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评新《007》:英雄电影遇瓶颈 学《蝙蝠侠》转文艺

2013年01月24日 07:43
来源:凤凰网娱乐

《007大破天幕杀机》的港译是《新铁金刚智破天凶城》,港式的“铁金刚”译法是从60年代延续至今,传统的武侠风格——“勇闯”、“勇破”、“大战”等谓语都点明了詹姆斯-邦德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部译称推“勇”出“智”则透出了它弃武从文的文艺腔调。

宣告标准化邦德片时代的终结

随着冷战的结束,邦德的对手已逐渐向现代化的恐怖分子过度,21世纪的间谍片已经不再是邦德的天下,《谍影重重》系列逐渐要取代间谍片头把交椅的宝座,它与《碟中谍》系列都像是007电影血统不纯的私生子,在这么多竞争者的虎视眈眈之下,邦德必须做出突破才能改变当前的局面,因此《天幕杀机》对007片的整体风格做出了重大变革。片头曲之前的15分钟小高潮还是标准化的传统邦德片风格。但从他被击中坠入水中,便正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英雄电影陷入瓶颈 007借鉴《蝙蝠侠》转型文艺

许多英雄电影在变革时代都陷入瓶颈,走向了穷途末路。老版《蝙蝠侠》系列就是在第四部时遭受了挫败,直到克里斯托夫-诺兰的黑暗派颠覆了蒂姆-波顿的漫画风,才使得蝙蝠侠能够重新振奋。一直都是影响其他间谍片的007电影,也不得不向当代的其他间谍片取长补短,才能抱住自己一线大哥的地位。

《天幕杀机》已全然丧失了传统邦德片的精气神儿,本该是娱乐大众的动作片,现在却把《谍影重重》的现实主义与《黑暗骑士》的黑暗框架熔于一炉,变成小资文艺片。它对《黑暗骑士》的借鉴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席尔瓦的“小丑”味很浓,极客版的Q就是摩根-弗里曼,蝙蝠侠去了香港,邦德就去上海和澳门。更重要的是对邦德的家庭和儿时的追根溯源,根本就是从《侠影之谜》那里学来的。甚至“天幕”的大宅、地道、老管家也都是对蝙蝠侠系列的拙劣模仿。可以说它是彻底“反007”的一部。

致敬并埋葬过去的邦德

由于是007电影诞生50周年的特殊身份,影片对过去的邦德电影有所致敬。比如席尔瓦请邦德喝的酒,一个硕大的“1962”字样,1962正是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上映的年份;邦德中校的讣告在《你只能活两次》中也出现过;澳门赌场邦德踩着蜥蜴跃上地面,则是对《生死关头》踩鳄鱼一段的致敬;邦德绑在椅子上被席尔瓦骚扰,在《你只能活两次》、《黑日危机》《皇家赌场》中也被这样款待过;而苏格兰高地的场景和阿斯顿马丁跑车都是在还原《金手指》

影片在致敬过去的同时,也在亲手埋葬过去。邦德的老宅和阿斯顿马丁的毁灭,都是一种时代的告别。管家金凯说过“老方法是最棒的”——席尔瓦最后死在了不起眼的“老方法”之下。这是皮尔斯-布鲁斯南时代无止境炫耀高科技武器之后的一次传统回归。邦德在驾驶《金手指》中那辆老旧的阿斯顿马丁时说了一句“时光倒流”,重回60年代。老管家的出现,就是60年代的标志。

1969年的《007女王密使》也因反标准化而流失了大批主流观众,却得到了一部分纯邦德主义者和邦德迷的支持。《天幕杀机》对于新时代的观众或许是一个起点。从影片结尾,可以看得出它实际上是回到了第一部《诺博士》之前,成了不折不扣的“环形使者”。就连邦德朝屏幕射击的招牌片头也移至片尾。这种做法就是要重启007系列,彻底埋葬过去的邦德片。

强调“新与旧”的对峙

《天幕杀机》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种“新与旧”的对峙,包括M女士与新上任的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洛里,邦德与年轻Q的调侃、钱班宁为邦德刮胡时说的“老特工、新面孔”等。还有席尔瓦说他在1985至1997年时是M最得力的特工,这个时期正好是罗杰-摩尔最后一部《雷霆杀机》到布鲁斯南第二部《明日帝国》的上映年份,引伸出一种新老特工的“妈妈”争宠记。M在听证会上与审判长的观念分歧,也是传统邦德片与转型邦德片的一场辩论,这些在双方的对话中都可以瞥见。

对于007电影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关键取决于你站在哪一方的立场,是守旧还是革新。如果詹姆斯-邦德一直活在60年代或者90年代,才真的可笑,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驰骋半个世纪的原因。变革是一直都存在的,主要在于007的新老观众是否能够接受这一现实。与时俱进的007电影在亲手埋葬了过去之后,也在缔造着一个新的未来。不管将来如何,希望接下来的50年、100年,007电影会继续缔造经典,让我们期待更多!

凰网娱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高晓雯] 标签:蝙蝠侠 邦德 文艺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