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冯小刚2013年最后一场发飙


来源:新京报

人参与 评论

如果冯小刚导演能再坚持两三天,元月一日再发飙,成就2014年第一场飙,就更像行为艺术了。

冯小刚(资料图)我如果是一个笑话,你们是什么?

这么多年来,冯小刚一直战斗在和票房没仇的反雅最前沿,但是灵魂深处在雅俗(也就是艺术姿态与流氓顽主)之间,难免有纠结。

如果冯小刚导演能再坚持两三天,元月一日再发飙,成就2014年第一场飙,就更像行为艺术了。

冯导的电影总体比较亲民接地气,但是不妨碍他很纵容自己“嘿,我这暴脾气!”。前两天还大人大量地表示,电影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正常,就是越骂票房越高怪不好意思的。让人觉得大导肚里能划船;然后就翻脸了——“《私人订制》第二个故事就是损你们丫的这帮大尾巴狼,好像你们丫的多懂似的。连他妈潜台词都听不出来,拐两弯你们丫就找不着北了,非得翻成大白话直给你们丫才听得真着,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影评人,别他妈现眼了。”

他是有多鄙视就会对电影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自己什么片子都写不出来更拍不出来的影评人,直呼其“大尾巴狼”。两年前,因为《非2》占用共用资源的投诉,他痛斥记者是粘上毛比猴还精的人,“批评和揣着脏心眼找茬是两回事,你不能强奸了我还让我说舒服。”今天质问影评人“我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无论创作还是市场。自视甚高的影评人们,我如果是一个笑话,你们是什么?”大家皮毛关系好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

其实正是因为他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一声叹息》突破了婚外恋题材禁区;《天下无贼》突破了贼不能当角的禁区;《集结号》突破了战争对人性描写的禁区;《一九四二》突破了对民族历史的解读;《私人订制》突破了对权力的讽刺”,期望值甚高的《私人订制》不好看,记者加半拉子影评人的我,比冯导还难过呢。电影看完几天,脑子里都一直在检讨:为什么没有期待的好,是不是自己对娱乐毒性要求升级,贪得无厌,予取予求?

反思结果,一来这个模式——朔爷的抖机灵贫,葛大爷的一本正经贫,冯大爷的一通乱炖贫——硬通货了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大江南北审美疲劳了。二来故事没有逻辑性。艺术高于生活不错,是生活的反讽和批判利器不错,但是高到哪儿都得有逻辑性才能入戏,比如《风暴》虽然也比较瞎掰,随随便便把中环都炸地底下去了,但都是有内在逻辑的,就是差佬抓毒贩,再离谱离不出这个如来掌心。《私人订制》没有内在逻辑,都是讲不通的故事。谁吃饱了撑的有钱烧的有心玩“私人订制”游戏?挣一年辛苦钱,过几天干瘾这种事,司机、学生、清洁工这个阶层的人不会有娱乐精神掺和——他们顾不上奢求这个。电影的内在逻辑不存在,就像在沙滩上盖楼,你完全不会信任自己所看见的东西,人是出戏的。这两个小时,自然不会把情绪交给你,不跟着你乐。之前的《甲方乙方》《非诚勿扰》《手机》《不见不散》《大腕》什么的,逻辑都是顺溜的,《私人订制》硬伤在此。

冯导骂得没遮没挡,估计上版都要删字,但想来却最是冯导自己的心声。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战斗在和票房没仇的反雅最前沿,但是灵魂深处在雅俗(也就是艺术姿态与流氓顽主)之间,难免有纠结,不然他就不会拍《一九四二》和《集结号》了。这心中的块垒发泄不出去,好比灵魂深处总是无人理解,找个无钱无权的影评人放一炮就显得很自然了。

原以为《私人订制》第二个故事是冯小刚的一次觉悟般的自嘲,到最后却发现是我一闪念的自作多情,好无趣啊。

相关专题: 冯小刚电影《私人订制》  

[责任编辑:王欣然]

标签:影评 票房 片子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周迅四合院:地处闹市 1院拥13间房(图)

0条评论2014-02-25 09:55:42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