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老戏楼里,古琴遇上声光电

2013年05月15日 11:29
来源:凤凰网娱乐

一座高悬着“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楹联的古戏台。一个仅摆着一张古琴和一个莲花香炉的几案。7月17日晚,有着300年历史的北京正乙祠戏楼与逾3000年历史的古琴“相遇”,在古琴雅集《怡心琴韵》中,为观众展示古琴文化。

“1977年美国发射的第一颗外太空卫星,随载了最能代表人类声音的一张金唱片,中国的古琴曲《流水》入选,作为人类寻找外星生命信息的声音,古琴音乐成为试图与外星人对话的语言,开始了寻觅‘知音’的漫漫路程。”资深媒体人杨浪作为主持人,讲述着古琴的故事,也引出第一首古琴曲——《流水》。当晚,《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阳关三叠》等8首古琴曲逐一演奏。

2010年,海航文化旗下新华雅集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共同签下正乙祠古戏楼10年经营权,意将老戏楼打造成京城文化名片,传播古典文化艺术。如今,正乙祠已有4部驻场大戏轮番上演。除古琴雅集《怡心琴韵》外,京剧《梅兰芳华》、新观念京剧《凤戏游龙》、古戏楼青春版越剧《红楼梦》也让传统艺术再现芳华。

杨浪认为,把这些传统艺术带回古戏楼非常必要,而将古琴搬进老戏楼更是“珠联璧合”。正乙祠300年的人文发展历史与千年古琴文化相得益彰,而戏楼全木质的榫卯结构与古朴典雅的建筑特色,则将更好地诠释古琴“中正平和、清远幽微”的美学内涵。

不同于其他古琴演出,《怡心琴韵》被定义为一台具有美育功能、旨在让观众听懂的古琴“音乐会+阅读会”。主持人为观众讲述每首琴曲的历史典故、艺术主张以及包括“琴器”“琴音”“琴谱”“琴派”“琴人”的琴学文化,让观众逐步读懂古琴艺术,成为“闻曲亦闻心”的古琴知音。

为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怡心琴韵》匠心独运,充分利用了正乙祠三层舞台空间,设置多层表演区,利用不同声场效果,使曲目得到立体化演绎。例如,在《梅花三弄》中,一层舞台上的琴音将与二楼檐廊下的箫声彼摄互荡,两厢隔空遥望,在视觉和听觉上呈现出诗意化的演出效果。

在杨浪看来,这样的演出需要最大程度保留古琴古色古香的韵味,力图还原其本真,但由于古琴声音小,不得不利用现代技术让现场效果更好。舞台调度、现代试听与古琴相结合,是《怡心琴韵》的独创。杨浪称,这是一次“疯狂的尝试”,这样的尝试,于喜欢传统文化的他而言,是有顾虑的,他怕做得“不地道”,破坏古琴的美。

从现场效果来看,这样的结合恰到好处。当晚,台下几乎座无虚席,无论是长者还是年轻人都静心聆听。对于将古琴与声光电相结合的新形式,已退休的韩文阳觉得很新奇,她并不认为这会破坏古琴的韵味,反倒认为,这将让更多人走进这座古戏楼,欣赏这传承了几千年的艺术。据悉《怡心琴韵》将在京城驻演,而韩文阳也表示以后还会来看演出,因为“如今,在北京已经很难听到这样古典的旋律了”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古琴 戏楼 声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