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独家策划】揭秘王全安与柏林电影节的不解之缘

2012年02月09日 13:32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叶新代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王全安手捧银熊奖杯(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2007年时,如对柏林电影节加以总结,可以发现:从2000年开始,柏林一直偏爱亚洲电影,每年都有亚洲导演的片子获奖。或者更准确的说,柏林始终关注第三世界和电影工业欠发达的国家地区,这点在过去五年有绝佳的体现。像来自拉丁美洲的《精英部队》《伤心的奶水》甚至是《太浩湖》,再不然是土耳其的《蜂蜜》,去年伊朗的《一次别离》,它们先后拿下了金熊奖以及其他重要奖项,非常醒目。

放在中国,这条定律就被抛光打磨,变成了“柏林偏爱华语电影,喜欢中国导演”。当然,如果从张艺谋和他的《红高粱》说起,柏林确实不断在发掘中国电影,提携功劳不小。但在2010年,华语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被剃了光头,这当真是前所未有——后来的戛纳亦是,这不禁让人怀疑,华语电影的创作质量是否在严重下滑?

过去十年,在柏林的华语电影告别了张艺谋时代,王小帅、李杨、顾长卫、王全安、蔡明亮、林正盛、彭浩翔等人先后亮相。这其中,如果说柏林有特别器重某人(就像戛纳特别看重娄烨),哪怕给说成是有意栽培,那这个人选绝对是属于王全安。《图雅的婚事》一举拿下金熊奖,《团圆》打破了开幕片的参赛魔咒,这回的《白鹿原》更是众人期盼,造势都造了快一年,熬到了最后一刻才被有关部门放行通过,实乃惊喜。不可否认,尽管王小帅也拿了不小奖项(《十七岁的单车》《左右》),但从今年形势来看,这内地电影在柏林,想必还是要看王全安了。

缘起·首部长片《月蚀》入围柏林国际青年论坛单元

从年龄来看,王全安比第六代的贾樟柯还要大上五岁;从划分归属来看,他和宁浩、陆川等人一样,同属于无法划分的一代导演。1999年,王全安拍摄了首部长片《月蚀》,立马就走上了国际电影节路线。单是这一部《月蚀》,当时就接连参加了莫斯科、杜维尔等国际电影节,同时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国际青年论坛单元。很显然,这正是王全安与柏林结缘的开始。

连跳·从《惊蛰》到《白鹿原》 柏林力保王全安

从《月蚀》的国际青年论坛单元到《惊蛰》的全景单元再到《图雅的婚事》的竞赛单元,王全安成功完成了三连跳,得奖轨迹神似土耳其的锡兰(但锡兰很快就被戛纳挖走)。之后的《团圆》,今年的《白鹿原》,柏林电影节一直是雪中送炭,力保王全安有海外风光,主动提供国际舞台。

就这十来年来看,仅凭柏林的鼎力相助,王全安是为数不多依然坚持电影节路线的内地导演,而且还走的相当之成功。打从第六代导演浮出水面后,多数人都选择了商业市场,电影节路线成为了毒药的代名词。王全安之好运,拿奖之速度频率,堪称金身不破。就连口碑比较差的《纺织姑娘》,它也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拿得了奖项,实在叫人无话可说。

如果放长眼光来看,能与柏林持有十年姻缘,这是一个电影导演的幸福。但转念一想,柏林在欧洲三大节里位居最末席。毕竟无论从电影底蕴还是星光程度,戛纳和威尼斯都要强出冰天雪地的柏林好多。尽管去年伊朗的《一次别离》已经直接走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攻坚战,然而柏林电影节还是给人主题先行,喜好政治、社会和文化冲突等议题的作风。或者,曾因政治堆砌而起的高墙,它至今依然是这座城市的一大象征。

隐忧·电影节路线与国内知名度 难以兼得

虽说电影节之间没必要厚此薄彼,王全安的创作轨迹也可能还在上行期,但人往高处走,许多导演被柏林发掘后,不出几年,立马投入了戛纳或者威尼斯的怀抱。这么看来,这或许也是王全安的大不幸,联想到他电影在国内反响一般,当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身为典型的电影节导演,除了每年电影节时抢些头条,顺道曝光,王全安在内地的知名度一直有限。直到去年,王全安以一枚鸽子蛋娶得张雨绮,立马引发了议论热潮,成为报纸版面的热门人物。话说回来,这也是一大讽刺。人们认识一个电影导演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一则关系到金钱实力的八卦谈资。在此之前,王全安与御用女主角余男保持了十年的亲密合作,余男先后拿下了杜维尔影后(《月蚀》),巴黎影后、金鸡影后(《惊蛰》)。圈内还流传有一个段子,当年拍摄《图雅的婚事》,王全安就许诺给余男一个影后大奖,不想一出手就玩大了,直接拿下了金熊。

【下一页:悬念·《白鹿原》到底能走多远】

[责任编辑:谷逸] 标签:王全安 柏林 张艺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