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百部穿影政治篇52:《阿拉伯的劳伦斯》

2013年09月22日 14:57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兰波

本片改编自劳伦斯的自传《智慧的七柱》

《阿拉伯的劳伦斯》可以说是气势磅礴,识见非凡,同时在电影技术层面上尽善尽美。

大卫-里恩借片中阿里的视角来旁证其梦想的破灭

尼尔-弗格森所撰写的《帝国》是这样白描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中校的:一位考古学家,语言学家,熟练的地图绘制专家,游击队员,但同时,他也是一名受虐狂和同性恋者,一心想出名,机会来了却又放弃,一位爱尔兰男爵与其保姆的私生子,一位张扬东方主义者,从不掩饰(还是他在幻想?)在突进德兰短暂入狱时,被土耳其看守强奸。

观众若观赏过大卫-里恩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两相比较,未必首肯这段描述,相反,或许会反感素来以尖酸刻薄著称的尼尔-弗格森言辞。至少,劳伦斯对机会的放弃在于他自己深思熟虑后,以牺牲个人的前途来洗刷对阿拉伯人的承诺未能兑现的耻辱感,自己出身低微的身份、同性恋的倾向、且在德兰被性虐待的事实,他也并没有隐晦,而是纪录在了其自传《智慧的七柱》里面,在一战战火刚刚熄灭的年代,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大卫-里恩基于《智慧的七柱》和美国旅行家兼记者洛维尔-托马斯(Lowell Thomas)所写关于一战阿拉伯人民起义之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创作出了这部真人真事改编,史上号称前无古人的辉煌史诗片(这句倒不假,恐怕只有阿贝尔-冈斯的《拿破仑》能够与之比肩)。真实刻画了劳伦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起义中担任英国联络官,与阿拉伯各部落合纵连横反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英雄事迹,他极大地激励了阿拉伯世界的人民,无数争取独立的阿拉伯人将他看成自己人和天遣使者,并大大推动了他们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的统治中获得自由的理想。同时,劳伦斯因为自己超前于时代的战略和胆识,却被还怀揣“大英帝国”美梦的同胞所妒忌,最后落得个草草被召回国,从此再未被重用的下场。

“所有人都做梦,但是却不尽相同。那些晚上做梦的人白天醒来,会发现这些梦是虚无的。但是那些白天做梦的人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们会行动起来,让自己的梦变成现实。”这是劳伦斯回国后,处于困窘时期写在自己自传里,以表心志的文字,与电影中“没有什么是注定的”遥相呼应,成了这部电影的最好注脚。劳伦斯不甘于平庸,认为人生就应该追逐梦想,虽千万人吾往矣也不悔,也正是大卫-里恩非常着迷,为之讴歌人类最伟大的地方,所有的功业和奇迹都来源于这些离经叛道,充满奇思妙想的人的作为,打造出千秋万代都传颂不休的永恒传奇。

对于我们这个沉溺于享乐,不可能产生史诗的年代,大银幕上的劳伦斯看上去分外高大,尤让人向往,因为他代表着真正的勇气,梦想与崇高。对劳伦斯身上这种充满理想主义特质的刻画,电影中有两个让观众激动不已的片段,首先是他率领几十人就敢进军亚喀巴,并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落伍的战友,极大激励了战士们斗志的段落,其次是最难忘的是沙漠中,劳伦斯突袭土耳其供应队后,步上运送军火的火车车顶,在遭冷枪之后跌倒爬起,再次爬上车顶,引领欢呼的阿拉伯联军士兵,太阳在其身后的逆光镜头,宛如天神再临,接受阿拉伯人的顶礼膜拜,此时的劳伦斯步入了事业的最高峰

但若这部电影仅止于此,也不配“最伟大的史诗电影”之称,大卫-里恩更有深意,在影片后半截,当劳伦斯因杀戮和复仇扭曲了自己当初的理想和目标时,大卫-里恩借片中阿里的视角来旁证其梦想的破灭:黄沙落日下,劳伦斯即使取得了夺取大马士革的功业,但满手已经沾满了洗刷不掉的鲜血,为阿拉伯人民谋取自由平等的地位在英法殖民主义野心下也化为泡影。这种凸显理想主义是如何在残酷现实面前碰壁然后幻灭的前后对比,震撼有力、引人深思,张力十足,同时也道出了大卫-里恩心中块垒:“日不落帝国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这部电影既是他对劳伦斯英雄行为的讴歌,也是对大英帝国最终结局的挽歌,一种惆怅充斥大卫-里恩的后半生:他怀念英国绅士、法治、守纪律的精神和开疆拓土的勇气,但对其作为帝国和殖民主义最终落败的历史命运并不抱以同情。

《阿拉伯的劳伦斯》可以说是气势磅礴,识见非凡,同时在电影技术层面上尽善尽美,无论摄影、灯光、剪辑、配乐、服饰、取景与置景,放到现在也是一流水准,和同属60年代的《2001:太空漫游》一起,带领我们领略了伟大的电影为何属于电影院。当观众屏息凝神地看着初出茅庐的彼得-奥图尔扮演的劳伦斯,带着天生那种雌雄莫辩的气质,加上摄人魂魄的眼神,一袭白袍在沙漠征伐与厮杀中驰骋绝尘时,那一刻,我们仿佛也与他一起,追逐梦想而去。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