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谁制造了这样一个王菲?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人参与 评论

导言:在华语歌坛,王菲是不可复制的,她的经历加上她的直觉,就注定无法再出现第二个王菲。提示1:流行音乐对她而言只是启蒙,但是摇滚乐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她未来的方向。只有王菲例外,在内地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她在香港歌坛起步,到了90年代中期,她已经步入香港一线歌手的行列。

王菲的修炼

在80年代,内地流行音乐谈不上产业,但是流行音乐创造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了现在。当时音像行业的基本操作模式是音像出版社责编制,就像现在出版社出版图书责编制模式一样。一个音乐编辑去物色歌手进棚录音,然后找到一家音像发行公司把磁带出版发行。音乐编辑相当于制作人的角色,但是操作方式又不像现在的制作人,他们对音乐本身理解的标准比较简单,即好不好听;对市场的理解还停留在跟风状态,他们不会去评估市场趋势和走向,多数情况下还是根据现有的歌手、歌曲资源决定一张专辑的结果,更谈不上市场策划与包装。听众也停留在你给我什么我听什么的状态上,几乎是一种文化配给制。80年代的大批歌手实际上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音乐编辑也仅仅能做到把握好歌手的最基本状况。

回顾那个年代出道的歌手,除了崔健之外,其他歌手仅停留在因演唱歌曲而带来的知名度上,并没有因为其知名度而对音乐文化及个人价值带来更进一步贡献与提高。当时的历史阶段,整个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是有局限的,更不用说流行音乐这种可以完全依靠市场经济来发展的文化产业。80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手,韦唯毛阿敏刘欢田震……他们带给流行音乐本身和受众的影响都是单薄的,换句话讲,那个时代造就了这么一批歌星,但是这批歌星并没有与那个时代更进一步地互动,当时的环境不足以去为这些歌手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王菲当时还在北京,可以想象,她可能会成为一个像毛阿敏那样有知名度的歌手,但也仅此而已。

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歌手在中国90年代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迅速地被过渡掉了。而此时,王菲在定居香港后,18岁的年纪,对于一个歌手来说,正是黄金时期,她一点都没有耽误,香港完善的唱片业环境对成就她无疑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内地流行音乐在进入90年代之后经历了一阵低迷期,原来靠翻唱的方式不灵了,人们可以花几乎等同于翻唱的价格买一盘原汁原味的引进版卡带。而原创力量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靠市场行为去包装歌手运作还处在低级阶段,而且,唱片制作公司几乎是与盗版行业同时兴起,因此内地原创音乐在最初发展了几年后,到1994年达到一个短暂的巅峰状态便急转直下,慢慢萎靡下去。

另外,当唱片制作业出现时,仍然存在一个从业者缺乏对流行音乐深刻了解的现实问题,从业者只从港台地区和欧美学到一点皮毛,无论是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还是制作环节以及对市场的认知,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此前的流行歌手,在仅有的条件下,也仅仅成为卡带销量歌手。而流行音乐进入包装时代,这批有天分的歌手又时过境迁,能享受到包装时代好处的歌手屈指可数。当内地唱片业终于差不多搞清楚唱片业是怎么回事,商业运作意识慢慢成形,新一代唱片业从业者明白流行音乐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互联网时代又到来了,盗版与免费下载几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尚未形成基础的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梦想。

换句话讲,从80年代初期内地出现流行音乐,到现在为止,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有天赋和才华的歌手,但是大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机会。

只有王菲例外,在内地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她在香港歌坛起步,到了90年代中期,她已经步入香港一线歌手的行列。而这时与她当年同时出道的内地歌手几乎都淡出公众视线之外了。

从70年代末开始,甚至一直到今天,台湾流行音乐对内地的影响就一直没断过,进入80年代后期,香港流行音乐开始影响内地。香港流行音乐对内地的影响和台湾流行音乐不同,它最初是通过电影、电视剧对内地产生影响,大部分内地人欣赏粤语歌曲存在一些障碍,但这并不妨碍香港流行音乐逐步被内地接受。再加上当时沿海对外开放的城市与香港的经贸往来,香港文化慢慢开始影响到内地,在内地人看来,香港流行音乐比台湾流行音乐多了一些时髦。90年代初期,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香港歌手让内地人彻底进入了偶像崇拜时代。从这个变化过程不难看出,从邓丽君的启蒙到四大天王把流行音乐娱乐化,内地人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是:港台流行音乐代表着一种魅力、时髦、开放、潮流,在这10年间,港台音乐带给内地一种流行文化的氛围,也让这个时期成长的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审美完全钉死在港台流行音乐上面。

相关专题: 王菲复出巡唱   谁制造了“传奇”王菲  

相关新闻:

标签:王菲 流行音乐 音乐审美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