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延亮忆李泰祥:乱世中最天真的灵魂
翻阅台湾的旧报导,不难发现李泰祥少年得志。 23岁那年,李泰祥成为台湾当时的知名音乐专栏“这一代的旋律”第三期的报导对象,被作者杨蔚封为“跌在乐谱架上的阿美人”。这篇报导记录他白天在中国青年交响乐团
李泰祥和前妻许寿美当年的合照
李泰祥、前妻许寿美和儿子的合影
翻阅台湾的旧报导,不难发现李泰祥少年得志。
23岁那年,李泰祥成为台湾当时的知名音乐专栏“这一代的旋律”第三期的报导对象,被作者杨蔚封为“跌在乐谱架上的阿美人”。这篇报导记录他白天在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乐器储藏室练琴、晚上睡在谱架柜上的生活。同系列专题的第一期“两百磅的前卫派”,介绍的音乐家则是李泰祥的挚友丘延亮。二人因为分别是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第一提琴手和定音鼓手,和当时担任中提琴手的许寿美(李泰祥前妻)成为一帮好友。
丘延亮的家世显赫,是蒋介石养子蒋纬国的小舅子。因此在台湾那个文化资源拮据的时代,李泰祥和他当时的女友许寿美,朋友樊曼侬、陈映真、杨蔚、季季、许博允、顾重光等初出头的艺术家常聚集在丘延亮家的客厅读书、听曲、谈艺术。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丘延亮却偏偏长了一身反骨,他和陈映真等人一起读当时是禁书的左派书籍,鼓动政治异议,导致丘延亮和陈映真等人后来接皆锒铛入狱。
丘延亮口中的李泰祥顽固、任性、老是让挚友头痛,却可贵地保有乱世中难得的天真;李泰祥的音乐才华洋溢,但台湾早期泯灭原住民文化的社会背景,使得他因毕生无法透过音乐亲近原生文化而深感焦虑。访谈结束时,丘延亮聊起,隔天或许就是最后一次探病了,感慨地说:“实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人能在这样复杂的世界里活得这么天真……?”
苦恋曲折曾被“抢婚”
20来岁时,李泰祥的初恋女友出国求学,他因而和同班同学许寿美展开一段苦恋。许寿美当时是中学的音乐老师,父亲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境优渥;李泰祥却是家境贫苦、没有固定职业的穷小子。加上当时的台湾社会非常歧视原住民,李泰祥的原住民身分更是不被许寿美的家人接受。
朋友们不甘李泰祥的才华被淹没,花心思帮他举办音乐会、当记者的朋友也替他写报导。演奏会虽然成功,“跌在乐谱架上的阿美人”专栏也轰轰烈烈见报,李泰祥趁此气势专程到许寿美新竹老家求婚,却仍无法说服许家。在丘延亮等一帮朋友的协助下,李泰祥和许寿美瞒着许家父母直接在台北由许常惠证婚。然而消息走漏,婚礼当晚许家父母找上二人,赏了这对新人耳光,并把许寿美“抢”回新竹。走投无路的李泰祥在新婚之夜的半夜三点多跑到丘延亮家敲门,哭丧着脸说﹕“许寿美被抢走了!”荒谬的发展让丘延亮愤怒之余却也哭笑不得。
“多情”是李泰祥一生的试炼
尽管后来二人在朋友和老师的争取下走入婚姻,但李泰祥的风流韵事未曾断绝。丘延亮形容,李泰祥的个性“顽固无比…很多事讲也讲不听,听了之后也只是瞪着个牛眼睛。”例如婚后的李泰祥在情感上仍不羁,对许寿美也不够贴心,许寿美怀孕时,甚至是自己骑脚踏车到医院生小孩的。
后来李泰祥和许寿美离婚,这让丘延亮等一帮老友非常不谅解,彼此一度有隔阂。丘延亮说,用“风流”这个说法概括李泰祥有点笼统。李泰祥确实是一个在情感上“特别不怕麻烦”的人,他不太懂得把持自己,加上才华洋溢,许多女生会黏上他,伤了妻子、子女,也伤了一路支持他的朋友。多情惹来的风流债是李泰祥一生的“试炼”。
顽固之余,丘延亮却也形容李泰祥是个在情感关系中“非常需要被照顾的人”,许寿美当年就像妈妈一样,一直呵护着李泰祥。这或许也能够说明李泰祥和女学生之间的创作火花特别多。有些女学生从对李泰祥的仰慕、到无怨无悔的照顾,现在回想起来都不是太意外的事。
乱世中最天真的灵魂
在丘延亮客厅里出入的一帮好友后来入狱的入狱、告密的告密,但李泰祥仿佛只是路过乱世,安稳地度过那个动荡的年代。这并不代表李泰祥特别擅于避祸,丘延亮说二人虽然交情甚笃,但“我造我的反、他搞他的音乐”。尽管往来的许多人都是当局警惕的左派人士,但李泰祥似乎没多想,总是规规矩矩过生活,对政局没有太多想法。即便后来台湾社会的原住民运动风起云涌,身为原住民的李泰祥也没有被卷进族群运动的潮流中,让丘延亮叹道:“怎么有人能在这样复杂的世界里活得这么天真?”
李泰祥的天真也可以从他的财务状况中看出端倪。在李泰祥的一帮朋友里,李泰祥是最能赚钱的,因为他作曲快、创作品质稳定,电影配乐、广告歌、流行音乐创作都能掌握,台湾有阵子百分之九十的广告曲都是他写的。然而他也是个花钱如流水的人,他出手大方、为人豪气,学弟妹有困难也大方襄助,创作的版权也都直接卖断,发行后一分钱都拿不回来。存不了钱的李泰祥常常害朋友们一起帮他解决财务危机。
在古典和流行音乐中困厄安身
“天真”如李泰祥没有经世济民的焦虑,对生命的不安大多围绕着毕生热爱的音乐。
世人对李泰祥最大的赞扬无非围绕着《橄榄树》和《日光大道》等脍炙人口的校园民歌,把他视为流行音乐的创作翘楚。尽管《橄榄树》等歌曲确实对台湾流行乐坛注入重要元素,特别是他和三毛分别在曲和词上,大胆引渡异文化的风格和意象,为当时出入国境仍被限制的台湾人带来美好的异域想象。然而接受古典音乐训练的李泰祥始终觉得自己是“正派音乐家”,却因为际遇,其成就始终没被学院承认,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他有点分裂…觉得那不是自己,这种心态始终是他的阴影。”或许是急了,李泰祥晚年病重时,反而更常欠着虚弱的身体,执笔吃力地谱写密密麻麻的大部头作品。近年他曾接受台湾一个客家组织的委托进行创作,丘延亮形容李泰祥有点“走火入魔”地将委托曲写成大规模清唱剧,格局宏大仿佛马勒的作品。然而乐曲在演奏一次之后,反而因为编制太庞大而默默被世人遗忘。
丘延亮说:“在配器上,台湾真的没人能比得上他。”然而台湾现在的知识产权结构没有办法保留原创的精致音乐,只有具商业价值的作品才容易被完整保留下来。尽管李泰祥正在修音乐博士学位的儿子有专业能力进行保留,但这很难靠他一己之力达成,李泰祥真正的艺术成就或许还仰赖后世对他的重新定位和挖掘。
平生恨《大神祭》未完
艺术成就上,丘延亮认为李泰祥最重要、但最被世人低估的作品是清唱剧《大神祭》。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李泰祥17岁回到故乡部落马兰时,阿美族村人一户一户以部落歌曲轮唱欢迎他的经验。
李泰祥是阿美族人,丘延亮等一帮好友总爱开他玩笑,称他“山地鬼”。然而丘延亮形容李泰祥其实一点都不“山地”,因为他很小就离开原住民部落、接受西方的菁英音乐教育,对音乐的想象和生活作风都非常洋派。这也让李泰祥始终不会讲阿美族语,也从未深刻体验阿美族部落生活。他对此非常不安,青年时期再次回部落的经验刺激他作《大神祭》,试图与自己的原生文化对话。《大神祭》已完成的部分篇章后来曾被云门舞集改编成《吴凤》和《射日》等作品,但全作始终未完。
丘延亮说,《大神祭》的艺术成就和“未完”体现了李泰祥的矛盾。李泰祥致力于以《大神祭》彰显原住民的音乐和文化,然而李泰祥从未在原住民部落生长过,和当地文化已经脱节,仅能以非常西化的音乐逻辑创作。这或许是李泰祥对作品琢磨再三、举棋不定的原因。
然而丘延亮也认为,李泰祥的焦虑无碍于《大神祭》的艺术水平。李泰祥谨慎梳理隔阂的自制,使得这部作品保有西方交响乐的恢宏,丘延亮在《大神祭》听见华格纳和史特拉汶斯基,精致度无庸置疑。李泰祥唯一无法跨越的,其实是自己和原生文化之间,因时代和际遇造成的疏离。也因此《大神祭》的未完,除了是李泰祥临走前最大的遗憾,也是他生命局限的缩影。
相关专题: 台音乐人李泰祥病危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24531
-
爆乳“越南妞”拍摄定妆照
播放数:211435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04787
-
暗访网游陪练竟藏有色情服务
播放数:22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