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商人本色:电影是生意完全不讲感情
1月7日,在山东聊城大学逸夫图书馆楼前,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在举办追思邵逸夫活动。在电子地图上输入“逸夫楼”三个字,一个又一个小红点接二连三地出现,那些都是邵逸夫先生参与捐赠的建筑。张张“逸夫楼”的照片,被网友称为对邵逸夫先生最温暖的追思。
1月7日,在山东聊城大学逸夫图书馆楼前,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在举办追思邵逸夫活动。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7日宣布,该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当日6时55分在家人陪伴下于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无线电视于1967年成立,邵逸夫是创办公司董事之一。无线电视在公告中表示,对邵逸夫离世深感哀悼,并向邵逸夫夫人方逸华女士及其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是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他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他旗下的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多年来占据当地的收视领先地位。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一名大慈善家。可以说,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币。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持续捐助内地。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教育事业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受惠学校千余所。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邵逸夫还热心捐助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万港元,救助台湾“9·21”大地震灾民;2005年,捐出1000万港币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币。邵逸夫晚年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全世界科技拔尖人才,支持香港、内地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科学研究。
邵氏百年传奇影视王国
邵逸夫拍过1000多部电影,开过200多家影院,打造过最赚钱的“东方好莱坞”。他在中国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电影业,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他不仅主宰了一个影坛时代,也建立起一个昔日的电影王国,而邵氏电影也永远的铭刻在香港电影的史册里。
邵氏电影最大贡献是类型片
邵氏电影真正得到蓬勃发展,是在邵逸夫掌控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之后。1957年,时年50岁的邵逸夫来到香港,全面主持“邵氏父子公司”,之后与邵仁枚创立邵氏兄弟电影帝国。
邵逸夫曾斥资700万港币在清水湾兴建邵氏片场,还四处招兵买马,请来邹文怀担任公司的宣传经理,重金挖来林黛、乐蒂、李丽华等一大批当红女明星,并大胆起用青年导演李翰祥,打造“东方好莱坞”。1959年李翰祥导演的《江山美人》一炮而红,使邵氏公司站稳了脚跟。短短几年工夫,邵氏公司旗下就拥有了一大批当红女影星,逐渐垄断了香港的国语片时代。
“邵氏电影对华语电影最大的贡献是类型片,如黄梅调电影、武侠片、动作片、风月片、黑帮片、奇案片等,在类型片上给香港电影奠定了基础,引导了香港电影的潮流。”香港电影研究专家赵卫防说,特别是武侠动作片能屹立国际影坛,跟邵氏公司分不开。同时,他认为邵氏电影没有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像《江山美人》的家国情怀,《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的中国传统爱情观,传统文化气息很浓郁。
电影是生意完全不讲感情
邵氏公司实行的是大片厂制,什么题材赚钱拍什么,导演、演员、编剧都全部纳入流水线作业。拍电影的大多喜欢以文化人自居,但邵逸夫生前承认自己是一个生意人,只拍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
香港电影研究专家魏君子介绍:“说到底,邵逸夫是个商人,商人讲究精明,不讲感情。”不过,邵逸夫虽然很商业,却还慧眼识才,导演李翰祥、张彻、程刚、楚原、刘家良、桂治洪都是他一手挖掘出来的。
邵逸夫说过,自己能够成功,除了运气,最主要的就是努力苦干。他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一天工作16小时以上,连续几十年每天至少要看两三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9部,一年700部,可谓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保证影片质量,邵逸夫还亲自对每一部影片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一些没法补救的劣片,邵逸夫宁可烧掉也绝不上映。
“电视国王”的TVB年代
创建无线电视(TVB),首办无线艺人训练班和“港姐”评选,输出无数亚洲顶尖巨星,让流水线制作的港剧风靡华语世界。邵逸夫任内的TVB,曾在半个世纪内独占鳌头,先后击败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在香港一家独大。
上世纪70年代末从已现颓势的邵氏影业抽身而去,转向电视行业,在邵逸夫的影视生涯中,“怎么看都是一个精明的选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评价道。
1980年邵逸夫正式入主无线,TVB也在这二十年间迎来了它的巅峰时代。TVB旗下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在他的经营下收视率在香港长期独领风骚。首办无线艺员训练班,力推“五虎将”,制作《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等经典剧集,在邵逸夫麾下,TVB港剧的影响逐渐扩大到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
明星资源也是无线几次打退竞争对手的制胜法宝,上世纪90年代初林柏欣接手亚视从无线大举挖人,1999年亚视以外购剧《还珠格格》力压收视时,TVB都是通过制作《我本善良》《人在边缘》等剧集,将黎明、吴镇宇、温兆伦、罗嘉良等人瞬间捧红,也造就了一时内地观众的港剧热。
慈善义举
校园里的“逸夫楼”
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
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山村,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拥有“逸夫楼”的校园。昨天,当邵逸夫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很多人在校园里拍下“逸夫楼”,通过网络分享,重温自己的校园生活,送别邵逸夫先生。
1987年,邵逸夫集中向内地捐出第一笔教育款1亿港币,帮助内地1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此后,受惠于他的学校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在电子地图上输入“逸夫楼”三个字,一个又一个小红点接二连三地出现,那些都是邵逸夫先生参与捐赠的建筑。来自教育部的官方数据显示,20多年来,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教育事业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受惠学校千余所。近年,邵逸夫基金重点支持西部的大中小学建设教育设施,以及受灾地区中小学校舍的重建工作。
越来越多的“逸夫楼”出现在校园中,虽然名字相同,但造型各异,用途不同。有的作为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还有的则是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研究中心等。
例如清华大学校内,有一座砖红色的图书馆,它与周围的绿色草坪、大礼堂和二校门等相互映衬,成为清华一景。这座图书馆即由邵逸夫先生捐赠,又叫“逸夫馆”,于上世纪90年代落成。至今,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重要捐赠榜”一栏,邵逸夫先生仍位列榜首。北京大学东门附近的白色小楼“逸夫苑”也是由邵逸夫先生所捐建,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诸多在京高校,均有以“逸夫”命名的建筑。
“逸夫楼”,已成为如今很多内地大学生难以磨灭的校园记忆,那里有他们学习的身影,有他们参加文化活动、听讲座的身影,有他们的青春,有他们的梦想,甚至有他们的爱情。每年的毕业时节,“逸夫楼”也是最热门的取景地之一。
昨天,微博上甚至兴起“随手拍逸夫楼”活动,短短1天,就有近5万网友响应。张张“逸夫楼”的照片,被网友称为对邵逸夫先生最温暖的追思。
相关专题: 邵逸夫去世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24531
-
爆乳“越南妞”拍摄定妆照
播放数:211435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04787
-
暗访网游陪练竟藏有色情服务
播放数:22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