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上影节圆桌会议 于冬:中国电影缺乏专业精神

2013年06月18日 08: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陆欣

南都讯 记者陆欣发自上海从上周末开始,第十六届上海电影节展开为期十天的活动,除了竞赛单元金爵奖评选、专题电影展映等,还举行了多场产业论坛,包括“制作并投资面向世界观众的电影”、“选择正确的影片进行投资并为电影增值”、“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等主题活动,广邀业内人士进行圆桌会谈,任仲伦、王中军、于冬、王长田、钟丽芳、施南生等多位电影公司老总出席参与讨论,探讨探讨时下中国电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态势迅猛,多部中小成本影片频频刷新票房纪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接下来该怎么做?中国市场受到国际关注,关于中外电影项目的合作,这些老板又是什么样的态度?这两大焦点成为论坛上频频被提及的话题。有意思的是,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内现象,大佬们也毫不避讳地吐吐槽。

不过,论坛阵容虽然不错,大家却是各自发言演讲,鲜有观点交锋。摘录一些意见,以飨读者。

因为成功,所以“跟风”

中小成本青春片、喜剧片频创纪录,接下来该怎么做?

《泰囧》火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火了,就有一堆跟风项目跟上来。这样不仅对行业无利,还会有负面影响。这些中小成本题材影片的成功,给业界带来什么启发?业内一致认为,探讨与推动类型片的发展尤为重要。此外,大片亦应该向小片们学习如何贴近观众。

正、负两面口碑的影响,都能成功

中国电影这几年在迅速成长,今年元月份到4月,跟去年同期相比就增加了票房20个亿。在这个市场上,哪一种类型的影片将变成最大赢家?我觉得可能回答最简单的有三个字———类型片。而类型片今天在中国来讲发育得不成熟,需要时间去探讨。

电影是靠影响力,既包括导演、演员具有的影响力,也包括它的故事具有影响力,甚至包括来自于口碑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力。大家带着好奇心看一下,结果这部影片就成功了。

——— 任仲伦(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

拍跟中国观众互动的类型片

《泰囧》是一部非常纯粹的类型片,接下来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都是,只是这些类型片有一些特色,跟中国观众更容易互动。我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仍在这个领域,而且类型片品种非常之多,剧情片、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科幻片、灾难片等等,有很多领域实际上是没有(被)真正开拓的。现在还有一个情况,太多创作集中在青春片和喜剧片这两个领域,我现在接到类似的项目大概超过一百个。大部分是有问题的,跟风现象非常严重。——— 王长田(光线传媒董事长)

大片,也要跟观众有切身关系

大投资电影现在的方向,应该跟中小成本学习或是借鉴什么呢?不管你拍历史、拍未来,还是拍现代(题材),我都觉得一定要注意加入观众那种带入感——— 会跟他有切身的关系,而不要放在跟观众特别远的位置。——— 王中磊(华谊兄弟总裁)

囧人囧事,不吐不快

缺人,缺专业精神

论坛上吐槽的情况并不鲜见。这次大佬们的态度也很开放,把一些他们认为不合理的现象扔出来,放在公开的场合说一说论一论。

缺导演缺编剧,演员“售后服务”跟不上

我们很缺导演。现在大概至少需要二百个以上的成熟的导演,但事实上在市场上拿得出手的只有五六十个而已。所以发掘新导演,比如演员来做导演,目前中国电影最高票房都是演员导演创造的,像徐峥赵薇周星驰姜文。接下来还有吴秀波邓超黄渤等。还有(拍)广告转过来的、电视剧转过来的。电影编剧也缺,编剧做电视剧可以拿到很多钱,甚至上千万,做电影一百万就不错了。演员也严重缺乏,找不到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进行有效组合。而且很多演员在后期宣传时做得很差,“售后服务”跟不上。比如说让演员出来宣传,跟你要各种各样的条件,头等舱公务舱,住总统套房,出场费多少钱,从坐飞机就开始算钱,而且什么问题都不能问。总体而言,我们必须推动潮流的改变,“挖掘”更多的信任,从编剧到导演、演员。如果还用原来那套体系,从港台那边延续过来的一套体系,用原来积累下的、有毛病的体系去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电影,我认为根本没有任何前途。 ——— 王长田

赔了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现在在中国拍电影有很多钱,其实我们缺的是专业团队,或者是专业的精神。现在很多制片人、监制赔钱觉得是应该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但我认为,投资人把钱给了你,你赔钱了,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对行业其他项目再融资平添了阻力和障碍。 ——— 于冬(博纳影业董事长)

最大的破坏者就是投资人本身

别说国际合作,就是国内的合作都不容易,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目的不同。煤老板有煤老板的想法,基金、投资人都想赚钱,唯利是图。我认为,对电影行业最大的破坏者实际就是投资人本身,所以我经常力推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就是为两位老板负责,一个是为投资老板、一个是为观众老板。 ——— 庞洪(麒麟网影视文化传媒公司C E O )

中外合作,喜与忧

放眼国际市场,还是立足本土强大自身?

电影市场迅猛发展,中外合作的项目与机会日益增多。中外合拍片,成为大佬们关注的一大重点。“很多人认为,如果要拍一部国际电影,必须要有国际演员……这到底可行还是不可行?拍一部给世界观众看的电影,是不是需要有不同国籍的演员演出?还是(应该)以感动人心的角度来吸引他们?”导演徐克出席论坛“制作并投资面向世界观众的电影”时提出这样的问题。

《钢铁侠3》不会是个案

中美电影的合拍会形成主流。我觉得,2018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会达到今天北美市场100亿美元的票房,这五年时间对于中国电影公司来讲非常关键。两地市场必然会形成大量合拍影片,两国电影人也会形成巨大的一种融合和交流,有关中国元素的电影会大量出现在主流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像《钢铁侠3》这样主流的好莱坞电影,进行全球分账,不是个案。除了本土市场发行之外,能够享受到全球市场的收益分享,这是中国电影公司和中国制作人的一个发展机会。还有,本土电影题材能吸引好莱坞导演直接过来拍摄,这也会使得中国本土片有机会在海外发行。——— 于冬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拍档

什么是合拍电影最重要的元素?拍好的电影不说了——— 其他最要紧的是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不一定是最大或者最小的公司。你要按照自己的条件、文化、需求来找一个刚刚好跟你配得上的(伙伴)。通常钱都不是问题,除了钱之外,你能带来什么东西?你缺什么,他有什么?这些反而更重要。如果大家理念不一样,一个想赚钱弄商业电影,一个想流芳百世,那肯定有冲突。这是合拍这么多年的一点心得,有时是挺复杂。所以,我常说要清楚地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弱项在哪里。

——— 施南生(电影工作室执行董事)

中国元素未必影响中国票房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觉得能力不得了了,可以做英语片,针对全球市场,可我觉得这一天还早着呢。中国的电影公司更多的还是要聚焦本土市场,先把本土做好。一讲到合拍,好莱坞放出各种各样的诱饵:中国元素,这个电影里面可以加很多中国元素,你要不要?我不知道《钢铁侠3》是不是因为有几分钟中国元素在中国票房市场就因此而大卖,有数据证明吗?我觉得未必,完全未必。——— 苏晓(S MG尚世影业总经理)

华谊的定位是把本土市场做好

去年中国电影在海外的票房只有10亿,外国电影在中国却有88亿人民币票房,有10倍之差。中国电影走出去只是一个梦而已,距离现实还是很远的。别的公司我不知道,但华谊的定位是把本土市场做好。

——— 王中军(华谊兄弟董事长)

[责任编辑:高晓雯] 标签:商业电影 演员 中国电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