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携手中国爱乐 保利剧院上演《4分33秒》
谭盾携手中国爱乐
4分33秒是一个时间概念,不过对10月21日晚走进保利剧院的观众来说,可能更像是关于音乐的一场“行为艺术”。作曲家谭盾与中国爱乐乐团为观众展现了一场“谭盾对话约翰·凯奇——献给北京国际音乐节十五周年交响音乐会”,过去从没在国内音乐会中亮相的约翰·凯奇的作品和谭盾的新作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那首没有乐谱的《4分33秒》。
上半场除了谭盾的摇滚无调性序曲《青春》、《三个音的交响诗》,约翰·凯奇的《星图》也很受关注,这是作曲家为86人的管弦乐队所作。作品分为86段,每一段可以与其余任意段落进行前后衔接演奏,甚至可以将86段不重复地连奏下来。这部作品没有总谱,也没有规定作品演奏的时长,指挥要做的就是给予每一位独奏者演奏顺序,因而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指挥家的即兴演奏”。
自然,谭盾的演绎也是富于即时性、偶然性的。他的指挥手势完全不是惯常的指挥手势,而是各种手语。在排练时,他就给每一位乐手发了一份“哑语”手势图,拳头、大拇指、手掌……分别代表着给不同声部的指示信号。各个声部,按照他的指示,发出声响,用一位观众的话说,“每一位乐手都在小心翼翼地发出不正常的声响,生怕自己发出的是正常的声响,那样就演砸了。”
为了某种效果,谭盾在这部作品中加入了二胡演奏,不过整部作品演下来,二胡只是发出一种略微有些刺耳的拉弦声,完全不是二胡的音色,难怪有观众直言不讳:美丽的二胡演奏家形同虚设,就是个“大花瓶”,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整部作品的形式感更强。
如果说,昨晚到场的观众大多是冲着下半场的第一首曲子《4分33秒》(右图)来的,也许一点儿也不为过,大家都想见证这部“无字天书”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在音乐史中,没有哪部作品比约翰·凯奇于1952年创作的三乐章作品为任意独奏乐器或演奏组而作的《4分33秒》更特殊:整部作品的演奏中,演奏者演奏的音符总数为零,换言之,这是一部没有声音的音乐作品。
像演奏任何一部“正常作品”一样,乐手们登台之后先在首席的带领下试音,待坐定,谭盾出场。他出场时手里拿着自己的手机,随后置于谱架之上。在向观众讲述了这部作品的背景之后,他请出了古琴演奏家赵晓霞——宽衣博带、发髻垂挽,看起来颇为养眼。
站定,屏息数秒,谭盾给了一个手势,乐队开始“演奏”,先是弦乐,而后打击乐起来,紧接着是管乐,不同的声部错落有致,统一听谭盾“调遣”。而事实上,谭盾只是手持指挥棒站在那里,并无任何手势。再看古琴美女,手抚琴,眉凝神,却没有任何音符奏出……
静默的4分33秒,观众席偶尔有人打了一个喷嚏,引得一阵轻微的笑声。再就是观众的咳嗽声、挪动身躯时座椅发出的声音,或者是窸窸窣窣的耳语声……这一切,再加上剧场内的“自然噪音”,构成了《4分33秒》音乐的全部。
观众还来不及想什么,4分33秒的时间到了。指挥台上的谭盾转向左侧,深深鞠躬。场内渐次响起阵阵掌声,随后是几位观众毫无顾忌的“Bravo!Bravo!(太棒了)”场内又响起轻轻的笑声……
有人调侃,《4分33秒》就像是“音乐会版《皇帝的新衣》”,每一位观众都是皇帝,和台上的每一位艺术家一同,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寓言的讲述。至于观后感,有的观众“觉得很有意思”,“很有先锋意味”,有的则干脆摆摆手,“搞不懂他们在干什么”,还有的善意地幽默了一句:“看着台上的美女古琴演奏家,真想问一句,跪了4分33秒,出场费是不是和平日里演出不一样?”
昨晚的这场音乐会,必定是有人叫好,有人开骂。不过,不管怎样,能够在北京见证这样一场独特的音乐会,也是北京观众的得天独厚之处,同时也体现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一种文化胸怀。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娱乐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209903
1火车上的艺考女生[高清大图] -
1159808
2[独家]小彩旗回家过年图集曝光 同杨 -
1148802
334岁殷桃新话剧挑战“全方位”激吻[ -
1109914
4港媒:大陆国宝级影帝澳门豪赌 欠债千 -
1086081
5柴静家族曝光:曾祖父是秀才 -
928959
6孙俪怀二胎挺孕肚踩高跟鞋出席活动[高 -
894566
7话剧《茶馆》开启三地巡演 濮存昕杨立 -
890425
8林志颖千万跑车被撞毁 友人驾车酿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