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醉京韵”弘扬国粹系列活动 论京剧文化传承
继去年末关注实体书店生存,举办“新闻晨报书香沙龙”力挺“小朱书店”后,新闻晨报继续以实际行动维系一份报纸应尽的文化责任。龙年伊始,晨报联手上海大剧院共推“晨醉京韵”大型弘扬国粹系列活动。昨天,以“这些年,我们如何扬国粹”为题的主题论坛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帷幕,来自海峡两岸的京剧业界重量级人物共聚一堂,共论京剧发展与传承。随后,两岸京剧艺术家们将一同携手为上海观众带来数场精彩的京剧演出,而2月24日的“晨报京剧之夜”还会将此次活动推至高潮,台湾著名京剧旦角演员魏海敏和上海京剧界的知名女老生王佩瑜将首次搭档,为晨报读者送出公益演出京剧《白蛇传》。
话题一京剧如何吸引年轻人?
当一门艺术渐渐被人称为传统时,听起来就似乎多了一层意思。传统、国粹、历史……在热衷时尚的年轻人心目中,这些词语似乎来自于博物馆里的某种物件,让他们不由自主对京剧生出距离感,而论坛中,海峡两岸的京剧名家名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目标:让京剧走进年轻人。
黎中城(上海戏剧协会副主席)
京剧在上海已成时尚
“京剧走向青年”是上海京剧院于1995年发起并持续开展的一项京剧普及活动,以把京剧送进大学校园演出的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大学生京剧新观众。黎中城表示,十多年来,上海在普及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上做了不少尝试。“刚刚很多人都提到‘一见钟情,相见恨晚’这八个字,在把京剧带进青年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确实培养了大批的粉丝。”
黎中城介绍,被称为“飞行学校”的上海京剧院业余艺术学校让无数青年痴迷京剧,如今,这个品牌项目已辐射到中小学和幼儿园。“Followme京昆跟我学”近年来,也成为申城白领当中兴起的时髦玩意儿,跟着上海京剧院的名角学唱戏,理解京剧文化如今也成为一种时尚,在都市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
翁思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
京剧要开发网络荒芜地
京剧其实有过不少与时俱进的例子。民国初期,唱片这种新玩意进入到中国后,京剧便迅速和这一新的传播介质结合,随后电影又闯入老百姓的生活,京剧电影也颇合时宜地出现在京剧爱好者面前。由此可见,京剧与现代传播方式结合,才是走近年轻观众的一条捷径。翁思再表示,如今电视能够坚持有央视戏曲频道这么一个每天都能播出戏曲的平台,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而网络也是京剧人该去开发的荒芜之地。“像中国京剧网,基本把京剧剧本全都‘一网打尽’了,京剧视频也广为搜集摆了上去,还把CD音轨的京剧唱段改成MP3格式供人下载,做得非常好。”翁思再说,一些老京剧人都忍不住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幸福,学戏不用去剧院,一搜索就全有了。
徐亚湘(台湾地区“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教授)
一部电影比五千场讲座管用
原汁原味的传统京剧不能少,但在徐亚湘看来,创新和实验才是京剧面对新观众的直接途径。“观众对戏曲有不同的接受度,而当他们有可能游离之时,我们能否用对的方式,提供什么样的戏给他们看,这是重要的事情。”徐亚湘说,这“对的方式”,便是用大众感兴趣和习惯的方式,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尤其关键。
徐亚湘认为,去校园里办上个五千场京剧讲座,或者在戏曲台播再多戏曲,可能都不是对年轻人路子的方式,反倒是当年陈凯歌一部《霸王别姬》,激起无数年轻人对京剧的兴趣。“一部传播京剧文化的电影,产生的力量远比五千一万场的讲座、演出要多得多。”不过,徐亚湘也强调,这样的影视剧的核心价值不能偏移,而且一定要有关心戏曲了解戏曲的好编剧。
魏海敏(台湾地区著名京剧演员)
身为演员要放下身段
国光剧团主演、专攻梅派的魏海敏坦言,戏曲和现实生活一样,每个人各司其职,都有自己的功课,“现在的新戏,有编剧、导演,到了我这个演员,所谓是第三度创作,但梅大师时代,每个名家周围有多少专家学者帮他创作,因为他有那个市场,大家愿意帮助他,甚至是无偿的”。
在魏海敏看来现代社会,一出戏要每个人喜欢,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不喜欢,但这个戏能不能感动你,这是个问题,也是戏剧存在的价值。吸引年轻人进入剧场,身为演员要放下身段,我觉得只要有心,是会有成效出来的。”魏海敏介绍,在台湾,剧团很少,人员也很少,我们有很多大戏,一个演员在一出戏里面,要演很多角色,同时,除了京剧表演,可能还要演儿童剧,做剧团推广,开展讲座,工作是非常忙碌的。”
话题二演老戏还是创新戏?
几乎所有传统戏曲剧种都会在创新上遭遇“抵抗”,传承和创新虽说并不矛盾,但新编戏的出炉总难免在演唱、表演或是舞美服装上频遇争议。也正因此,京剧传承过程中,究竟是以演老戏为主,还是以编新剧作突破,昨日在论坛上,也成为专家们讨论的议题。
辜怀群(台北新剧团当家人)
创新不能一蹴而就
京剧的传承该怎么走?对于这个问题,辜怀群提出了两点注意,“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很简单,在马和驴交配成骡的过程中,很多胎死腹中,创新如果想一步到位,唱念做打一应俱变,很不容易成功,不要寄望它一天之内成功,当我们做创新的时候,很多是胎死腹中的戏,我们不必骂它,演员和剧团都会认清这个过程,我们会求一点进步,但不敢讲有什么突破。第二,新未必等于好,全部都突破会产生非常新的东西。但新不等于好,要鼓励创新,但不要骂创新后不太好的东西。我们要清楚,二十出戏可能就出来一两部,这是时代洪流的结果,不求这个事在我们身上一定成功,但我们一定要努力。”
荣广润(上海戏剧教育家)
注重京剧的精粹所在
荣广润认为,京剧发展有两个动力,一是责任,一是兴趣。他回忆,有一次,在上海大剧院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大剧场看昆曲,发现几乎是满座,而且主体观众是青年人,“这个现象非常惊人,以前专业戏曲院团的小场子演出,票子也都是送出去的。所以,我觉得戏曲传播能有这么好的效果,一是大剧院责任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包括得到了像《新闻晨报》这样的媒体支持。”
荣教授坦言,传承京剧,要有一种向前看的时代精神,“无论是演老戏,还是创新戏,都必须抓住一点:要注重京剧的精粹、精华在哪里。如果只是演老戏,老腔老调,我看持续不了。为什么到现在,很多折子戏能保留,又或者是某种唱腔某种流派留了下来?或许这就是整出京剧的精粹所在。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个东西抓住的话,保留传承也不在点子上。”
话题三京剧演员如何自我提升?
演员的自我修养不是无厘头电影的专有名词,而是京剧界如今切切实实的需要。现在京剧界,“需要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注入”的声音时常可闻,但又有多少京剧人能够耐得住寂寞,不计较得失?昨天论坛上,与会专家齐齐发声表示,要弘扬京剧国粹,除了索取社会支持外,重要的还是在从业者本身。
马博敏(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
守护价值先问自己
马博敏认为,如何守护京剧价值,根源还是京剧人自身。如今,京剧正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而在这个挑战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京剧人自己。“有的演员不够自律,在外面玩够了上台唱,观众本来就不了解京剧,一听你唱成这样,再也不来了,这种情况不少。”马博敏还说,在后续人才培养上,一些艺术院校也不遵循戏曲人才的培养规律:“一年大大小小的假放在一起就150多天,你说这一年当中冬不练三九,夏不练三伏,过硬基本功哪里来?还有就是盲目追求学历,中专6年说太小了,进入学校的孩子年龄就长了,进来晚以后就发育了,练不出童子功了,这完全违背我们的培养法则。”
“所以我觉得首先要问自己,敬业不敬业?对自己的艺术敬畏不敬畏?”马博敏自己设问:“你只是为了吃饭还是为更崇高的目标?如果只为了吃饭,不用那么辛苦。但如果有更高的目标,再辛苦你心甘情愿,永远不满足。”
李小平(台湾地区国光剧团导演)
“放牛吃草”才有广阔天地
“台湾有一句俗语,叫放牛吃草,台湾的京剧团就基本处于这种‘野放’的状态。”但是,李小平说,在这种状态下,台湾的京剧人反倒在大草原里找到了更开阔的地方发展,因此,靠京剧人自身的自觉和自我投注的热忱,才是台湾京剧最可贵的地方。“我不相信麒麟童、程砚秋那时,国家给予多少支持?”李小平说,就如辜怀群,如果她的热情不是投注在一个京剧团上而是做别的事情,她的成就一定大过现在;就如魏海敏,如果她不是一直在角色上寻找新的情感,就不会有《金锁记》这样在两岸都叫座的著名剧目。“我觉得有些东西不一定会成为阻力,只有在人的基础上,京剧才能有不同的发展。”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娱乐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209903
1火车上的艺考女生[高清大图] -
1159808
2[独家]小彩旗回家过年图集曝光 同杨 -
1148802
334岁殷桃新话剧挑战“全方位”激吻[ -
1109914
4港媒:大陆国宝级影帝澳门豪赌 欠债千 -
1086081
5柴静家族曝光:曾祖父是秀才 -
928959
6孙俪怀二胎挺孕肚踩高跟鞋出席活动[高 -
894566
7话剧《茶馆》开启三地巡演 濮存昕杨立 -
890425
8林志颖千万跑车被撞毁 友人驾车酿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