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内地市场3D电影泛滥:华语佳作少 外语片特供为捞钱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独家专稿 《一代宗师3D》、《功夫3D》、《太平轮3D》、《一步之遥3D》、《智取威虎山3D》……一个没留神,如今的华语片就竟然都是3D的了。相比于3D电影在好莱坞本土的持续走低,在中国市场的形势依旧一片大好,越来越多的华语片也都以3D形式登场。

《超体》特供3D曾引发争议

外语片3D“特供”太坑爹:人傻钱多就是爱

说到去年的几部“中国特供3D”外语大片。恐怕又有不少被骗进电影院的观众要义愤填膺了。吕克·贝松的《超体》虽然口碑票房双丰收,但只为中国转制的3D效果却并不尽人意。而说到国内上映版的《超验骇客》,则有观众发现拿掉3D眼镜看一样没问题,这是一部“连字幕都不是3D的3D电影”。

有趣的是,上述两部电影在本国上映的都是2D版本,而《超验骇客》的监制正是坚持胶片拍摄的克里斯托弗·诺兰。而诺兰自己导演的《星际穿越》不仅没有普通3D版,连IMAX版都是2D的,这让国内观众大感困惑,更有不少人进了影院还在找3D眼镜。而诺兰本人却表现得非常冷静,直言很多电影用3D拍都是浪费:“我觉得3D的效果更多的是把这个屏幕给缩小,让观影者就感觉自己在一个非常紧凑的小型的空间里面,感觉什么都扑面而来。”相比之下,还是2D更能让观众专注于雄伟恢宏的太空场景。

3D转制同样有佳作,例如《泰坦尼克号3D》  

【插播小讲堂】3D转制到底咋回事儿?

2D转3D要经历复杂的工序。我们都知道3D电影是利用人类左右眼看到的画面不同,而在脑中立体成像定位纵深的原理得到的。但2D电影只有一只眼睛的视图,第二只眼睛的视图需要参考相邻的帧重新制作才能得到。为了让转制的3D画面显得准确可信,还需要重新定义画面中的人物和景物距离镜头的远近。分离不同的深度层。因为每一帧都要做这样的处理,每一帧又要为左右两眼各做一次,因此转制流程是精细又庞大的。

因此,尽管这两年的3D转制多数不太理想,但并非转制一定就不行。比如2012年转制后内地重映的两部灾难大片《泰坦尼克号》和《2012》均获得了甚至超越首映的口碑。评价不错的徐克3D试水之作《龙门飞甲》其实也有相当的镜头是转制得到的。因为一些电影公司节省成本,猛赶工期导致作品粗糙低劣就将转制一律斥为“伪3D”对于3D后期工作人员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另一方面,并非3D原生电影就一定没有转制生成的3D画面。即使是3D实拍的《智取威虎山》也有4%的镜头是通过2D实拍再进行后期转制的。由于一些滑雪和航拍镜头并不适合使用庞大的3D摄影机进行拍摄,而制造小型的3D摄影机又会因为感光器尺寸过小导致画面品质无法达到电影级,因此利用成像比较好的设备拍出来,然后后期转制成的3D显然更加靠谱。

周星驰名作《功夫》也将转制3D上映

是谁惯坏了谁?中国观众为何这么爱3D

2009年,《阿凡达》对于3D技术、乃至整个电影技术的推广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也正是由于该片,我们进入到了3D时代,好莱坞大片纷纷打着3D旗号上映,这些年来也逐渐给喜爱外片的中国观众带进了“大片=3D”的误区。

而我国的进口片引进政策也多向3D电影倾斜。2012年之前,中国每年引进20部进口分账片。之后,因为WTO上的谈判,中国新出每年再多引进14部特种电影(3D或者IMAX格式)的政策。这就使得3D电影更容易流入中国市场,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本来以2D格式拍摄的电影会以转制3D的形式进入内地院线。

而在国产片方面,除了创作者本身对于新电影技术的好奇和尝试之外,“3D重映”成为了不少老片复活的机会,《功夫3D》就打着要让斧头飞出大银幕外吸引了不少迷影们的心。同时,国家这几年每年拿出电影专资办的部分资金用以鼓励国产3D和巨幕(IMAX、中国巨幕)电影,票房越高,给的越多,最高可达1000万(票房5亿以上)。在如此巨额回报的诱惑下,国产3D电影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两年华语片其实在特效制作上开始多与好莱坞、韩国等先进的技术公司合作,希望能用技术来呈现出更棒的画面,但问题在于,后期特效也并不是3D,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电影制作者没有把新技术当做诠释内容的手段,而只是为了迎合观众口味、为了市场利润而去拍摄,这绝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方向。

当国内观众们带着一层又一层的眼镜、半晕着硬着头皮看完这些电影后,就难道没有想问一句,这些真的都有必要拍成3D吗?

[责任编辑:吴骝驿]

标签:3D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