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一代宗师》编剧邹静之:从没见过王家卫这么玩命的

2013年01月04日 07:57
来源:凤凰网娱乐

王家卫身上学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后来我去开平,我看了一场戏,我是特别有感触。我今年已经60了,我写戏写作这么多年,这么大量,和这么多知名导演合作过,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风格,我突然就学到特别珍贵的东西。我这次学到了,就是子怡和梁朝伟在下雨的时候在一个街上偶遇的那场戏,他在这个之前,他老和我说,静之,你看看这场戏,他们俩那个感觉,不用写台词都有。原来我作为一个编剧,老想剧情啊台词啊是支撑影片的基础,后来这次去我看了一下样片,真是非常之迷人。在这方面,家卫真是杰出的导演,我觉得还有一点,我学到的东西,有时候电影是靠那种氛围,演员的那种表演,导演的把控,它出来的黏黏糊糊的感觉,真不是台词和情节能达到的。这种东西他真是大师,所以我学到了,有的时候在剧本里怎么呈现这样一个黏黏糊糊的东西,也许就能达到不说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感觉,我还觉得,我跟家卫相识4年,合作一部影片4年,他对艺术的执着,让我佩服。我有时候对他说,我觉得没必要,但是我们经过弯路,再选择再选择,出来的东西的那种感觉,那种喜悦是非同寻常的,突然觉得他这种坚持是多么必要。

王家卫这四年不是吃喝玩乐,“没见过这么玩命的”

我觉得我在编剧界已经算是较真了,很多人觉得我对文字的洁癖也不理解,但是我觉得家卫在这方面有过之无不及,他那种执拗啊,是一种坚守,都上升到精神上的东西了。但是我觉得确实,跟他合作的人在不理解的时候是感觉到痛苦的。这种感觉也不只是我一个人感觉到,我前几天在《一代宗师》官方微博上看见张震有一段话说,跟家卫拍戏有时候很痛苦,但是那个结果那是让人那么喜悦。后来我又想了想,所有的事不是以结果来说话的吗?家卫想的是结果,而我想的有时候是过程中的快乐,这一点我从他那边执拗的身上学到的,他这四年不是吃喝玩乐,他这四年就没歇着,他的那种感觉,对戏的那种日思夜想的感觉,给你感觉这种人不成大师什么人成大师,他付出的辛劳太大了。我有时候跟Jacky(《一代宗师》监制)说,导演能扛得住么,一天就睡两仨钟头,天天除了拍就是剪,一下来一个月,对身体太损耗了,这不是说的虚妄的话,我学生原来在他身边工作过,没见过这么玩命的。而且这么执着,这么长时间的坚守的,这些好像与影片无关,但是与导演有关。我觉得它出来让大家觉得它不是一个一惊一乍,把场面弄特大,像一个文化装修一样的电影。它一定是让你觉得是特别的,王家卫式的,那种精细的味道,那种黏糊。我在网上看很多人说期待期待,这么长时间了,还带着调侃的味道,不瞒你们说,我也期待。也许给我一种新鲜的陌生感,写戏的人都会有新鲜的陌生感出来,我觉得更值得期待。

王家卫经常给编剧考试,激将法激出好台词

家卫有的时候就是考试,很多时候他就是来电话了,特别急,晚上就要拍,特别怪的是我适合了那种感觉,他考你的时候,我就会有,哗哗就会出现特别活灵活现的台词,就是激疯了,不仅仅是台词,突然产生了那种斗鸡疯似的那种语言,它不是按照一二三四五顺序来,突然第一个和第五个华反应的那种感觉就会出现。后来我也挺享受那种感觉的,有时候他电话一来,我跟我媳妇说,又考我来了。如果我出现特别好的台词,或者出现了他需要的东西的话,我们俩都特别高兴,就那种高兴吧,有点儿惺惺相惜。所以虽然拖了四年,但我很享受这样的工作方式,和他这么较真、这么认真的态度。就我个人来说,这部电影对我的福报已经很大了,这个电影出来以后,我个人觉得,就他这么专注、这么认真,不成,老天爷都说不过,我觉得是大成。

【民国武林文化】

背景:大陆不倡武,香港传播星火

精神:把对武学的执着看得比命重要

问:在民国那种大开大合的时代,一代宗师的精神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一代宗师?

邹静之:我觉得,1949年之后,大陆的武馆好像是都关了,其实整个黄河流域的内家拳是非常厉害的,形意、八卦、太极,就这三种拳如果是真打起来是很厉害的,但是因为后来不倡武嘛。我记得小时候大院门口有一家,就是原来的天桥八大怪之一,拉硬弓的,这人叫吴常应吧,天天早上踢腿啊,结果在文革的时候挨斗就变成坏份子,当时有“地富反坏右”,所以练武的人很多时候都归结到流氓、打架斗殴、帮凶啊这一类里面。

香港这个地方就变成了传武学的星火之地,所有的星火都在那慢慢的燃起来,所以海外,包括李小龙,咏春拳行遍全世界,很多南拳,从香港、广东传出去了。我觉得《一代宗师》写了一个什么呢?就一个人对武学的执着,那种执着就是把东西看得比命重,后来我就想什么东西比命重,就是精神。我们现在不讲精神,一个人活着最重要就是精神,他的精神比生命重,我们原来歌颂的侠义之士不都是这种,所谓义无反顾。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的精神是他最重要的东西。这个片子不是皮皮毛毛的东西,我们现在设计叶问,有宫若梅和北方武士的那种生命的起伏跌宕、人生的坎坷,包括对武的认识,烘托着叶问为一代宗师,大概体现的还是一种精神、武林的精神。

【电影前瞻】

突出人物精神的正剧、世界性的电影

在还未看到电影成片时,邹静之对《一代宗师》有了如下预测。

问:您觉得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邹静之:我个人觉得他是一个正剧,就像《视与听》那本杂志提到的50部经典的影片,我认为都是正剧,是以武林为题材,突出人物,突出精神,一部正剧。他所获得的东西,一定让观众感觉得到除了剧场之内,还有剧场之外。很多影片因为什么呢,你比如说进去看,哈哈哈乐的,挺好看,一出电影院,这部电影就被关在身后了,肯定一听对白,“吃什么呀”“吃涮锅吧”之类的就走啦,他这个影片永远被关在电影院里,我认为的好影片,看完以后出来,恍如隔世,我见过剧场还影片完灯亮了以后那些人的神态,从电影里出不来,我曾经看过一个叫《稻草人》的电影,前苏联的一个片,我下午三点进的电影院,冬天天黑了,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我一个人在路灯底下走,不愿意坐车,就那种感觉,走出三里地,在电影里都出不来,如果这片子能打到这效果,我觉得就特别特别好。

问:您怎样看待这部电影在国际奖项上的表现和在市场的表现?

邹静之:拍电影,有的人只是为自己的国民拍这一类的,但是现在传媒这么疯狂的发展,没有什么间隔了,家卫又是个大电影节的宠儿,我觉得他不会不在意。但是我觉得他这部片子的想法可能是面对更多的观众,或者是求一个更大的情怀来展示,这一点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没有障碍,这就是世界性的一个片子。

【电影意义】

低俗充斥荧屏,中国人应找回自己的传统高贵

问:纪录片《宗师之路》有讲到“尊重”,您怎样理解这部电影的“尊重”?

邹静之:我觉得导演归结到“尊重”这词,非常好,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炫耀粗俗,而且是特别低级的粗俗,很低档次的东西充斥荧屏,就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要的东西,所谓“尊重”要是发展一下的话我觉得是“敬畏”,我们中国人的那种高贵,到哪去了?尊重就是高贵的一部分,你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尊重就是高贵的一部分,你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我有时候就想到我们原来的那些优雅,而那些武林的人为了自己所追寻的理想,相互之间的感觉,一种惺惺相惜,他是什么呢,他是建立在对自己追寻的东西的敬畏上,所以他产生了尊重。我们需要应该静下心来,来制作一些能够穿透时间的艺术品,能在这个世界,让其他的民族或国家来尊重你们民族对艺术的这种执着,这样的艺术品,所以我跟家卫的这次合作,我觉得真的是感恩惜福,我们俩是相互尊重,然后没有那些艺术之外的东西,在一起就是谈戏,谈那种感觉,争论也有,但是都是为了创作。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责任编辑:高晓雯] 标签:家卫 邹静之 一代宗师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推荐

实时热点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