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叶佳修陶晓清忆台湾校园民歌时代:民歌精神仍流传


来源:凤凰网娱乐

人参与 评论

凤凰网娱乐讯 台湾知名音乐人叶佳修、马世芳、陶晓清于12月24日晚在台北举办“我们的歌自己写自己唱”谈唱会,在温馨的平安夜畅谈台湾校园民歌的起兴、更迭以及轶事,叶佳修更在现场自弹自唱当年的创作《外婆的

谈唱会现场(简单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凤凰网娱乐讯 台湾知名音乐人叶佳修、马世芳、陶晓清于12月24日晚在台北举办“我们的歌自己写自己唱”谈唱会,在温馨的平安夜畅谈台湾校园民歌的起兴、更迭以及轶事,叶佳修更在现场自弹自唱当年的创作《外婆的澎湖湾》与《乡间小路》,唱功和琴技宝刀未老。

回忆起台湾70年代的校园民歌风潮,被称作“民歌之母”的陶晓清当时是台湾知名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她提及那时候的台湾观众习惯听西洋歌曲,较冷落国语歌,且国语歌的主题都围绕男女情爱,题材较为狭窄。因此1975年她听到杨弦尝试创作不同主题的国语歌曲非常感动,开始在广播节目上辟专题介绍这类创作,后来越来越多观众寄创作给她,陶晓清便开始担任推广民歌的角色。

陶晓清的节目安排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除了当时台湾的新格唱片推出“金韵奖”、海山唱片创办“民谣风”两项民歌创作比赛,鼓动校园民歌风潮并提拔新人,她还记得有一次她在节目中播放李近(作家小野的弟弟)的创作,节目才播完,李寿全就打给陶晓清,想要和这位创作者接洽,足见节目的影响力。此外,许多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侨胞也会把节目录下来给故乡的亲友听,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甚至也会用广播偷听节目,影响力超出台湾。

当年的知名校园民歌手叶佳修,读大学的时候就赶上这波风潮,出了个人创作专辑,以《流浪者的读白》、《乡间小路》等作品走红,1978年他就升格在“民谣风”比赛担任评审。当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齐豫同时夺得“金韵奖”和“民谣风”二大民歌奖的冠军。叶佳修回忆,当年齐豫非常不修幅,顶了一个乱糟糟的狮子头、穿着脱鞋、拿把吉他就晃上台唱歌,没想到一开口就是天籁,后来甚至替他把《乡间小路》唱红。

陶晓清的儿子马世芳称,台湾校园民歌运动许多故事在他家客厅发生,小时候他常看着叶佳修、李宗盛、赵树海等人在他家客厅来来去去,聊音乐也聊人生。他还透漏当年李宗盛对学历和成绩不好非常自卑,曾拿着每科都不及格的成绩单到陶家找陶晓清诉苦。

马世芳认为,民歌时代最珍贵的是当时的歌唱比赛和唱片公司肯定原创精神,且鼓励多元题材入歌,年轻人加入演唱和创作更促进流行音乐界的世代交替,这些精神直到现在都是台湾音乐非常珍贵的资产,同时也让台湾音乐界的出口,比起电影、电视等文化商品,对海外有更大的影响力。

80年代以后校园民歌相对没落,许多人归咎于商业势力介入导致民歌品质下降,陶晓清认为当时确实有“一窝蜂”的现象,然而校园民歌时代累积的能量、确立的制度其实一直对后来的台湾音乐界造成影响。叶佳修也认为,80年代校园民歌风潮冷却的因素还包括时代变迁。70年代他和其他民歌手创作的时候,面对国民党的严格审查,心情比较接近“忍辱负重”,往往只敢偷渡一些情感,然而80年代台湾的社会气氛改变,罗大佑等人开始敢于直接批判、抗议,他认为校园民歌并没有真的没落,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演进,其实是时代进程的结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范颖洁]

标签:叶佳修 陶晓清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周迅四合院:地处闹市 1院拥13间房(图)

0条评论2014-02-25 09:55:42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