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过去冯导一言不发 评:春晚这盘菜是货源的问题
当马年春晚在一片热闹喜庆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时,据说总导演冯小刚一言不发。记者:今年春晚一些引进节目颇受欢迎,如匈牙利影子舞团表演的《中国符号》,便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不能把春晚仅仅当成一盘菜,谁都能炒;而要把世界第一大综艺晚会当成一个生态工程、系统工程来抓。
冯小刚(资料图)
当马年春晚在一片热闹喜庆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时,据说总导演冯小刚一言不发。其实,他该说的话早已说过了:执导这样一台全球规模最大、收视群体最广、已成为中国人过年新年俗的综艺晚会,不遭批评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冯小刚对春晚的改变仍不如春晚对他的改变更多。他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发誓以后再也不会执导春晚了。
然而,不管明年春晚由谁执导,开门办春晚的思路是正确的,是应当坚持下去的。冯小刚的春晚尽管未能满足人们的期待,但他的贡献在于:恢复了春晚应有的一种调子,能让人坐下慢慢欣赏了;观众看春晚主要是看节目,节目不精彩是因为创作跟不上时代,跟不上生活;所以,不要仅仅将春晚看成一盘菜,更应将它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来对待。
这是春节期间本报记者与评论家张春生、刘连群模仿凤凰卫视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的形式,对马年春晚做了一番深度探讨后得出的结论。
冯小刚恢复了春晚应有的调子
记者:今年春晚最大的改革,就是真正实现了开门办春晚,大胆邀请冯小刚任总导演,使人们对这届春晚抱有很大期待。但看完马年春晚后,批评和吐槽者似乎并未给冯小刚留面子。其实公平而论,本届春晚还是有不少新意和亮点的。不知二位有何高见,你们觉得冯小刚对春晚有改变吗,改变了多少?
刘连群:现在春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需要有新的力量为它带来新的气象。我比较同意这个说法:开门办春晚,冯小刚迈出了第一步。这届春晚虽然总的格局未变,调子却与以往不同。这些年来,春晚变成了一种“人海战术”,大场面、大布景,强调火爆、热烈、喜庆,沿着这一思路走来,让人感觉春晚越来越“躁”;这次能“静”下来,让人坐住看节目了:从开场的先导片“春晚是什么”到整个晚会,都比较流畅、自然、平实,恢复了春晚应有的一种调子。且不论节目好坏,至少冯小刚为春晚带来一种新思路、新气象。再者,歌曲中有些岁月感较强的节目,如《时间到哪去了》,给人以时光如梭、韶华易逝的感觉,符合当下人们的普遍心态和感受。还有就是发现和推出了一些新人,尽管他们尚显稚嫩,观众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却也是老明星们退出春晚后的无奈之举。我是比较赞成以老带新,新老并存的。
张春生:这次冯小刚执导的马年春晚毁誉参半,我觉得他也有很多为难之处:如果他完全抛弃现有的春晚模式,会冒很大风险;如果他不做太大改变,就失去了开门办春晚和“接地气”的意义。比如,今年春晚实际上延续了前两届的风格,“接续”的节目比较多,如蔡明的“毒舌”,曹云金的相声,冯巩的小品等,难怪有人戏称今年春晚是“蛇年的续集”。还有一种说法:今年的春晚不是联欢晚会,是歌舞晚会,原因就是语言类节目太少、太弱。我认为关键问题是相声小品创作的滞后。现在可以明显看出,那支成熟的、曾在春晚上创造过辉煌的小品创作队伍,如何庆魁等,已基本上退出了春晚创作;而新的创作队伍又比较浮躁,过于依赖网上的段子和流行语汇(“待你长发及腰”之类),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往往表象的东西多,内涵的东西少。所以说如何突破春晚的固有模式,回归到连群说的春晚应有的那种调子,不是一次春晚就能完成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节目
记者:二位说得很对,春晚无论有多么时尚炫目的包装,说到底,观众最想看的还是节目。如春晚早期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韦唯的《爱的奉献》,还有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等人的小品,并未因当时舞美条件的简陋而逊色,反而成为百看不厌的经典。今年观众中流行这样一句话:男人爱苏菲-玛索,女人爱李敏镐,大家都爱的是匈牙利影子舞团的《符号中国》。这一方面说明今年春晚有亮点,一方面又说明好节目的确是乏善可陈。
刘连群:是呀,春晚到底看什么?仪式感形式感的东西要不要有?要有,要红火喜庆,但最重要的还是节目质量。以语言类节目为例,冯小刚说得很清楚,要针砭时弊,相声小品讽刺的功能不能缺失。但观众对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整体上不满意,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创作落后于生活。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多大变化?每天的报纸、电视、网络传播给人们的信息,决非蔡明的小品《扰民了你》所能反映的;“接地气”只接那些琐碎生活小事是不行的,也要有百姓更为关切的问题。试想,如果你的故事还不如网络上的段子丰富和好笑,观众凭什么要喜欢呢?文艺作品要有典型性、深刻性,才能打动人心,这可能与春晚多年来的思维定式有关。如歌颂性的节目比讽刺性的节目容易通过;节目必须与春节直接挂钩,说的都是拜年话或演员的自嘲(如今年春晚曹云金的相声)等。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部电影纪录片《春节大联欢》,马三立的相声《开会迷》,在当时能一针见血地讽刺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为何现在反而要躲着走?创作落后于时代和生活,落后于观众的欣赏趣味,观众自然不满意。
张春生:你说得很对,与网络创作不同,传统的创作方式对社会矛盾有一种本能地回避,或者说,创作者缺乏政治上的自信。举例来说,赵本山、范伟的小品《牛大叔提干》,只有两三个人的对话,幽默犀利,直批歪风,何其痛快淋漓。现实生活在呼唤着我们,尤其在反“四风”的形势下,可写的东西很多,不要再为自己设防了。至于今年语言类节目减少,我认为也要辨证地看:一方面大家最爱看的相声小品节目太少令人遗憾,另一方面宁缺毋滥,对太过媚俗的东西说“不”,也是艺术家的勇气与原则。我想,冯小刚作为一名外聘导演,代表了当今社会的一种诉求,今后的春晚仍须坚持这个原则。
记者:今年春晚一些引进节目颇受欢迎,如匈牙利影子舞团表演的《中国符号》,便令人耳目一新。
张春生:春晚中加入外来元素是好事,艺术本来就是需要“杂交”优势和大信息量的。春晚舞台既要有民族的气派和特点,又要有一定的世界性,以体现我们的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
刘连群:另外,有些经典的东西还需多下工夫。不要怕重复经典,因为经典是超越时代的。比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断,今天看来还是有艺术魅力的。还有京剧清唱《同光十三绝》,选题本身很有历史纵深感,完全可以通过这幅画的徐徐展开,表现京剧从“十三绝”以来的传承关系和发展演变过程,可惜编导浅尝辄止,未能挖掘出经典的文化内涵。
春晚要有新思维
记者:据我多年关注和报道春晚的经验,如果冯小刚的出马仍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那么,就没有理由不期待春晚在观念上、模式上进行更大的改变。因为大家都默认这样一个前提:你可以说春晚“食之无味”,却不能另起炉灶。
刘连群:有道理。如果说春晚是精神大餐的话,那么,导演就是配菜的,而不是种菜的;如果菜从货源上就有问题,导演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的说,不要期望一位导演、一届春晚就能改变现状。春晚节目的质量是这一时期中国文艺创作现状的真实体现。文艺创作上不去,春晚质量就上不去,二者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急就章式的创作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我们把今年春晚作为一个新的节点,注入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沿着一条正确反映时代和生活的路子走下去,有才华的编创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思考和创作,相信会使春晚节目有一个质的提高。
张春生:冯小刚要改造春晚,春晚也要改造他,还不能打乱原有的工作节奏,还要拍他的贺岁片,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我们要把春晚变成这样一种东西:它代表着一个高精尖的艺术平台,能引发很多创新和变革(就像当年小品从演员的练习科目变为一种独立的受欢迎的艺术品种那样),发现和培养一批专门为春晚搞创作的人才和表演队伍。用我们社科研究的术语说,就是要有远期安排、顶层设计,按此搞好梯次建设,分步实施,不能临时抱佛脚。我们不能把春晚仅仅当成一盘菜,谁都能炒;而要把世界第一大综艺晚会当成一个生态工程、系统工程来抓。
相关专题: 2014央视马年春晚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24531
-
爆乳“越南妞”拍摄定妆照
播放数:211435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04787
-
暗访网游陪练竟藏有色情服务
播放数:22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