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钢的琴》北京“建”厂 草根父爱戳中全场泪点

2013年01月06日 08:56
来源:凤凰娱乐综合 作者:王雨溪

《钢的琴》

1月5日晚,在巡演了20多个城市后的音乐剧《钢的琴》终于在北京保利剧院“建”起了钢厂。该剧由内地著名音乐人三宝、词作家关山联手倾力打造,这对“铁杆搭档”是继音乐剧《三毛流浪记》之后又一部最新力作。

情节:“三俗”草根最真实

音乐剧《钢的琴》改编自2011年国产影片口碑第一片《钢的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父亲。”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钢厂车间里,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遭遇了生活的重重困境。妻子与他闹离婚,女儿提出谁能为她买架钢琴就跟谁走。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他和工友们在这个曾挥洒着几代钢铁工人青春的车间里,淬炼出一架真正的“钢的琴”。音乐剧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讨下岗工人的遭际和草根阶层的生活处境。该剧以老工业基地为背景采用东北方言,剧中多次蹦出“糙人、糙话、糙事儿” ,让人连连惊呼,但正是恰如其分的“三俗”片段,真实地再现了“草根阶层”的生存状态和成人情感。剧中“陈桂林”们的顽强、执着、鲁猛、敢想想做、不计成败,最终完成了造一架钢的琴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性格气质唤起人们对于一个富于生命强力、生产荣耀的时代的熟悉记忆。

音乐:工人重金属style

音乐剧《钢的琴》使用了大量重金属音乐,不仅颠覆三宝以往抒情的曲风,而且显示出对工人们顽强、执着、鲁猛与力量的歌颂,向他们不计成败,最终完成了造一架钢的琴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致敬,向这种性格气质所代表的一个富于生命强力、生产荣耀的时代致敬;该剧在节奏感强烈的重金属音乐中,还融汇穿插了二人转、民间小调、抒情小调等大量、丰富的“草根”元素,既让观众们在熟悉的表达中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突破了原有的“阳春白雪”式舞台音乐印象。与之相呼应的是《钢的琴》的舞蹈,节奏性强,表现出的工人阶级的刚劲有力,这与以往音乐剧中轻歌曼舞绝然不同。三宝卓越的音乐天赋和高超的技巧更体现在全剧17个唱段,以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多样化的形式,为剧情起到了渲染和调和作用。演员如同生活中以唱的形式表达,唱段既带有很强的叙事性,也有动人的旋律感。

舞美:保利“重建”国营钢厂

当晚,舞台前景横跨16米、进深近20米的罕见大布景给人强烈的冲击力。两侧高大的厂房墙壁金属质感极其强烈,灯光的配合也进一步加强场景的层次和纵深,让台下的观众不禁被这幽暗的“钢铁工厂”吞噬。王抗美追逐女婿的片段中,演员竟冲下舞台,在观众席之间追逐,仿佛觉得每个人都身在剧中。剧终之际,舞台远景处的工厂大门打开,一架从更深远处青草葱翠中缓缓推出的钢琴,让此前重击的音乐和强力的舞蹈塑造起的钢铁之城轰然爆破,取而代之的,是膨胀的、浓重的父爱。

据悉,1月5日、6日《钢的琴》在北京连演两场后将继续“搬迁”到武汉、烟台、青岛、等地。

[责任编辑:高鹏] 标签:草根 钢的琴 草根阶层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