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管弦乐团德国巡演 奏出中国音乐的自信
五场音乐会,四套曲目,五座城市间辗转,行程3000余公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德国巡演之旅,让近百名乐手从生理上深感劳顿,然而他们内心里的兴奋劲儿却鲜活如初,因为这趟历时11天的历练之旅,带回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
激出德国观众的热情
第一重收获,当属德国观众的掌声与喝彩。
乐团第一站亮相巴特基辛根音乐节,一个拥有26年历史的世界级音乐盛会,云集于彼的都是世界知名乐团、演奏家、歌唱家,那里的观众专业而挑剔。不过,他们却不吝将无比的热情抛向了只有两岁多的大剧院管弦乐团。现场设立的近百个加座,更是让台上的乐手们感到更深的激励。
除了普通观众,一些音乐界人士也前来观看了这场演出。“也许有的人是出于客气而表扬,而我是真心觉得乐团今晚的表现太棒了,每一个声部都很清晰,很平衡,听得出来,他们经过了认真的排练。这支年轻的乐队非常有激情……”法国马赛歌剧院艺术总监劳伦斯·福斯特说。他话意正浓,而身旁的夫人也按捺不住了,“我不是专业人士,不过我和专业人士的意见是一致的,我觉得乐团演奏得非常好,从头到尾都很好。”
掌舵巴特基辛根夏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是一位名叫凯瑞的德国老太太,她对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表现非常满意,也让她对与国家大剧院的未来合作充满期待,“乐团的表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希望我们今后能继续合作!”事实上,她已开始与大剧院相关负责人商讨下一次巡演的计划了。
开局得胜,乐团士气大振,此后一路征战,从纽伦堡音乐厅夏季音乐节到石荷洲音乐节(弗伦斯堡),再到柏林音乐厅、威斯特法伦户外音乐节(拉斯菲尔德),五站演出,五座城市,相同的盛况,观众们一次次爆发出掌声、喝彩声、口哨声、脚跺地板的声音。“没有一分钟让人感到疲惫!”一位观众的评价,恰是对乐团表现最大的首肯与褒奖。
在石荷洲音乐节的演出,当地主流媒体刊登了一位乐评人的文章,标题从德语翻译成中文大致意思是“为观众呈现一个全新世界”。从乐团到指挥,从作品到观众,这篇洋洋洒洒的乐评将这场演出分析了个“底儿掉”,且字里行间流露出赞赏与肯定。
在拉斯菲尔德的演出,当地几家媒体也是“不请自到”,将镜头长久地对准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乐手。这也是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在风景如画的户外举行。当音符在优美的夜色中停止,巨大的“彩蛋”震惊全场——仰望夜空,绚烂的烟花一次次浓烈地绽放,黑夜如昼,仿佛在祝福拉斯菲尔德之夜,感谢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当然,还有汗湿衣襟的乐手们。
奏出中国音乐的自信
位于历史上著名的宪兵广场的柏林音乐厅,金碧辉煌,庄重典雅,目光所及,处处精致,诉说着历史的幽深。作为巡演第四站,大剧院管弦乐团登上了这个舞台。
随着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手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鼓槌令人眼花缭乱地上下翻飞,一串串密集得让人透不过气的锣点和鼓点,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泻而出,一浪高过一浪,仿佛一声声顽强不屈、带泪前行的铿锵宣言……由3个乐章组成的《山之祭》,无论是“马林巴的悲歌”、“锣的重奏”,还是“鼓的宣叙调”,都被他演绎得酣畅淋漓。当音乐平息,潮水一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指挥大师艾森巴赫和李飚多次返场,欲罢不能,于是加演。
这部由中国作曲家郭文景,为悼念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死难者而创作的打击乐协奏曲,在德国巡演的每一站演出都引发观众强烈反响,他们惊叹于作品营造的大悲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感,同时亦对中国作品及中国作曲家产生了一丝探寻的欲望。
“我们习惯了听西方作曲家的作品,对中国的古典音乐作品接触很少,这次听《山之祭》,我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积淀与成就。虽说就古典音乐而言,中国作为东方国家还是青年人,但是谁能保证说,未来的中国不会出现享誉世界的伟大作曲家呢?”这是一位德国观众在柏林音乐厅演出时的由衷感慨。
在此之前,纽伦堡音乐厅的演出,小提琴演奏家宁峰为观众带来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当观众都已散去,中国观众肖红却不愿离开。她是一名工程师,在当地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耳边听到来自祖国的“乡音”,搅动起她内心万般情愫,“这儿几乎没演出过中国的音乐作品,这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情。今晚,我终于听到了中国乐团的声音,还听到了《梁祝》,心里真是充满自豪感。”有意思的是,她与作曲家谭盾是中学同学,当年都在长沙一中学习,“我为有这样的同学,而且是这么有成就的作曲家而自豪,真希望今后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华人作曲家,将中国的音乐带到世界更多地方。”
“关注中国”,是今年石荷洲音乐节的主题,其主海报上则印有一个龙形图案。这也许不足以说明什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每一位看过这幅海报的中国人,都在心中油然而生自豪与荣耀。
“抠”出两部保留曲目
光头、黑衣,表情冷峻,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鹰隼般的眼神让人不禁生出敬畏。当他那极富雕塑感的身形在指挥台上站定,当他那双硕大的手掌从半空中开始动作,音乐的闸门顷刻间开启,或是宏大,或是孤寂,或是痛苦,或是热情……一点一滴,不动声色,将观众吞没。
乐团此番巡演的后三站演出,均由艾森巴赫大师统帅。每一站演出,他都会一丝不苟地为乐团进行排练。在石荷洲音乐节的演出,日程安排相对松快一些,乐团进行了两场排练。第一天的排练足有5个多小时,创纪录。艾森巴赫对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每一个声部都“抠”得很细,甚至还坐到每一个声部里去听声音。排练间歇,还专门给演奏大管、双簧管的两位乐手开了“小灶”。
第二天的排练主要是“攻克”中国作品《山之祭》,对很少指挥打击乐作品的艾森巴赫来说,这大概算是一个小小的挑战。他对每一个乐章都打磨得细致入微,与打击乐演奏家李飚相互应和,默契十足。持续了一个下午的排练结束后,乐手们各自散去,音乐厅恢复了安静,舞台上只留下艾森巴赫一人,只见他一遍遍翻看着手中的乐谱,一件件仔细核对着各种打击乐器,马林巴、鼓、锣,还有各式各样的鼓鼓槌……那一刻,身形消瘦的他是那样静谧,丝毫不见指挥台上的激情与力量,然而也是在那一刻,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在无形中升腾。这种感染力,也许可以称之为就职业精神。
直到巡演圆满结束,乐手们凑到一起仍会由衷地感慨艾森巴赫大师的敬业,以及他为乐团赋予的魔力。乐团首席李喆的话是大家的共识,“我们是一支年轻的乐团,演奏技艺没有问题,而且有激情,有潜力,但如果没有一位好的指挥,也许这种潜在的能量不会被激发出来。”
这次德国巡演,艾森巴赫与陈佐湟指挥,为乐团“抠”出了两部保留曲目——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和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乐团之于指挥,也许就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而这也是一支乐团在提高演奏技艺及职业化进程中很关键的环节。
露出优秀乐团的“范儿”
乐团此番赴德,不仅仅是一次巡演,更是一次历练之旅,甚至有些“历险”的意味,因为这是一支在职业化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年轻乐团——成立两年多,乐手平均年龄29岁。这也难怪每次演出完,乐团董事长郭玉良、大剧院演出部部长李志祥,都迫切想要知道观众的评价,以及当地主流媒体的声音。
不过,他们内心也还是揣着一份自信的,用李志祥的话说,每年大约80场歌剧演出、20场音乐会演出,已经让这些年轻的演奏家们拥有了非同一般的实战经验,他们在一次次历练中走向成熟、稳定。
让人欣喜的是,乐团此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就连巴特基辛根音乐节艺术总监,以及纽伦堡音乐厅总经理都坦率直言,乐团的表现非常好,出乎他们的意料。
在拉斯菲尔德的演出,也是巡演收官之作,因为有了前四站演出的良好态势,大家伙儿的紧张心态有了一些缓解。站在绿草茵茵的湖边,李志祥部长神情愉悦,“出来10多天了,一切都很顺利。这次巡演是乐团成长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观众的反馈告诉我们,这次走出家门,是成功的。同时,这也是大剧院开业5年来铸造品牌和影响力的一次实践。”
一站站演出,仿佛解开了一道道难题,使得乐团的整体心态产生了些许微妙变化,从怀有一丝忐忑,到自信、从容、沉稳,开始展现优秀乐团的“范儿”。
对国内外任何一支乐团而言,要想卓越,要想真正职业化,都要历经一个漫长的进程,其间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与磨砺,还要有一种开放的视野与包容的文化心态。
在乐团董事长郭玉良看来,乐团此行最大的意义,可概括成两个关键词——对等、对称,“以前我们习惯于在国内领略到访的国外乐团的风范与魅力,如今,我们将自己的乐团展现给了德国观众,为他们带去了愉悦和期待感,这是一种对等的交流。同时,这是一次文化交流之旅,巡演曲目既有门德尔松、贝多芬的作品,也有中国作品;既有外国指挥大师艾森巴赫,也有中国指挥名家陈佐湟,还有打击乐演奏家李飚,形成一股对称的合力,展现给西方观众一种全新的中国音乐文化风貌。”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娱乐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209903
1火车上的艺考女生[高清大图] -
1159808
2[独家]小彩旗回家过年图集曝光 同杨 -
1148802
334岁殷桃新话剧挑战“全方位”激吻[ -
1109914
4港媒:大陆国宝级影帝澳门豪赌 欠债千 -
1086081
5柴静家族曝光:曾祖父是秀才 -
928959
6孙俪怀二胎挺孕肚踩高跟鞋出席活动[高 -
894566
7话剧《茶馆》开启三地巡演 濮存昕杨立 -
890425
8林志颖千万跑车被撞毁 友人驾车酿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