说是他儿子在网上看到翁双杰过世的消息,我女儿后来也看到了,跟我讲,我马上打电话到团里。”童双春告诉记者自己也是昨天早上才知道这个消息,“很震惊,双字辈又少了一位优秀的师兄弟。”  

在童双春的回忆里,自己和翁双杰从1951年开始就“在一起”,翁双杰是第一个和他搭档演独脚戏的师兄弟,“演《新灯谜》、《新百子图》,我们几乎都是穿一样的衬衣、一样的裤子、一样的鞋子,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样子。”童双春当年是团里青年工作组的负责人,翁双杰和吴双艺他们因为年纪稍大,也可以不参加组里的活动,但是他们依然特别愿意来组里演出,“我记得跟翁双杰一起演《假医生、真医生》,他是一个劳模医生,我演一个看不起自己职业假扮医生的勤杂工,然后在戏里被他感动,也爱上自己的工作。那个戏后来虽然是我得了表演奖,但是他的表现太出色,观众肯定忘不了,没有他就没有那个节目。”  

小翁双杰对师父的印象是舞台上和生活里太不一样,童双春在对这位师兄弟的回忆里也有同感,“舞台上,他是童心不泯的小年轻,蹦蹦跳跳的奇才。生活里,他非常稳重,可以说是端庄。”简朴最是让童双春印象深刻的地方,“不吃香烟,不吃老酒,除了爱好烧菜,经常自己在家里弄弄,他没有太多嗜好,生活一直很简单。”最后一次去医院看翁双杰时,姚周两位老先生还在,“我看完两位老先生下楼,他也住在医院里,走进去看到他在剥长生果,看到我很开心,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吃着聊着,那时候他病情还不严重。”那是童双春最后一次探望这位老兄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欣然]

标签:翁双杰 观众 表演艺术家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周迅四合院:地处闹市 1院拥13间房(图)

0条评论2014-02-25 09:55:42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