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娱评:听说过,没听过徐小凤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人参与 评论

徐小凤出道的时候,香港流行的还是国语歌,也没有国际大唱片公司进入香港,出唱片的方式也不规矩。对于当今歌坛的现状,徐小凤对种种现象似乎是略有耳闻,数字化也好,互联网也好,对她来说好像是身外之物,不是她该去关心的事情。

徐小凤(图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王小峰 摄影:黄宇

核心提示:那些明明已经被公众淡忘的歌手在这些年一直是香饽饽。因为只有他们在上座率上还有一些保证。

由于流行歌坛缺乏新生力量,音乐市场面临无可消费的尴尬境地。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走红的歌手,复出演唱会可以用“怀旧”来定位的话,小别三五年再出来唱歌的叫怀旧就有点滑稽了。但目前歌坛真的缩短了怀旧的周期。因为没有新人能支撑舞台和消费市场,所以演出公司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骚扰老歌手,那些明明已经被公众淡忘的歌手在这些年一直是香饽饽。因为只有他们在上座率上还有一些保证。

终于,演出公司把香港歌坛的活化石徐小凤也请了出来,可见是真的没什么人的主意可打了。之前徐小凤在广州、上海举办过演唱会,反响不错,因为她在这两地有很多几十年前的听众。但是在北京举办她的演唱会,多少会有些风险,毕竟在她最活跃的时候,粤语歌曲还没有被北方人接受。

粤语歌曲大约是在香港“四大天王”时代北越黄河的,之前粤语歌的流行也就局限在“两广”范围内,上海因为跟香港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粤语歌曲听众也有不少。就北京而言,多数人接受粤语歌曲应该是在1994年之后了。而徐小凤恰恰是在90年代初期淡出歌坛的,即使是在香港歌坛,她也是若即若离。北方听众对徐小凤的印象更多是“听说过人,没听过歌”。

但是徐小凤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她可以说是香港的邓丽君,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步入歌坛至今,能有这样的资历且还在活跃的歌手几乎再找不到第二个了。63岁的徐小凤还能举办演唱会,确实是件挺了不起的事,但对整个歌坛来说,却又是件挺悲哀的事。

面对媒体采访,徐小凤似乎也像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语言思维还带着老一代歌手的印记,看不出艺人身上的那种习气。或许是经历了大半人生,什么都可以变得平静,什么都可以释然,甚至超然。

徐小凤出道的时候,香港流行的还是国语歌,也没有国际大唱片公司进入香港,出唱片的方式也不规矩。徐小凤回忆说,到了80年代她才知道唱歌还有版税这回事。那时候没有伊丽莎白体育馆或者红磡体育馆这样的大型演出场地,演出只能在夜总会,但是夜总会很大,最多时能容纳几千人。这样,歌厅和夜总会就成了徐小凤的舞台。她也是通过这样的舞台为人熟知的。

徐小凤一直在夜总会、歌厅唱歌,和夜总会签了长约,就不能去外地,几乎每天都要驻唱。她说:“那时候很困身,我想去北京,但是不行,所以错过了很多机会。”不过驻唱也有好处,台湾当时最红的歌手青山、邓丽君、欧阳菲菲、凤飞飞都跟她同台过。

徐小凤说:“开始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唱,但是因为应接不暇,所以干脆签了公司,只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唱歌,有时候很难两全,香港流行一句话说‘顺得哥情失嫂意’。”后来徐小凤觉得这样太受限制,便和夜总会解约,这样就可以想到哪里唱歌就到哪里唱,她曾经创下了从下午14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跑过13个场子的纪录。她说:“我请个司机,他不能走错,沿着那条很长的弥敦道,从头到尾,顺着去唱。还有比较远的地方,盛情难却的时候也会去。我那时候没有机会做别的事,有机会就睡觉了,一天演出好几个场所,很累很忙。那是段很特别的日子,唱完下来头昏脑涨的,唱完还不愿意下班,还要约歌星一起玩耍、吃宵夜,天亮才回去。”

1983年,徐小凤第一次举办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演唱会。自从徐小凤踏上体育馆舞台后,演出的次数反而减少了。“我从来没有厌倦过演出,以前在夜总会天天都在唱歌,很密,但很开心,从来没有厌倦,就像天天上班一样。”

随着徐小凤加盟国际大唱片公司,她变成了一个正规的唱片歌手。1991年徐小凤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文明泪》。1992年她在红磡体育馆创下43场演唱会纪录,至今无人能破。90年代中期,徐小凤淡出歌坛。偶尔,她会出席一些活动。但不论她如何低调或刻意远离公众视线,她在香港歌坛的地位是无人可以代替的。

对于当今歌坛的现状,徐小凤对种种现象似乎是略有耳闻,数字化也好,互联网也好,对她来说好像是身外之物,不是她该去关心的事情。但谈到出唱片,她也会关心地问一句:现在还会不会有人去买唱片?

相关专题: 2012金光灿烂徐小凤北京演唱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大卫]

标签:1983年 唱歌 四大天王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