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小李
2月29日,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终于从座位上起身,顺利地站在了领奖台上。他不温不火地说着领奖词,平静,也无比正确,好像与此前的长期等待、数十年被嘲笑、前五次提名无功而返等等完全无关一样。与此相比,我们的观众和媒体却陷入一场事先张扬的亢奋之中,“小李结束了长达22年的陪跑生涯”“李所应得”“小李是影帝,他的粉丝是吐糟帝”,万箭齐发的微信公号自媒体、瞬间刷新新闻页面的APP、刹那间引爆朋友圈的各种抒情文章和深情回顾,“小李”毫无疑问成了这一天最为隆重的关键词。
我们看颁奖现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出于“处女秀”的原因,竟然是从颁奖司仪的手中直接接过了小金人,等在一旁的颁奖嘉宾茱莉亚·摩尔也只能用一个拥抱来化解这个尴尬。之所以小李会成为连续很多年的奥斯卡经典话题,是因为他已经陪跑整整二十二年了——你若看不上我,就不要每次还把我拉到提名名单里,拉进来又一再成为屏幕上头像黯淡的那个人,这不是奥斯卡跟我开的一个常年玩笑吗——要知道,小李在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时,世贸组织还没有成立,“911”也还有若干年才会发生。
每逢奥斯卡,我们只会想起小李,这就是我们的观众和围观者对这个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电影奖项近年的唯一关键词。小李屡获提名,并屡次撒羽而归,他无所谓又备受同情的表情,成了我们对奥斯卡的解读窗口,同时也成一个金属般坚硬的梗。“铁梗”的形成还跟这个人的人设有关,他除了可以跟一大票前任女友留下一连串的骑单车照片,还可以为了躲避狗仔偷拍而乔装或者干脆缩进衣领里将头藏起来,以及那张经典的手持AK47喷水枪欢快奔跑的照片……这样一个活生生且又一本正经和纸醉金迷的小李,怎能不让人动心?恰好这个人又是一个身背五次提名而不中的一线好莱坞男星,引起超越电影观众的趋之若鹜也就不稀奇了。
我们在以往的奥斯卡颁奖礼前后嘲笑小李,更多的是一种善意的驱动。那些嘲笑渐渐披上了一层同情的外衣,而同情也在随着岁月一起变得婉约和深情款款。“心痛小李”曾几何时已经成为一个知音体的口号,对于这等雍容华贵同时也风流倜傥的帅哥,散发出如何的母爱都可被理解为常态。
而这种嘲笑就在四年才一遇的闰年二月最后一天,顺利转变成了祝福和恭喜,阵阵喝彩声好像我们正是那些陪同小李度过艰苦岁月,并一起圆梦的忠实影迷似的。其实,我们并没有多关心迪卡普里奥的那些电影作品,大多数观众除了《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也不关心他的其他角色。其实迪卡普里奥在《无间道风云》《血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早就有过精彩的塑造了,这也绝对不是一位跟刘德华类似的缺少天赋而格外努力型的演员,他的天赋早在《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就已经展露和被认可……而那些怀揣着“小李不哭”梗的人,显然才不关心这些呢。
小李此前越是被嘲笑,越是说明我们对奥斯卡的评奖理由了解。而这种了解除了基于这个奖项常年不变的评判标准,当然还建立在我们对他日益彰显老迈的审美眼光,以及顽固不化的主流价值观的认知上。而今天,当嘲笑变成了道喜时,我们当然也是深知奥斯卡有多么的顽固和腐朽,嘲笑不代表看不上,恭喜自然也不代表认同,这是我们对权威的势利造成的。
昨天你花样嘲笑小李,甚至焕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母爱,而今天你异常亢奋地对他获奖表示雀跃和祝福,这本身都是非常轻薄的,不是因为小李作为超级明星跟我们毫无关系,而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未真的关心过这个演员,他以及他身上的种种标签,只是我们找乐儿和寻找存在感的一件件道具而已。
(文/朱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