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是什么让经典音乐剧“长演不衰”

2013年08月21日 09:17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祯希

自2013年12月3日起,英文原版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将在上海文化广场开演,早在2004年,《剧院魅影》就已在上海大剧院连演100场,掀起一阵音乐剧热潮。暌违十年,再度来沪,观众的热情不减反增,售票情况喜人。5月25日第一轮开票当天,文化广场外的售票口排起了500米左右的长队,480元的票子在出票后几秒内被一抢而空,在网上抢票的市民争分夺秒,却还有不少“铩羽而归”,只能等待下一轮的开票。据悉,截至目前,头三轮的票子已经卖出70%,只剩少量高价票。

作为一部“长演不衰”的音乐剧经典,《剧院魅影》中包含的并不仅仅是优秀的故事与动听的唱段,其背后还有整个音乐剧行业发展的讯息与经验。我们在为购票“热”欢呼鼓舞的同时,也应该借着这个机会,深入到历史与产业内部,破译国外音乐剧发展的密码。

从“一部剧”看音乐剧的发展

作为在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剧院魅影》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庞大的拥趸群体。这部由音乐剧天才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经典自1986年9月27日在英国伦敦女王剧院由迈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首演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起来。曾在全球27个国家、145个城市演出,超过15个语言版本,累计观众人数多达1.3亿,全球票房突破56亿美元。获得超过50个主要戏剧奖项,包括3项奥立弗奖。

出自音乐剧天才韦伯之手,从伦敦西区“演”到纽约百老汇,成为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剧院魅影》是了解“音乐剧”发展的很好切入点。

音乐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喜剧和黑人剧,在吸收了这些早期艺术样式的精华后,音乐剧于二十世纪初初步成型,其集歌、舞、剧为一体,在题材选择、音乐风格与舞蹈风格都十分自由。恰恰是多种元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音乐舞台多姿多彩,颇具娱乐性。

在音乐剧的发展中,不得不提的是1927年由“音乐剧之父”吉罗姆·科恩改编自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演艺船》,其在著名的纽约齐格菲尔德剧院首演便获成功。这部音乐剧的诞生颠覆了美国历史上音乐剧以身着华服的跳舞女郎作为噱头的陈腔滥调,确立了美国本土音乐剧的风格,开启了近代音乐剧的先河,音乐剧也乘着这艘“演艺船”驶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剧越来越广泛地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以百老汇及伦敦西区为代表的西方的音乐剧更是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

说到音乐剧总也绕不过纽约百老汇与伦敦西区这两个世界戏剧中心。通常人们口中的“百老汇”有三重含义:第一个概念是最表面的地理概念,指纽约市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6家剧院;第二层含义是在百老汇地区进行的演出;第三层含义是整个百老汇这个产业,这样的产业也包括在纽约市以外的地区,主要以演出百老汇剧目为主的这些剧院。在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通常也被称为“百老汇音乐剧”,在人们心中百老汇渐渐成为世界音乐剧的代名词;与百老汇旗鼓相当的当属伦敦西区,由伦敦剧院协会的会员管理、拥有或使用的49个剧院被称为西区剧院。这49个剧院大多数集中在夏夫茨伯里和黑马克两个街区,方圆不足1平方英里,在商业和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市中心形成了一个剧院区,这一剧院区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伦敦西区。

“内容为王”铸就“长演不衰”

作为百老汇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从1986年首演以来,《剧院魅影》已然在音乐剧舞台上岿然屹立了27年。许多人将百老汇与伦敦西区这两大世界戏剧中心的成功归结为“内容”的胜利,此言不假,《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经典音乐剧几乎都已持续上演了20年,每一部的全球总票房收入均超过20亿美元。这些优秀的剧目惊人的吸金能力为剧院、制作人、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撬动了整个音乐剧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音乐剧制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有人将其比喻为“风投”。有数据显示,即便在作为世界音乐剧中心之一的百老汇,音乐剧的制作中,亏本的还是大多数。其每五部原创音乐剧中也只有一部能够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但是就凭着这部成功作品的盈利,就几乎可以在把所有作品的成本收回的同时获得许多纯利润。

这种盈利模式的背后有一条永远不变的法则,就是让成功剧目尽可能多的持续上演。一部戏只有通过较长的演出周期,才能合理消化制作及演出中的种种成本,并且带来利润。在百老汇的音乐剧分账模式中,最初的利润将全部分给投资人,直到投资人收回全部的投资成本为止,此后的利润中由制作人首先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最后剩下的利润再由投资方与制作人共同分享。据统计,当音乐剧演出场次超过500场次,每多演一场就将给投资方及制作人带来丰厚的利润。靠着这些利润,制作方不仅仅可以支持新的创作,也可以借此吸引更多新的投资人。

只有在“内容”上真正达到经典、打动人心的音乐剧作品才能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所以对于百老汇而言,“内容”永远是重中之重。因此,许多剧院管理人会对新剧的制作“掷金如土”却吝于花钱翻新扩建剧院。

然而纵观国内的音乐剧市场,真正能够靠内容取胜,达到“长演不衰”的作品十分罕见,“演一把就死”的现象却比较普遍。“中国原创的音乐剧这两年是呈上升的态势的,北京每年都会有至少4到5部,但是这些音乐剧中能够靠票房生存下来的少之又少,更别提持续上演。从这点上来说,中国音乐剧市场还有欠火候。在我看来,对一个城市而言同一年有3部大型原创音乐剧同期上演,并且能够连演3个月,才能基本判定这个城市的音乐剧产业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了。就目前来说上海的音乐剧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文化广场节目总监费元洪告诉记者。

增加认同,培养受众“消费惯性”是关键

作为一项比较高雅奢侈的文化享受,音乐剧《剧院魅影》的热销让人欣喜,并不出人意料。精彩的内容及长演不衰造就的超高口碑,早就打响了《剧院魅影》的知名度、培养了大批有“魅影”情结的受众,只要稍加宣传看,自然会吸引不少受众。

然而,问题是,这种“热”销能否像国外一般维持几年甚至于几十年,这种“热”销能否推及到其他音乐剧,尤其是国内原创的音乐剧中?

费元洪认为,就目前国内的音乐剧市场来说这种发生在《剧院魅影》身上的“热”销是很难长期维持与复制的。“上海的音乐剧消费市场‘热’的续恒力比较弱。宣传一大波,有一个明星或者一个卖点,就能卖得相对好一些。但是宣传与热潮过后,音乐剧能不能继续向前推,就需要十分稳定的市场消费的动力与消费习惯,这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而在中国这一方面还没有完全成型。”

市民对于音乐剧这一艺术门类本身认同感的缺乏是国内音乐剧市场发展道路中的“拦路虎”。费元洪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一名国内戏剧导演曾表示,如果自己要制作一部音乐剧,那么在宣传时肯定不把它叫做音乐剧,而是舞台剧,或者音乐舞台剧。“因为除了少数例如《剧院魅影》、《猫》等极为经典的音乐剧,国内观众对于音乐剧尤其是一些原创的音乐剧的认同感是十分低的。”

此外,音乐剧票价的相对高昂也是其并不能很好地得到推广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高消费的艺术样式,音乐剧的票价一定会比电影等大众艺术形式的票价贵很多。然而在欧美以及日本,这些音乐剧的票价占人均收入的比值还是要比中国低得多。以日本的四季剧院为例,剧院中音乐剧的最高票价被严格规定不可高于应届毕业生平均收入的二十分之一。而在中国,动辄几百上千的票价的确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费元洪分析,真正会买票看戏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奢侈一把文艺青年或者真正有魅影情结的人,而这部分人虽然只是金字塔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个绝对数量所提供的票房就已经够做《剧院魅影》这部戏了,但要长期做下去,演个一年两年,很困难。

“目前剧院最应该做的是把真正好的、经典的音乐剧继续引进进来,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个艺术门类,提高音乐剧在人们心中的知名度与认同感。另一方面是给原创音乐剧一些扶持,从宣传上和场租上,为原创音乐剧的上演节约成本。”费元洪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四大经典音乐剧

通常,在纽约百老汇及伦敦西区上演的经典剧目一演就是七、八年,甚至十几年。“长演不衰”已逐渐成为音乐剧经典与否的最佳证明之一。拿音乐剧《猫》来说,从1982年10月开始上演到2000年6月落幕,其在百老汇上演时间长达18年。总共上演了7397场,售出剧票3000万张,票房收入约3.8亿美元。音乐剧《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以及《西贡小姐》更是以其经典的内容与强大的吸金能力被列为“四大经典音乐剧”。

《猫》

《猫》是剧作者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根据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改编而成。

《猫》作为歌舞剧首次演出是在1981年5月11日,地点为伦敦西头的新伦敦剧院。从此在英国一炮打红。《猫》凭着再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1982年《猫》开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剧圣地——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大街上公演,到2000年夏天停演,早已打破了百老汇连续公演最久而且次数最多的纪录。从1981年开始风靡世界21年,共以十几种语言在廿几个国家出演无数次。仅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达9000多次。《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朗朗上口,旋律悠扬的“回忆”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

《剧院魅影》

《剧院魅影》由剧作者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其脱胎于法国著名的侦探、悬念小说家加斯通·勒鲁于1911年发表的小说《歌剧院的幽灵》。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离奇哀婉的爱情故事。

音乐剧《剧院魅影》以悬念迭生的剧情,迷人的音乐,光怪陆离的舞台布景,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歌剧魅影》于1986年10月9日在英国伦敦女王剧院首演,由迈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据悉《剧院魅影》中的许多唱段都是韦伯按他当时的妻子莎拉·布莱曼的嗓音量身定做的。《剧院魅影》因为其剧情故事发生在剧院之中,于是现场观赏的观众,所获得的身临其境之感是前所未有的。

《悲惨世界》

音乐剧《悲惨世界》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共同创作,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释后计划重新做人、改变社会,但却遇上种种困难的艰辛历程。

该剧于1980年在法国巴黎首次公演,1982年,英国的音乐剧监制喀麦隆·麦金塔斯开始制作英文版本,并由赫柏特·克雷兹莫填词。英文的版本由崔佛·南导演,于1985年10月8日在伦敦巴比肯剧院开幕。该剧的百老汇版本于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汇剧场开幕。《悲惨世界》获得过多项东尼奖与托尼奖的肯定,曾被英国BBC电台第二台的听众选为“不可或缺的音乐剧”。

《西贡小姐》

《西贡小姐》是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这部音乐剧的灵感来自于一本杂志里的照片。为了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照片中,一位越南母亲在胡志明国际机场的登机口送她的孩子到美国去。《西贡小姐》讲述了一位保护西贡美国大使馆的美国陆军作战队士兵与越南女子的感情纠葛。由于情节相似,《西贡小姐是》被誉为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现代改编版。

该剧于1989年9月20日首演于英国伦敦西区的皇家歌剧院,共演出4264场。并于1991年4月11日该剧正式登陆美国纽约百老汇歌剧院,一演就是十年。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音乐剧 1986年 剧院魅影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