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柏林十日谈之聚焦北爱

柏林十日谈之《71》

聚焦70年代北爱尔兰战争,政治语境下的个人困境,有惊喜的处女作。

陈果新片柏林展映

陈果新片柏林展映

以往港人对政治冷感,但如今不可能不谈政治,因为内部矛盾太凶狠。

《雪国列车》独家影评

《雪国列车》独家影评

推翻旧世界,迎来新独裁,表面科幻片,内里说的都是阶级斗争。

三地影评人激辩金马:版本问题致《宗师》难成经典

2013年11月19日 18:11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秦婉

金马奖采用偏欧洲三大影展的小评审团,年年口味因成员而异;招致口味摇摆不定。

谢佳锦:台湾确实有不少人喜欢《可可西里》,两年前金马奖票选出的“影史百大华语电影”就有入选,投票者以台湾为主。

②小评审团制度:口味摇摆不定or集体辩论达共识

木卫二:金马奖的评委基数太小。如果留意金马奖的评审团组成,在复审等环节,都是台湾电影人和影评人为主。作为一个台湾主办的电影奖项,这无可厚非。但是,就像三地存在的文化差异,他们拥有远距离观察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判断力上的偏差。

谢佳锦:如同奥斯卡这些奖项,金马奖作为区域电影奖,在为地区电影工业指出值得鼓励的方向、树立值得效法的标竿。但金马奖只是电影圈的一部分,力量不大,或许可以捧红几个影人,无法设定路线。而且金马奖有个一直以来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小评审团制度。 

金马奖看起来像奥斯卡、香港电影金像奖那种行业奖,似乎也被两岸三地电影人视为类似奥斯卡的评比,但採取的是偏向欧洲三大影展的小评审团,而非奥斯卡的会员制(因为台湾电影界缺乏公会基础)。可是欧洲三大影展在入围名单上有较明确的筛选,你不会看到《功夫》入围柏林影展竞赛片跟《天边一朵云》一较高低;也不会看到《无间道》入围威尼斯影展竞赛片跟《不散》同场竞逐。可是这些都发生在金马奖。 

小评审团制度由评审申论、支持、拉票、辩论,再进行表决,口味因评审团成员而异;年年换评审,也招致口味摇摆不定的评语。九十年代时有媒体说:这隻金马很爱换跑道,可能前一年太商业媚俗,今年就摆到艺术这端。吴念真说:“金马奖是世界上最难拿到的奖,别的影展都有自己的特色,知道什么片会得奖,只有金马奖年年在变。”不过,这样的结果是摇摆不定或多元包容?答案恐怕见仁见智。 

王亚维:我不同意。评审基数大有大的问题,小有小的问题。目前金马的评审结构和程序当然还可以再扩大,但是复杂度会相对增加,目前的三层关卡,我觉得还可接受。 

另外评审过程是一个透过集体辩论的共识,不管你是代表制片界、演员、导演或学界,都会回到专业层面,牵涉到艺术、美学,整个行业对电影的基本看法,电影是什么、电影与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甚么,大家的发言都负责,这会变成共识上的指标,引导创作者往艺术精炼化的方向迈进。我长期参与各种影展,评审过程都是互相说服的过程,吵架、各持己见、互相拉票,有时互相讲坏话,彼此磨合,最后经过有上下限的评分与投票,产生一个共同的结果和排名,这是第一波;第二波复选、之后决选也是如此,如果说某人要主导,并不可能。 

③表彰内地电影:因意识形态而看走眼or大胆的艺术考量

木卫二:金马奖发掘过很多出色的内地电影,哪怕其中有那么几部,我们会觉得,是否真有那么好,可是,我们也不会否定。至于有那么几部让人无法接受的,或许,这是任何一个电影奖项都会发生的事情,奥斯卡、戛纳都不例外。或许,我们无法用事实来证明一个奖项的颁发错误,但同样的,也不可能因为一个奖项,一部确实不怎么样的电影就能得道升天了。相信时间跟华语电影史都会证明这一切。

赛人:客观上,当然也是对内地的这些小众电影有推广。主观上,还是有意识形态因素,因为这些电影能让他们看到部分内地的生活是不堪的。 

比如《可可西里》《神探亨特张》的获奖,都偏向意识形态问题,而制作上又有一定水准。实际上,同届的《2046》《夺命金》更应该拿奖。 

肥内:《2046》并不见得比《可可西里》更有资格获奖,同理,《夺命金》相较《神探亨特张》来说,反而是那种给了奖却没法产生什么鼓励作用的策略,给《亨特张》是一种时代氛围,要不是去年参赛片都太弱了,这部片必然也得不了奖。  

谢佳锦:关于对大陆电影看走眼,我想是文化差异的问题。评审团成员背景以台湾为主,再加上一些香港、大陆的人,比较单一。要说有什么意识形态问题嘛,我不确定。台湾确实有不少人喜欢《可可西里》,两年前金马奖票选出的“影史百大华语电影”就有入选,投票者以台湾为主。 

至于这两届该给谁呢?2004年有点挣扎…我如果是评审会想给《大只佬》,或至少《柔道龙虎榜》,但这两片根本没入围…去年的话,我完全支持《夺命金》。 

王亚维:我感觉没有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有好不好的问题。当然,每个影展评出来的影片都会受到质疑,世上各种影展皆是如此,跌破眼镜的都有,做到人人满意是不可能的,金马奖只能坚持的是评审的选任、程序、方式,符合所有考虑,当条件符合,结果就交专业评断,这是最好的作法。 

我不懂什么是看走眼?以我参与的经验,你把中港台影片通通放在台面上时,评审的眼睛自然会离开区域价值判断,走到亚洲电影甚至全球电影发展的水平,而许多评审都参与过国外许多影展的评审,眼界不会只停留在区域,所以这个评断并不公平。 

石磊:就第49届金马奖来说,最佳剧情片《神探亨特张》“爆冷”打败《夺命金》,我个人觉得这非但不是一个处于主观意识形态的决定,而且是一个处于非常大胆而值得尊敬的艺术考量的决定。《夺命金》固然各方面都不错,但新意略显不足,在同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也输给了小成本的《桃姐》

而反观《亨特张》,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夺得金马和意识形态有关系,不要说电影主线是一种整体上向上的故事,就说电影本身反映的一些中国大陆的社会问题,也只是限于微博段子和已经公开报道的新闻,远远触不到中国大陆的电检底线,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从电影本身来说《亨特张》有一种“接地气”的气质,邀请微博大V这些非专业演员出演,大量手持摄像机摇摆镜头营造“伪纪录片”感觉等等这些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放眼华语电影圈,这样做的电影,这样做了还能有这样好效果的电影,真是凤毛麟角,绝对值得一尊金马奖座。 

郑政恒:有趣的是,去年金马奖把最佳剧情片颁给了《神探亨特张》,内地的很多主流影评人和观众都很不喜欢这部电影,而一些内地演员比如黄渤范冰冰李冰冰也曾经在金马奖获奖,他们不一定在内地电影奖项中拿过很多奖项,反而都是在金马奖拿了奖。 

金马奖走评审团的制度,没有受到政治的压力,反映的是一般评审用艺术角度理性的交流,他们一起做讨论,最后得到一个结果,政治意识形态渗透在评审过程中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可可西里》和《神探亨特张》我觉得都是很好的电影,《可可西里》我过了很多年重新看,仍然觉得很优秀,《神探亨特张》也是很优秀,这两部影片都结合了社会性和艺术性。今年的金马奖也是,贾樟柯的《天注定》也是将艺术性和社会性做结合,这是近年来中国内地电影最受人喜欢的原因。 

[责任编辑:田野] 标签:影评人 经典 台湾电影 侯孝贤 李安 杜琪峰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点击返回第50届台湾金马奖专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关注凤凰娱乐

点击关注凤凰娱乐微博

关注凤凰娱乐微博

扫一扫关注凤凰娱乐微信

关注凤凰娱乐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