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淮剧掌门人”表演艺术家筱文艳中秋当晚逝世

2013年09月22日 10:13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筱文艳原名张士勤。生于1922年,原姓陈,祖籍江苏淮安。她5岁随父母由农村逃荒至上海,卖与民乐戏院职工张少卿和老板刘木初为养女,取名张士勤。11岁从艺,先演娃娃生及娃娃旦,后专攻青衣、花旦。1937年后在上海登台演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上海人民淮剧团团长,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二至四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39年,筱文艳脱离养父,改入高升大戏院演淮剧。1946年起与何叫天合组联谊淮剧团。建国后,又联合马麟童等组成淮光淮剧团,率先实行民营公助。1952年,她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她善于吸收前辈的艺术成就,并向其他剧种学习,博采众长,融合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曾与乐师共同研创淮剧“自由调”。擅演《千里送京娘》、《白蛇传》等剧。《女审》已拍成戏曲片。筱文艳的戏路宽广,博采众长,其表演注重刻画人物,富有生活气息。代表剧目:《女审》、《党的女儿》、《海港的早晨》等。

筱文艳也被称作“淮剧掌门人”。1906年淮剧进入上海,后来成为上海的五大剧种之一。筱文艳从小学艺,天赋加勤奋刻苦,再加上广泛吸收,博采各家之长,在早年不仅演唱淮剧(当时称江淮戏),还演过京剧(京淮同台时)、徽剧(徽淮同台时)、昆曲,因此,她很快就在上海滩崭露头角,在保持淮剧演唱原有的民间特色和传统,发扬淮剧前辈的“老淮调”、“拉调”唱腔艺术的基础上,独创了“自由调”、“小悲调”等新的曲调。后来“自由调”和“老淮调”、“拉调”成为淮剧三大调。她还在很多曲调的具体演唱上推陈出新,使她的淮剧“筱派”唱腔更能与剧情吻合,更具表现力,更为精彩动人。筱文艳在不到四十岁时演唱的电影《女审》中的秦香莲,在60多岁时演唱的《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牙痕记》中的李氏,再到近80岁时演唱的《千里关京娘》中的赵美蓉,音域宽阔,富有磁性,中低音浑厚,声音极富金属质地,感染力极强。她的表演更是极其投入、恰到好处、惟妙惟肖,动作和表情与唱词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是戏曲界难得的表演艺术家。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筱文艳 表演艺术家 大量脑出血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