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专访]秦海璐:成名之初主动放弃去好莱坞


来源:凤凰网娱乐

00
凤凰娱乐讯 在参加完为期一周的英国电影探访之后,秦海璐作为中英电影大使接受了凤凰娱乐的独家专访。
凤凰娱乐讯 在参加完为期一周的英国电影探访之后,秦海璐作为中英电影大使接受了凤凰娱乐的独家专访。[详细]

凤凰网娱乐讯 伦敦时间6月1日至6月7日,由英国驻华使馆、英国旅游局主办,凤凰网娱乐全程参与的中英电影合拍项目GREAT英国电影之旅(Film is Great)在英国顺利完成既定行程。在此期间,担任

凤凰网娱乐讯 伦敦时间6月1日至6月7日,由英国驻华使馆、英国旅游局主办,凤凰网娱乐全程参与的中英电影合拍项目GREAT英国电影之旅(Film is Great)在英国顺利完成既定行程。在此期间,担任中英电影合作推广大使的中国内地女星秦海璐不仅探访了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博物馆(贝克街221B)、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哈利波特》系列)、拍摄《唐顿庄园》的巴普顿小镇以及伦敦的诺丁山地区(电影《诺丁山》)等著名电影摄制地点,而且还参观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RADA)、英国电影协会总部(BFI)、BBC影视摄制基地以及埃尔斯特里制片厂。

谈到这次“GREAT英国电影之旅”(Film is Great)的感受,秦海璐表示:英国电影产业的成熟和健全让自己感慨良多,觉得身为演员甚至制片人的自己身背很大的责任;同时,英国电影人在工作中的专业精神和人文情怀也让自己大开眼界,这种深入产业的探访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作为中影电影合作推广大使,自己在7月份也要亲力亲为去拍摄一部短片《定格胶片》(Still Frame,中英合拍),届时肯定会有更多去深入学习、探讨以及对话的机会。

谈到对英国电影的理解,秦海璐认为:真正的电影文化是一种记录方式,而英国电影比美国片具备更多人文关怀,他们在行业里更自信;而在与英国电影人对话的过程中,她也敏锐地察觉到:英国人知道中国电影市场很有潜力,但也明白“这块蛋糕没那么好啃”,因为“中国的变化太大了……我们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比较中英电影制片人的不同时,秦海璐更是深有体会,因为“中国的制片人可以什么都不懂,只要有钱就好,但英国制片人甚至要履行一些导演职能的事务”;至于7月份自己将要出演的中英合拍短片《定格胶片》,秦海璐表示自己对男主角其实没有太多期待,反而希望未来中国的电影人能够真正利用好“微电影”这种形式,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凤凰娱乐对话“GREAT英国电影之旅”推广大使秦海璐

(一)谈电影文化:“真正的电影文化是一种记录方式”

凤凰娱乐:有一种说法是电影现在属于快餐式消费,一部电影上映的时间可能并不长,在咱们国家大概是一个月,在英国可能是两个月、三个月。但是就像你说的,国外关于福尔摩斯、哈利波特的经典,现在的参观、游览的人气都非常高涨,你觉得这些场景之所以人们去膜拜它,觉得它经典,原因是什么?

秦海璐: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电影文化带给人们的东西,其实为什么大家想去做电影?对于我们来讲,只是现在把它粗浅地看成是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观摩,并没有真正理解电影的文化。我想说,你做得可能更深一步的时候,对于它记录的那一个时代、那一个人在当时情景下,你才能够亲身地去感受;如果再深一点的话,可能就是你通过这个电影看到它真正传递的一个本质,可能会因为一部电影、一个情节或者是人物的一句话影响了你的一个决定,这一个决定或许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或许是说它改变了你的一种生活状态。

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电影真正会带给你的东西,所谓的这种文化,为什么电影大家总是在强调细节?其实细节是真正记录一个时代所发生的每一个脚步的过程,我个人觉得笼统地去拍一个东西可能很难记录当时人的心情、感受。所以,当细节充斥在里面的时候,你会突然间明白,“哦,它当时是这样!”甚至是最表象的,“哦,这个台灯那个时候是这样的!”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东西。但是当你更深一步看到的时候,为什么这个时候导演要给一个台灯的特写,它意味着什么?是意味着光明,还是说意味着将要揭露的东西,还是说它照耀了一个什么东西,点亮了一个什么东西?可能都很难讲。我觉得这是真正电影文化能够带给人的,也是记录的一种方式,对于过去的事情的一个记录方式。

凤凰娱乐:我们去埃尔斯特里制片厂参观了BBC录影棚、《帕丁顿熊》的拍摄现场,还给你做了一个3D的扫描,这写部分里面你觉得最好玩、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环节?

秦海璐:我太喜欢《帕丁顿熊》这个片子了!因为我拍的电影其实很少会有这种特技的部分。

凤凰娱乐:真人和特效结合。

秦海璐:对,真人和特效结合的这一部分的演出,其实我也不太知道它制作的一个过程。那天就看到帕丁顿熊的表叔,他就对着那几个空的地方自己在演(笑),其实我看到后感受挺深的,我觉得演员在那个地方需要特别大的自信心。

凤凰娱乐:因为它是后期合成,要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

秦海璐:是。那天我的助手也跟我说,拍《霍比特人》的时候,甘道夫也是对着几个霍比特矮人(假的牌子)不停地演,演着演着他就哭了,他觉得自己特别地难过。

凤凰娱乐:每一个矮人头上一个灯,灯亮了就说明这矮人跟你说话了。

秦海璐:对对对,最后心里崩溃了,他就哭了,他觉得特别难过,就自己在演。演员有的时候真的是特别脆弱的,在脆弱的时候要瞬间把自己的自信心强大到能够战胜这种脆弱,我觉得太不容易了。

凤凰娱乐:其实我觉得之前我们就把甘道夫这个当作一个笑话去理解,但是等你真正到现场看了之后,你从演员的角度觉得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秦海璐:我觉得太不容易了,那个灯亮了,你就觉得特别滑稽。

(二)谈英国电影:“更多人文关怀他们在行业里更自信”

凤凰娱乐:昨天你也参加了电影《佳人蓓尔》(Belle)的首映式,是很文艺的一个年代戏,你对英国人办这个首映式的感觉是怎样的?

秦海璐:我觉得在国外来讲,这个首映礼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我们现在也把首映礼做得非常隆重,我个人觉得在这个里面,可能更多的是充斥着对这个影片台前幕后人员工作的尊重。你知道,一部电影在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上映是特别难的一件事儿,它可能真的是经历了无数的选择,无论是选择还是被选择的环境,真的是挺难的,对于他们来讲,上来感谢的那些人,说的那些话,你也觉得非常真挚,其实也不太像我们会请很多嘉宾来庆祝,当然庆祝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方式,可能外国人更多的是表达的一种感谢,非常简短,但是你又觉得它的意义非常深重。

凤凰娱乐:现在有人有一些批评的意见,觉得现在国内的很多电影都是按照好莱坞地毯式轰炸去宣传,但是可能我们来到《Belle》的宣传现场,它就是简单、文艺气息浓厚,但是又充满情怀的方式。

秦海璐:英国的电影就是这样,它跟美国非常不同的是,它充满更多人文情怀,你在英国电影里面其实很少会看到美国电影的那种个人英雄主义。我觉得对于英国人来讲,只能说他们在这个行业里更自信,就是“我不用做成那个样子,其实我也一样有我自己的味道,无论是英式的幽默,还是我去陈述一段历史的厚重。”我觉得其实英国人在这方面比美国人更自信。

凤凰娱乐:昨天上台致敬的时候,黑人女导演Amma就是《Belle》的导演,其实她站在台上就像剧里的主人公一样,一个黑人女孩命运跌宕的故事。其实你在中戏毕业之前就靠《榴莲飘飘》拿到了很有分量的“金马奖”的影后,后来走上演艺道路,拍话剧,扶持新导演、制片,你对自己的表演有什么终极理想?

秦海璐:其实我始终认为演员不是万能的,我没有办法做到万能,也没有演员能够做到万能。我个人觉得其实演员只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合适还是不合适”,我希望我能够有很多的生活经历,然后让我有更多的角色可以去适应,甚至是有相同的经历,哪怕是有些许的感受。我觉得我适合一个角色,这个可能是最难的,其实你让我去演一个角色,我觉得我并不困难,但是我真的合适这个角色可能真的是挺难的。

凤凰娱乐:特别难找那个点。

秦海璐:对,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演不出来的,是没有办法用技术来呈现的。所以,我觉得只要是我合适的角色,我认为可能都是好角色,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当然,你要说我有没有想演的,我真的有想演的,但是我可能这一辈子都演不了,我想演个男人(笑),因为我觉得可能作为女人来讲,女性角色我有很多机会去诠释,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女人在某一个时期她是怎么想的、她为什么这么想、她为什么这么做,可是我永远都没有办法去揣摩一个男人在某一时期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笑)。

凤凰娱乐:在去英国的电影学会(BFI)这个机构的时候,他们这个机构,包括给我们看的那些中国非常珍贵的老电影,你觉得对这个机构的了解会不会比来之前更深入一些?

秦海璐:我觉得其实在这之前可能对BFI没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凤凰娱乐:对我们来说可能也只是一个三个缩写字母(BFI)的。

秦海璐:对,只是听说而已,知道有这样的一个机构,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是现在知道他们在修复一些老的片子,尤其是跟中国有关系的工作的时候,我那天有跟英国大使馆的人说,我非常感谢,以我个人这样的一个表达吧,非常感谢BFI在做这样的事情,在替中国人做这样的事情。我说我非常感动,我说以我个人的能力,我也想能做点什么,如果英国老的电影想在中国推广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院线,也做这样的一种修复的工作,或者是说把英国人修复的这一部分中国影片,能够在中国的院线让大家见过、看过,我说我希望能够达成一个桥梁,真正做一个中英电影的推广大使,让英国人为中国电影做的这些东西,在中国让中国人能够看到,我说我这个能力还是有的,我非常想促成这样的一个合作。

相关专题:GREAT英国电影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管健铭]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