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道明批抗日剧泛滥:这是价值导向的问题

2013年03月06日 10:40
来源:城市晚报 作者:金雪航

抗日剧发布会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高满堂、陈道明再次炮轰抗日剧的“顽疾”——扎堆跟风、过度娱乐。昨天下午,由于震马少骅宋佳伦、张玉洁等主演的《一个鬼子都不留》在武汉举行媒体见面会,主演们对比剧情释疑找问题。从3月10日起,《一个鬼子都不留》将登陆湖北卫视长江剧场。

【偶像化】

与以前的抗日剧相比,如今的抗日剧有“偶像化”的趋势。去年热播的《向着炮火前进》吴奇隆的帅气夹克皮衣造型被批颠覆了观众对土匪的概念。

曾出演过《五号特工组》《中国兄弟连》《重案六组》等热播剧的于震,此番在《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从“杀猪匠”成长为“抗日英雄”。用于震的话说,这部戏非常接地气,“庄继宗”这个人物也是他第一次遇到的最草根的英雄。

会不会担心被批“偶像化”呢?于震说,“演员是在塑造人物,不管是以前那种风衣礼帽造型,还是现在这里的纯粹平民状态,观众还是多关注角色本身吧。”

马少骅在一旁帮腔,“我觉得大家所说的抗日剧偶像化,这个有点误解了。看看美国那些有关战争的大片,人家那儿的主演各个都是帅哥啊。英俊的男主演配搭美貌的女主演,这没什么不好。”

【跟风化】

著名编剧高满堂曾说这样一个现象,“横店影视城现在都成了‘抗日根据地’,有一次我去横店,发现那里有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这不开玩笑吗?”

有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主要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200多部,其中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浙江横店影视城群众演员共计30万,其中有60%的人演过“鬼子”。

马少骅坦言,在中国拍戏有诸多“高压线”,这个不让拍那个不让拍,这也导致了内容雷同的电视剧出现,观众在视觉上产生审美疲劳。横店成了“抗日根据地”,这话一点不假。但从单部电视剧来说,这好比一道红烧肉,就看你怎样做它的味道才是最好的。《一个鬼子都不留》里一群本来与战争无关的老百姓,却被生存所逼走上战场,时髦的话说叫“接地气”。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高满堂再次批评抗日剧扎堆的现象。他说,“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电视剧的原创太少,跟风越来越多,复制模仿的人太多。”

【娱乐化】

有网友这样说,如今电视上出现的抗日剧,手榴弹都能把日本战机打下来,飞檐走壁的抗日勇士随处可见。真要是那样,抗日战争还需要八年吗?

针对抗日剧过分娱乐化问题,正在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著名演员陈道明坦言,“这简直是在胡闹”。陈道明接受采访时说,“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娱乐化,也是对历史的肆意修改,甚至歪曲。我们可以演绎历史,但不能扭曲历史。大量与历史不符的抗日剧的泛滥,将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引导。这是价值导向的问题。”

马少骅曾在《走向共和》《辛亥革命》中扮演孙中山,他在《一个鬼子都不留》中成了杂耍班班主“李占魁”。马少骅说,“虽然电视剧属于娱乐范畴,但是抗日剧也不能过度娱乐化。听说有一部剧里的勇士会缩骨法,这就有点不严肃了。”

马少骅在《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使用的暗器是飞针,这算不算过度娱乐化呢?马少骅解释说,“这个我还真查了史料,飞针确实有。我演的那个角色本来是玩杂耍的,他在杀敌战场上用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特派记者金雪航武汉报道/摄)

[责任编辑:曹梅] 标签:鬼子 抗日英雄 一个鬼子都不留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