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独家解析《中韩合拍协议》:过气韩星或迎第二春


来源:凤凰网娱乐

凤凰网娱乐讯 应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月3日至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12份双边合作文件,涉及经贸、金融、环境、领事等领域,其中包括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7月3日至4日中韩双方签署了12份双边合作文件,涉及经贸、金融、环境、领事等领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凤凰网娱乐讯应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月3日至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12份双边合作文件,涉及经贸、金融、环境、领事等领域,其中包括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刘震龙在青瓦台签署的《中韩电影合拍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合拍的电影若获得“中外合作摄制电影(合拍片)”的认可,在中韩两国都将被看作是“国产片”,并享受各自国内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未正式对外公布协议详情,许多状况还无法判断,但有理由相信,该协议必将进一步促进中韩电影合拍市场的发展以及两国电影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所谓合拍片(co-production)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影制片机构共同投资、共享影片著作权及影片市场收益的一种制片方式。合拍片有对外(境外国家和地区)合拍片和国内合拍片两种形式,合作各方投资方式和数量、发行分成的比例和结算方式以及权利与义务等均在合作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具体规定,请参考2004年8月10日起施行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 

【中韩当前电影市场概况】

中国银幕数惊人增长,韩国已达到饱和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1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1%,其中国产片127.67亿元,占比58.65%。2013年影院共放映场次2880万,较2012年多出821万场。观影人次为6.1亿人次,较2012年的4.6亿人次净增1.5亿人次。

从2005年的20亿到2013年的200亿,中国电影只用了不到9年时间。业界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当数中国银幕数的爆炸性增长。据统计,2005年,中国仅有银幕2600多块,约为美国的1/15(约40000块)。随后,中国银幕保持缓慢增长,一直到2010年才由于超级巨制《阿凡达》的刺激终于突破5000块,可接下来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到2011年底暴增至9600块,2012年底突破13000块。2013年新开业影院903家,全国新增银幕5077块,达到18195块,总量接近美国的1/2。2013年影院共放映场次2880万,较2012年多出821万场,创了历史新高。

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中进口片的票房为90.02亿元,其中大部分为美国电影。与1994年的2500万相比,20年间增长了360倍。反观韩国,在1990年代,韩国一般最卖座影片的票房也不过是100百万人次,但在2000年以后,这个数字翻了十倍达到1000万人次,对于人口只有5000万的韩国来说,市场无疑已经达到饱和(韩国的多厅影院已经普及全境,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增长也非常缓慢)。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升,开发国际市场便成为韩国影人的集体共识。中国和韩国除了相似的文化背景,地缘上的优势也更方便交流和沟通,就此而言中国不失为最佳的合作对象。而所谓的合拍片更不失为一条捷径。

【中韩合拍片增多的原因】

对于中方而言

①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得以迅速扩张;

②缺乏专业人才;

③价格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有钱,并开始涉足电影业。对他们而言,相比于众多实业项目,拍摄电影资金投入并不大,且又风光无限,还可能会得到丰厚的利润回报。于是乎,近年来,电影产业“热钱”不断涌入,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国家。把影视产业做大做强成了这些国营/民营企业的共同目标,但问题也就伴随而来,那就是优秀的电影制作者所必须经历的成长磨练时间被压缩了,一年制作600多部电影与中国现存的电影行业制作团队的数量极不相符,很多公司缺少好的导演和好的电影团队以及后期制作公司,自然而然要将目光投向海外。而经历韩影全盛期(从1996年到2006年)实践打磨的韩国电影技术人员不仅专业程度高,并且相对欧美成本比较低,也就得到了中国片方的青睐。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中国办事处金妼贞代表就强调说“拥有战争片、惊悚片、恐怖片等类型片大量工作经验是韩国影人最大的优势,而这些人也正是中国电影目前所缺乏的”。 

对于韩方而言

①中国的电影进口配额制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双重限制;

②合拍片的政策优势;

③利益最大化;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室长朴喜晟认为:1990年代末国际联合制作增多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韩国电影的制作费激增,通过国际联合制作,分担制作费的同时,伺机开拓海外市场;第二,国际对于韩国电影的认识出现了变化,1999年的《生死谍变》在日本和香港等地获得良好的反应,之后的韩国电影频频进出国际电影节,广为人知,这也让韩国作品得到国际联合制作的机会越来越容易了;第三,电影的主题和类型愈来愈多样化,使得许多作品在企划阶段,就有海外联合制作的意愿。如果作品以外国为背景,或者有外国演员登场,自然会有部分或者全部场景在国外实地拍摄。一般情况下,预售版权和外国投资的诱因等往往会产生国际联合制作。 

而针对现今的中国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电影进口配额制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双重限制”。中国加入WTO后,国家每年限制引进50部进口影片,其中20部进口分账影片(2012年增加到34部,增加了14部3D、IMAX格式的“特种电影”),30部进口买断片(又名批片)。20部进口分账影片中,除去12部好莱坞电影之外(每月1部),剩下8个配额,由各个国家去竞争。由此,2000年后,每年在中国公映的进口分账韩片1部(这个指标一般都由CJ或者Show Box获得),进口买断韩片2~3部,可见韩国电影很难打入中国市场。基于此,加之繁复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也大力倡导合拍片。

另外,“中国的合拍片政策优势足以吸引韩国电影人。在中国,进口片分账比例虽然已经从13%提升到了最高25%,但依旧远低于国产片的43%,而合拍片则可以享受国产片的分账待遇。此外,合拍片还不受进口电影配额的限制,可以在中国公映。对合拍片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就经济方面而言,具体来说1)联合投资可以分担资金压力;2)优势互补,共享产业价值链利益及资源;3)吸引国际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入,更易受到国际关注。”

[责任编辑:田野]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