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舞剧《蒙古-传说》上演 音乐为舞剧营造异空间

2012年04月09日 08:3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洋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赵麟

大型音画舞剧《蒙古-传说》于4月6日在保利剧院落下帷幕。该剧以平行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将一个蒙古族英雄的磨难与成长,在舞台上用音乐、舞蹈及舞台艺术手段进行诗意的展现,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剧中的音乐,将蒙古族地方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为舞剧增添了许多魅力。

该剧的音乐创作者,就是被称为作曲界少壮派代表的赵麟。4月8日,他详细讲述了该剧音乐创作的细节。

蒙古族风格歌曲的魅力,相信读者都不会感到陌生。舞剧《蒙古-传说》中也有动听的歌曲,那便是《沙漠里的一朵花》。

“和影视剧配乐不同,舞台剧中的音乐,更具有主导性,它能创造出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是舞剧的依托,也能与观众的心灵相通。”赵麟说,《蒙古-传说》的气质,便由这首歌定下了调子。《沙漠里的一朵花》是青海省海西地区蒙古族的歌曲。这是一首很特别的歌。它的调子是降C调,这么低的调性,在西方音乐史中,只有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喜欢用。

调子这么低的歌曲,自然有不一般的气质。从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赵麟就感觉到它充满了悠远、苍凉和深沉,再加上歌中吟唱的正是一个男人寻找自己爱人的故事,恰与《蒙古-传说》的剧情不谋而合。最终,全剧故事在这首歌中开始,也在这首歌中终了。

然而,径直搬用蒙古族风味音乐的做法,仅限于这首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舞剧中,本以为会大用特用的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音乐等原生态元素,一直使用得非常“克制”,甚至有些时候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这又是为何?“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舞台作品,其音乐都是要创造一种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去说那些表象上没有说到的东西,以此丰富人物、故事的内涵。”赵麟说,而为了营造这种空间,任何音乐元素都是手段和工具。地域特色浓厚的音乐、器乐,就仿佛丰富的食材摆在那里,“厨师”不能因为要为蒙古族舞剧创作音乐就都拿过来用。

去过内蒙古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面对广袤的大自然,人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因此,草原上的牧人才创造出长调、呼麦等悠长的音乐,来增强人的存在感。“但是,在舞剧中,主人公内心不是单纯的面对自然时的孤独感,而是对于爱情,对于个人命运的纠结。”赵麟说,因此蒙古族的弹拨乐器托布秀、火必思,弦乐乐器马头琴,以及呼麦和长调,都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恰当地表达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跳出来自我表现。而牧民生活必需品勒勒车行驶时的“咯吱”声、妇女劳作时的号子声、男人们打铁的声音等再自然不过的声音,则被不加修饰地用在舞台上。因为它们的加入,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舞剧的风味儿,成为最好的调料。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舞剧 呼麦 海西地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