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寨之王The Asylum 独家报道:A货的秘密


来源:凤凰网娱乐

6月10日,《笔仙3》状告《笔仙惊魂3》的官司开打。小片选择与大片近似题材、抢先上映的做法,就像一家小厂仿造大品牌制造“A货”,省时省力高收益。《笔仙惊魂》没有2,直接3的行为

剧本创作

Asylum作品的制作周期一般为四到六个月。因为Asylum基本上是拿钱干活的地位,所以,在立项之后,正式开拍前,还会有多轮讨论磋商,直到出资方敲定影片大致的内容和风格。这个过程,短则一天,长则一两个月。

之后,是剧本写作阶段。Asylum一般会将与客户商定好的内容与风格描述,交给一个编剧团队,这其中可能有Asylum雇用的编剧,也有临时请的。每个编剧都拿出一个诠释影片大致内容与风格的方案来,由制片人定夺采用谁的。然后再由那个编剧赶出初稿。剧本也会有修改,但一般不会太大,因为一切都很急,来不及精细化。这个过程的时间是半个月左右。

主创阵容

多半在剧本还没完全成型的时候,Asylum就会开始物色导演、演员和其他剧组成员。这个过程,也是成本控制、保持利润率的最关键部分。因为选择不同的创作人员及演员,价格差别极大。据拉特透露,《环大西洋》50万美元制作费中,约15万花在剧组成员人工上。

如此捉襟见肘的预算,自然请不动名导和明星。一般而言,Asylum会选名不见经传的三线演员作为主角,至于配角,则多用新人,甚至是社区表演协会的“票友”们。《环大西洋》的配角,多半就是来自当地社区的“表演爱好者”。

因为在Asylum的制作规模里,《环大西洋》还算中等,所以它还请得起一些过气明星,比如曾在《与狼共舞》中扮演印第安人“踢鸟”的格雷汉•格瑞恩。有些演员则因生活中资金短缺,而愿意通过参演Asylum制作拿些“快钱”。比如曾出演知名电视剧集《海滩救护队》的大卫•裘凯奇,到《环大西洋》已经是第五次参与Asylum制作了,这次主要是为了凑家里装修的钱。

至于最重要的导演,反倒相对容易选择。拉特说,他们在十几年的磨炼中,已经培养起一批值得信赖的导演,有新片会选择和之前表现稳定的伙伴合作。像《环大西洋》的导演杰瑞德•寇翰(Jared Cohan),之前就与Asylum合作过另外两部影片。但如有必要,Asylum也不惜雇用新人。“在好莱坞,最不缺乏的就是人才。”莱特说,“每一天都有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影人过来碰运气,简直一抓一大把。”

其他剧组成员,也是同样原理。Asylulm的单个剧组,一般规模为30人左右,多位随时应召的自由职业者。比如《环大西洋》的摄影指导亚历山大•耶冷,就为Asylum拍了二十多部影片了。助理导演肯•康森提诺则是第二次参与Asylum制作,但积极性特高,他设计出了片中的射线枪,并自掏600美元将其制作并运送过来。当被问及何必如此“积极”时,他说:“我就是寻思着那看起来会超酷!”

影片拍摄

实际拍摄不会超过一个月,一般在9到15天,Asylum自己概念中的中等及大制作会拍摄15到20天。由于日程很紧,场景(包括室内搭景与外景地)选择经常是因陋就简,能省则省。比如《环大西洋》原本是想在弗罗里达Pensacola的海军航空基地拍摄的,但海军高级官员看了剧本之后很不满意,认为片中将海军士兵描绘得太懒散了。最后,剧组只得临时转战当地一个私人直升机机场。整个拍摄过程中,由于天气及场景变化,剧本也被改了近十遍。

后期制作

相对于《环太平洋》那几百人的特效队伍,Asylum整个公司的特效部门,只有两间办公室,共15名全职特效工作人员;由于不同作品制作周期叠加,这些成员一般要同时给约六部影片做特效,最后做出的效果可想而知。“只能说我们对每部作品都尽力了,我们能保证那是那么点钱能做出的最好效果。”拉特似乎很有信心。

宣传推广

因为并非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所以Asylum并不需要投入太多宣传广告费用,最大头的也不过是海报设计与预告片制作。这些,靠公司本身的人手就足够了。最关键的是,Asylum不用担心宣传不力影响盈利--因为收入都是预先支付的。

The Asylum 创始人专访实录

David Michael Latt 大卫•迈克尔•拉特

The Asylum公司创始人、合伙人之一

主管制作

Q:你们公司出品电影的平均成本是多少?

拉特:相对于好莱坞大片厂而言,我们的所有制作连“低成本电影”都算不上,简直是“微成本电影”。我们也有不同的等级:一般无须特效制作的电影,成本约在25万至50万美元之间;有少量特效场景点缀的,预算在50万至75万美元之间;如果特效分量很重,那制作成本可能就会突破百万美元大关了,如《鲨鱼龙卷风》;我们很少制作这种影片。当然,如果客户需要而且出得起价,那就例外,但预算怎么也不会超过200万美元。

Q: 据说你们的产品没有一部亏损,是真的吗?

拉特:确实没有一部亏损。多亏预先付款制度,以及过程中的预算控制。拿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一般拿到预付款,我们首先要扣除行政管理等费用,在剩下的钱里再精打细算。总的来说,我们能保持20%至50%的利润率,比如50万的制作费用,我们一般能拿到12.5万左右的利润,最多能赚到20多万。

Q:请问你对盗版看法?Asylum电影有被盗版的吗?

拉特:我们也没办法(笑)。我们的作品自然也经常被盗版,有时候在我们还没发行的时候,就在各BT站里满天飞了。和好莱坞大制作一样,我们也有很多工序,难保某些人偷偷摸摸。不过,我们也并不太担心,预付款保证了我们盈利的底线。而且很多与发行商的合同,我们是无法从更多正版播放量中获得额外收益的。大片厂们绝对比我们更担心,盗版自然要反,但我们跟着老大们一起走就好,不需要特别行动。

Q:对于旗下作品被定位为“山寨大片”有何感想?

拉特:最开始我们其实是不爽的,因为我们并没有主动“戏仿”(Mock)别人,怎么能叫Mockbuster呢?你看,像《恐怖电影》(Scary Movies)系列、《史诗电影》(Epic Movie)那样的,才算真正的Mockbuster!它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恶搞大片。而我们的作品不是,确切地说,我们只是借用了大片的题材和高概念,剧本细节、人物关系什么的,我们都是原创,好吗?更关键的是,我们演员的表演—先不谈演技好坏—至少他们不是冲着搞笑去的,而是很严肃认真地在演。当然,后来这个词叫开了,一说起这个词,大家就想当然认为是我们,我还能说什么呢?聪明的家伙都知道这时候该乐享其成,不是谁都能和一个电影亚类型画等号的!大片厂中有哪个能如此?所以,基本上到现在,别人说我们是“山寨大片厂”, 我们就没事偷着乐。

Q:你认为Asylum的作品的独特卖点是什么?

拉特:首先得承认,由于投资差异过大,我们的作品在画面细节、情节考究程度等方面,和好莱坞大片厂制作是有差距。但如果看投资成效比呢?好多大制作电影,其实拍出来很垃圾,那样更令人上火,因为那么多钱等于白花了,给我们多好!(笑)我的意思是说,得看看我们用多少钱制作出来的效果,得从那个基数来看诚意。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的粉丝是了解这一点的,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了些幽默感。我们拍电影主要是为了兴趣,为了好玩,他们爱看,也是基于同样原因吧?!

Q:Asylum在给“山寨大片”起名字时有何诀窍?

拉特:其实那些名字多半是买家取的,他们有那个权利,而且他们最了解市场,知道现在的观众喜欢看什么。我们有时候也有自己想法,但那也是在揣摩买家的想法后提出的。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影片都以数字啊、符号之类开头的,如《双头鲨》(2-HeadedSharks)。其实,那是为了抢占优先频道视频点播的眼球效应:VOD界面中的影片清单,一般是按字母顺序排名的,而数字与其他符号(如#),更排在A之前!这样做的话,有助于观众最先看到我们的影片,提高点播率。

Q:对B级片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拉特:我和我的合伙人,还有一帮员工们,都只是爱电影,但又不想那么严肃,所以就成这样了。B级片空间萎缩得很厉害,院线发行那块基本没戏了—除非你是昆汀•塔伦蒂诺和罗德里格兹,但他们拍片的成本够我拍10部片了!整个院线系统都在经历变革,2013年乔治•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还讨论过这个问题吧?说院线片会越来越“大片化”“奇观化”,但相对而言,更小众的趣味、更私人化的表达就没法兼顾了。我觉得VOD是独立制片的一条好路,但VOD市场也在变,我们现在很关注网络直接发行,之前也跟Netflix和Amazon合作过。但在目前缺乏有效防盗机制的前提下,还不能完全依赖网络发行。总之我们对渠道问题超级重视,也会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张岩]

标签:The Asylum A货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