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导演薛晓路称《北京遇上西雅图》传递主流价值观

2013年04月03日 14:5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李丽

过去,爱情片在中国电影市场里的地位就像是“鸡肋”。除了情人节应景,更通常的景象是一段时间里没有好莱坞大片便来几部爱情片扎堆上,给市场当“补充”。两天后电影院就下片了?没关系,反正大多数爱情片成本低下,从立项时便打好了“赚一天是一天”的主意。看最近几年,唯一成为“现象级”爱情片的只有一部《失恋33天》,其他大多数同类电影都如浮云飘过。慢慢地,连观众都知道了,国产爱情片就是不好看的。

但今年的早春档,出现了一部奇迹般的爱情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一周票房登顶,两周蝉联冠军,截至昨日累计票房超过2.8亿元,已然成为3月档票房最高的华语片。其间,该片排片量打败了《生化危机5》、《虎胆龙威5》和《魔境仙踪》三部好莱坞大片。到本周,排片依然傲视群雄……微博上,人们都在讨论这部电影,一些没看的观众仍在继续拥至影院。人们说,终于找到一部超赞的国产爱情片了;业界说,比起《失恋33天》,这更像一部真正成熟的爱情类型片。

而这部电影的创作者薛晓路,却是一个只拍过两部长片的女导演。她是编剧出身,上一部执导的长片是李连杰文章主演的文艺片《海洋天堂》。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请她谈谈《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成功秘诀。她回答,其实她从来都摸不准中国电影市场,而这次她所做的只不过是“观察和研究”——观察中国爱情片的缺失,研究好莱坞爱情片的模式。

回应批评

说我“毁三观”?你才“无节操”!

随着《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大热,人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开始出现两极。除了喜欢和赞赏,也有不少关于主题的质疑。因为影片的题材涉及“小三”,而且“小三”的结局竟然如此美好,这使得部分观众质疑这部电影“三观不正”,有“为小三洗白”之嫌。

对这种看法,薛晓路作出了激烈的反驳:“一个女孩作了她人生中错误的情感选择,但是通过一段生活,她重新调整了自己成长的逻辑,从一个男人的附庸变得愿意承担社会责任——请问,这是毁三观吗?”她指出,很多经典的爱情电影,女主人公都并非那么“无瑕”。“《漂亮女人》的主角是一个妓女,她因为一段真挚的感情而重新站了起来,那这部电影就是为妓女洗白?阮玲玉主演的《神女》同样是妓女的故事,难道到了今天我们还要再哀叹一声‘人言可畏’?吴君如主演的《金鸡》呢,她扮演的也是妓女,算不算毁三观?法国的《巴黎拜金女》说的还是妓女跟牛郎的故事呢,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还有《午夜牛郎》、《这个杀手不太冷》《毕业生》……这些经典片子恐怕都是毁三观的。我只能说,有些人的三观真的太脆弱了!”

薛晓路认为,正常的观众完全能感受到影片所传达出的正确价值观。至于一些质疑的人,她尖锐地指出:“有些人在现实中完全接受‘小三’的存在,比如他跟朋友吃饭,朋友带来了自己的‘小三’,他或许不但不质疑,还会笑着打趣。但是,‘小三’一旦成为作品形象,他却突然觉得毁三观了!”

为什么对这类评论如此义愤填膺?薛晓路说:“我不是不能接受批评,更不是怕影响票房,我实际上是一个对票房特别没概念的人。我担心的是,这类评论会让中国的电影倒退十年二十年。”她承认,对那些动机不纯的批评者说什么都没用,她更想影响的是正常观众。“其实对三观本身就有问题的人来说,我怎么做都是不对的。比如我找一个丑点的人来演文佳佳,这样就不算美化小三了吧?但他还是会说,这么丑的人怎么当小三?人若无节操,那他无论看什么都会一片黑暗。”

成功启示

病征1:“我对这部电影完全无感”

开方:针对受众群,找到现实点

这是很多观众过去看国产爱情片的困惑:明明男女主角玩尽了浪漫,怎么偏偏我就是丝毫无共鸣?薛晓路告诉你: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已经“情感麻木”,无感并不是观众的错。“在一般的爱情片里,创作者肯定会注意到几个基本条件:比如光鲜亮丽的造型以及轻松的男欢女爱。但是,或许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更深层次的创作规则。”薛晓路说,在美国市场定位上,爱情片一般分两种,“一种针对2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一种则针对25岁以上有过一定生活积累和爱情体验的成熟观众”。《北京遇上西雅图》无疑属于后者。

那么,25岁的观众看爱情片,想看到些什么?薛晓路说:“肯定不是一见钟情,当然,会有一些浪漫气息和理想主义,但整个故事必须根植于现实主义。”体现到《北京遇上西雅图》,便是女主人公文佳佳一出场时便已怀了情人的孩子,一个人在美国的月子中心待产,而男主人公Frank则因移民后找不到更高级的工作而过着憋屈的吃软饭生活。很多观众都觉得影片“接地气”,薛晓路解释:“这虽然是一个浪漫的故事,但人物生活在当下,有着当下的社会烙印和个体困惑,并没有因为这是一部爱情片就被架空。”

@太阳能计算器:#北京遇上西雅图#对现实社会爱情观和金钱观的抨击和讽刺都相当到位,希望影片能让国内芸芸众生的心沉淀再沉淀一下。

病征2:“我觉得我再也不会爱了”

开方:主流价值观,向善和相守

如果男主人公没钱,他就不会得到爱情了吧?如果女主人公不是这么漂亮,她还会这么幸运吗?总之,有时候我们看完一部爱情片,却反倒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在薛晓路看来,这是一部电影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为什么好莱坞的电影总会让我们觉得爱情很美好?这是因为它们总在传达一种鲜明的主流价值观。归纳起来,便是向善、对家庭的重视、对情感的尊重、对爱情的坚守……”

在《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结局里,文佳佳带着孩子独自生活,最后又跟Frank相遇了。有观众说:“这个结局太美好了,现实中真的会发生吗?”薛晓路说:“结局必须浪漫和理想,这也是爱情片的创作守则。正是因为在现实里实现这样的爱情很有难度,我才真心希望能有这样的结局。这是在告诉观众:不要因为你身上贴了某种标签,譬如你是‘小三’,就因此沉沦,人是有能力作出尊重自己心灵和情感本质的正确选择的——这就是创作者的方向。”

@叶珍蜜Mickey:#北京遇上西雅图#平淡又深刻的爱情片,没有夸张的煽情,没有狗血梦幻的剧情……努力让自己的肩膀更坚强,才有资格去见我爱的人,然后对他说,我准备好爱情从天而降了。

病征3:“我觉得电影真的太土了”

开方:保护真实性,防止出离感

在过去的国产爱情片中,男女主人公常常以社会精英的面目出现——设计师、CEO、留洋分子……他们穿着靓丽,出入各种高级场所,开着跑车,说话的时候常常带着上流社会的语气甚至不时夹带点英语单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是觉得他们很“土”。

薛晓路说:“其实,观众觉得土,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假。”而她在创作《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避免“土”。“这个人该是什么样就什么样,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出现在什么场合……总之,说人话,做人事,无限度地接近真实。”这种对真实的追求,从选演员的时候就开始了。比如Frank的女儿,薛晓路选择的便是一个在海外生活过几年的小女孩。“我们或许可以在国内找个小演员,她能比现在这个非职业演员演得更好,但是就算她把英语练得再好,观众在观影的时候都会觉察出不对劲,从而对人物产生不信任感。”薛晓路引用好莱坞的一句名言:“电影是假的,但细节必须是真实的。”

@我王靖:其实即使嘴上恨恨地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可还是一边泪流满面一边在心里狠狠地偷偷期望着……苍白的现实仍然难掩对远处未知温暖的向往不是?#北京遇上西雅图#

病征4:“这些主角只是比我好运”

开方:前后有反差,人物才动人

很多国产爱情片,男女走在一起看似因为爱情,实则更像是因为运气——如果不是她无意中发现了他留下的纸条,如果不是多事的好友向他告密说她要结婚了,如果不是……如果他们最后能在一起,为什么一开始却不能?很多观众想不通。薛晓路说:“因为这些电影并没有把人物的丰满度做好。比如女主人公是一个有点二的大龄剩女,她会一直二下去,到最后,她还是这样,只是她拥有了爱情。但是,真正成熟的爱情片,发生变化的并不仅仅是人物关系,还应该包括人物本身。”她举例,《北京遇上西雅图》就让很多观众惊呼汤唯的“大反转”。“有些东西必须变,比如她刚开始是个张牙舞爪的女人,这点最后收敛了;有些东西可以不变,比如她性格中一直有小女孩可爱的一面,到最后都仍然保存着。”薛晓路说。

还有一个重点,便是必须找到有能力表现人物前后反差的演员。“这类型的片子必须找明星担纲,这是好莱坞成功的规则,就像《诺丁山》找了茱莉亚·罗伯茨和休·格兰特。那么,在中国我们应该找谁?我的倾向是从明星中找出对角色完成度更高的那一个。我找吴秀波并非因为他是‘师奶杀手’,而是因为角色是一个四十多岁正处于人生转折期的男人,吴秀波很适合。”

@叫我华大叔: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更喜欢汤唯了。看了吴秀波,觉得留胡子的男人一样也很帅!

病征5:“中国的爱情片不会好看”

开方:尊重类型片,过程做完美

是不是中国人就做不好爱情片?薛晓路认为,如今的中国电影人更需要的是对待类型片的正确态度。“国内一些电影人,做类型片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委屈,觉得这不就是商业片吗?似乎一定要做艺术片才是艺术。但是,对市场来说,类型片真的是不可或缺的。美国市场有大量的类型片,每个类型都很完善。我们在做类型片的时候,不能贬低它,轻视它,必须研究类型,踏踏实实地把电影的品质做好。”薛晓路说,《北京遇上西雅图》成功之后,很多人都问她的成功诀窍,而她最想说的却无非是“心存敬意”四字。

对于爱情片,结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过程。“有人说,《北京遇上西雅图》结局很老套,对这种评价,我很无语。因为爱情片从来都不是让你猜结局的,反正两个人一定会在一起——这点我知道,你也知道。就像《007》电影,我们看他历经艰险,但我们知道他最后一定不会死。对于爱情片,最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走到一起的过程——这两个人如此不搭,怎么能走到一起呢?这才是观众看这种类型片的乐趣所在,也是我们的重任所在。”

@Alex-yang:#北京遇上西雅图#拍得很有国际范,很适合目前国内观众日渐国际化的口味。

[责任编辑:周柯如彦] 标签:北京遇上西雅图 薛晓璐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