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编京剧《杨七娘》:一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好戏

2012年03月28日 11:55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韩立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我认同剧评人乔宗玉的观点,在《杨七娘》中李红艳“涵盖了几乎旦角所有的扮相:花旦、青衣、女扮男装、扎靠女将……除了一代名旦关肃霜在《铁弓缘》里有如此丰富的变化,大概就属李红艳的《杨七娘》这般旖旎多姿了……角色该活泼时活泼,该端庄时端庄,文、武戏流光溢彩,获得观众赞赏。”

总之,这出戏中不同行当的演员都有出色表演,众星捧月、高潮迭起、美轮美奂,这也是《杨七娘》的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三,京剧虽是政府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应该仅是少数票友饭后茶余把玩的小众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活力。

1、新编京剧必须要有一个好剧本。就整体而言,京剧属于以表演为中心的文化艺术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角儿”的表演艺术,观赏性、消遣性的比重很大,一直以来始终缺乏具有精神高度、可读性强的好剧本。笔者认为,这也是新时期振兴京剧的软肋。俗话说,再好的饭菜吃多了也会腻,振兴京剧要从剧本创作的源头抓起,京剧如果一味坚持排演传统剧目,不注重剧情的故事性和思想高度,最终只能导致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为,京剧形式上的讲究、唱腔上的精致固然可贵,但都不能代替精神上的强健和内容上的鲜活。《杨七娘》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编剧让杨七娘这个《杨家将》故事中面目模糊的配角,第一次站在了舞台中央,赋予了她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令现代人感动的故事。对京剧而言,一个好剧本是一出新戏成功的根本保证,而不停地“起新灶炒冷饭”式的创作是没有前途的。

2、扬长避短为“角儿”写戏,全面展示一个优秀演员的“看家本事”。新编京剧《杨七娘》是围绕李红艳表演特长量身打造的,充分展示了一个“全能旦角”文武兼备的艺术个性,观众看后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杨七娘》毕竟是刚公演的新戏,在艺术呈现的把握上难免有瑕疵和遗憾,还需要进一步打磨。例如:个别剧情(戏份)设计还不够合理,有的台词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删改,武打设计还需要与剧情进一步贴切,个别唱腔设计、乐队演奏强弱把握还需要与演员表演进一步融洽等方面,都还有一定修改提升的空间。

3、振兴京剧要在培养年轻观众群体上下功夫。笔者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现场曾留意一些中青年观众的反映,发现他们很喜欢京剧这种艺术形式,借助字幕不难读懂整个剧情,演出高潮时他们同样是眼含泪花、掌声热烈,剧终演员谢幕时长时间起立鼓掌,久久不肯散去,这让人看到了振兴京剧的希望。

眼下京剧成为“小众艺术”有多方面的原因,面对大量涌入的外来艺术和本土通俗艺术的挑战,首都京剧界应该下力量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年轻的观众群体,如果没有年轻观众的不断进入,京剧会因“观众后继无人”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会继续“衰败”下去。如果能有更多像《杨七娘》这样的好戏走进戏院、走进大学校园……肯定能够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他们会在与外来艺术和本土通俗艺术(例如:二人转或一些地方戏)的比较中做出选择。这几年,曾经受冷落的交响乐、话剧、歌剧不是已经振兴了,观众群体不是在逐渐扩大吗?做为国粹京剧艺术的业内人士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创造条件,让京剧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再现辉煌!

祝愿新编京剧《杨七娘》走得更远、更好。

韩立伟/文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杨七娘 弘扬爱国主义 京剧演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