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国家大剧院辉煌五年 群英荟萃尽展大师魅力

2012年11月13日 07:47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罗颖

2007年12月22日晚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这场音乐会对整个中国音乐界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国家大剧院开幕的重要标志,也是那一晚,国家大剧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音乐会结束后,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带着幸福和疲惫走出大剧院,夜已过半,灯火阑珊,思绪难平,回想26年前应小泽征尔邀请赴美参加坦格坞德音乐营,当时对中国知之甚少的美国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眼中充满疑问——中国怎么会有人来学习指挥?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人不仅在世界乐坛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越来越多的世界级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已经把来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作为自己艺术成就的体现。

还有一个多月国家大剧院就要满5周岁了,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剧院能像国家大剧院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吸引如此多的中外艺术名团、名家纷至沓来,星光灿烂。5年来,国际上各类艺术的代表性顶尖院团、艺术大师更成为国家大剧院的常客,他们的到来不断刷新着中国演出市场的各项纪录。这些艺术家的到来不仅让中国观众欣赏到了顶级的表演,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以及人格魅力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小小指挥棒真情流露

2008年3月底,由普拉松大师指挥的歌剧《国王》演出接近尾声,“很难过啊,因为我就要离开了。”凝视着前方,大师坐在休息室的沙发里喃喃地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这片中国的土地带给普拉松酣畅的感动,却仍让他在临行前有些许感伤。“把你的指挥棒送给大剧院做个纪念吧,这也是大家希望的。”卢森堡大使说。“是的,普拉松先生,我们会很好地保存你的指挥棒,等你下次来还用这一支,作为你在大剧院的专用指挥棒。”国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补充道。4月6日一早,大师郑重地交给工作人员一个白色信封,“我心爱的指挥棒——按你们的期望,下次来,我还用这个。”他说。打开信封,里面正是那支经过时间洗炼、微微发旧的指挥棒。普拉松大师有力的手,让这支藏满音符的指挥棒手柄已有些微微脱落。同时,大师还留下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他在法国的乡间城堡,背面是大师亲笔写的邀请,邀请他的中国朋友们去他山水之间的家中做客。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遭受大规模地震。5月13日,曾和普拉松夜以继日工作的大剧院工作人员收到大师的传真:“我了解到您的国家所遭受地震的庞大规模(汶川地震)。我知道您的母亲离您很远,我为她担心。我很惦念您以及我的中国朋友。尽快给我消息。”

穆特不是神

2008年5月27日,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第四次来到中国,登台国家大剧院。两场音乐会中,穆特通过加演表达了对四川地震灾区的祝福,并将演出善款捐给四川地震灾区。

第二场演出结束后,穆特参加现场签售活动,她谦逊而礼貌,除了换笔的空当,几乎没有停下来过,短短一个小时,穆特一共签售了455张唱片,这是北京市内所有的进口唱片。当时已是晚上11点,穆特的脸上带着一丝倦意,然而当她得知国家大剧院正在举办她的老师——赫伯特·冯·卡拉扬诞辰100周年图片展时,穆特不顾一天的劳顿和随行人员的劝说,坚持要看这场展览,展廊里的穆特,时而微笑凝视,时而举手沉思,时而兴奋得像孩子一样,并不时用德语和身边的人们交谈“嘿!这个我知道!”人们为了留住这次与穆特美妙的际遇,纷纷提出合影的请求,而穆特依然是礼貌地对答并合影留念,不见了张扬,只有纯净和质朴。穆特离去时已是午夜12点了,这时工作人员才得知,第二天凌晨4点她还要坐飞机飞到下一个演出地,但从头至尾,穆特都保持着微笑,没有一丝抱怨。

很多媒体称穆特为“小提琴女神”,不仅与她在世界小提琴界的地位有关,还与她在演出时的服饰、气质及对演出现场的“苛刻”要求有关,她不肯为任何人牺牲自己的艺术个性,除了孩子。演出使得她与孩子们聚少离多,为此她调整了演出计划“我离家不会超过两周,并且总是夜里回家,这样我就可以在早饭时间重新出现在家里了。”舞台后的穆特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看到穿着简单黑色八分裤和橘红色T恤彩排的穆特,跟她聊上几句,你会觉得在你面前的穆特不是神,而是一位美丽善良的母亲。

波利尼:在大剧院遇到理想钢琴

2009年4月24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迎来了世界顶尖钢琴大师毛里奇奥·波利尼。在北京乐迷翘首期盼了三年之后,他将自己的“拿手好戏”——一场全由肖邦作品组成的独奏音乐会,奉献给首都观众。

“背”着钢琴在全球巡演已成为他的一种癖好和习惯(波利尼喜欢用自己的御用钢琴进行演出)。而在24日的演出中,大师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大剧院的斯坦威钢琴进行演出。据大剧院艺术总监陈佐湟透露,23日波利尼大师的排练试音从当天下午一直持续到午夜,就是在反复比较聆听自己千里迢迢运来的专用琴与大剧院斯坦威的音色区别。直到24日下午、演出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大师仍在随着音乐厅反音板一米一米的升降与钢琴在舞台不同位置的变化调整中,细细品味着两架琴的音效。斟酌再三,大剧院的斯坦威最终赢得了大师的垂青与信赖,成为当晚与大师同台亮相的“明星”。演出结束之后,大师表示:“我走遍世界各地寻找一架理想的钢琴,没想到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我遇见了它。”院方当即承诺:“这台琴会留在这里等待大师的再次光临。”在征得院方同意后,大师在琴骨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并特意签上日期,作为永久的纪念。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感叹说:“也许这正是波利尼与大剧院的一种特别的缘分。”

当晚音乐会终了,波利尼大师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12次谢幕,加演了4首肖邦作品,演出持续至22点。

凯文·斯派西:珍贵的大师印章

2009年,好莱坞著名影星、奥斯卡奖获得者、英国老维克剧院艺术总监凯文·斯派西,因拍摄电影《形影不离》到中国广州取景,曾顺路到北京游览,当时路过北京最具标志性的长安街,远远的看见了国家大剧院,华美壮观的建筑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他完全没想到的是,就在短短两年之后,2011年的11月,他自己却来到了大剧院演出,为中国观众奉献他和他的剧团精心打造的莎士比亚名剧《理查三世》,令斯派西非常惊喜的是,大剧院特别为他们策划了最高规格的大师欢迎仪式。“2011年11月11日,是《理查三世》在中国演出的第一天,大师欢迎仪式就在这天早晨举行。我记得当时我是从大剧院的北门进入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中八个大大的《理查三世》灯箱海报,当时我就非常震撼,没想到的是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待着我。在欢迎仪式的现场,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大剧院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是一个用中国丝绸包裹的大锦盒,锦盒里面是更加精致的木质盒子,印着大剧院的logo,里面是一个红黄相间的印章,是用中国很珍贵的寿山石雕刻成的,而且上面刻着凯文·斯派西的中文译名。大剧院建院5年来,已经有30多位艺术大师收到过这枚印章,包括音乐界的大师马泽尔、小泽征尔等,凯文·斯派西觉得大剧院给予他如此之高的荣誉简直比他获得大英帝国的司令勋章还让他觉得骄傲。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穆特 理查三世 小提琴女神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