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月20日下午两点半,凤凰娱乐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办“永不消逝的声音”主题论坛活动,配音国宝级演员苏秀、刘广宁、孙渝烽、狄菲菲将与演员胡歌、评论人鹦鹉史航、主持人秋微同话译制片的经典传奇。【最新】【留言】
导读:6月20日下午两点半,凤凰娱乐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办“永不消逝的声音”主题论坛活动,配音国宝级演员苏秀、刘广宁、孙渝烽、狄菲菲将与演员胡歌、评论人鹦鹉史航、主持人秋微同话译制片的经典传奇。【最新】【留言】
值第16届上海电影节举行之际,6月20日,凤凰娱乐特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名为“永不消逝的声音——致敬译制片时代”主题活动,由《凤凰网非常道》金牌主持秋微担纲主持,特邀上译厂配音艺术家苏秀、刘广宁、孙渝烽,演员胡歌、影评人史航、电影研究者余泳等齐齐出席,共同致敬译制片的黄金年代。图为老艺术家苏秀下台,胡歌上前搀扶。
孙渝烽说常被问到一个问题,“译制片还有无必要存在?”而他的答案是观众需不需要译制片作为艺术语言存在,如果满足两点,译制片还能存在:“第一,保证质量,把影片精华通过我们表现。第二,要出人才。[详细]
刘广宁她强调译制片应该是电影百花园里的一朵鲜花,原版片和翻译片不矛盾。她呼吁说译制片的传统不能忘,她也坚信只要得到相关支持,译制片不会搞不好。[详细]
苏秀也表示现在已经不能再复制当年的译制片盛况,原因有三,一是现在大片看技术,有些没必要译制,二是时间紧,给译制片艺术创作时间太短,三是译制片行业待遇低。她直言要向现在做译制片的工作人员致敬。[详细]
史航表示真正的爱好者会用自己的日常生活致敬,“昨晚上还听了录音剪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不是到哪一个点哪个时间才致敬。译制片不仅属于译制片工作者,更属于需要译制片的人”。[详细]
“我觉得传统的译制片时代真的已经结束了,一个新的译制片时代已经来了。今天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向我们的前辈,向那些传统的译制片时代所造就的经典,那些真正的幕后英雄,我也想向他们致敬。”[详细]
胡歌第一次配音的经历更是有趣,“就是‘啊’,就配了一个字,《宝莲灯》里面沉香长大的时候”,胡歌表示虽然说只“啊”了一声,但还是特别高兴,“圆了我的配音梦,还挣了50块钱”。[详细]
译制片粉丝王海表示:“我不算铁杆的译制片粉丝,我是比较关注人的命运,跟角色的命运相比,我觉得可能他们在银幕之外的一些命运遭遇,可能更加令我们感到扼腕,所以可能也是电影魅力之外的人生魅力。”[详细]
主持人秋微说,随着年纪渐长,特别惜时间。她感慨一定多花一些时间去看典籍,那是是经过别人印证,真的是好的。“我从他们的声音里被带回去某一个时间,阳光特别好,天很蓝,心很单纯,情感非常丰沛。” [详细]
余泳讲述了与译制片的不解情缘,还把1950年袁牧之生产令原件带到现场,“要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故事片13部译制片30部,如任何一部超额完成,即奖励全厂薪金一个月”,上有袁牧之和田芳亲笔签名。[详细]
关于上海电影译制片,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个不可磨灭的声音记忆。那些金石之声,让那些千变万化的面孔拥有了同一的音质,却一样富有变化,和更幽深的神秘莫测。伴随着那些细腻、传神而又不乏勇敢的声音,我们仿佛听到整个世界,另一种呼吸的节奏以及韵律。[详细]
《新闻晨报》:致敬经典译制片 
《北京晚报》:译制片的“好声音”难再唱响 
凤凰网 娱乐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