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竞赛片《回家》导演:未借鉴奥地利女孩绑架事件

2012年02月11日 08:33
来源:凤凰网娱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娱乐讯 当地时间2月10日,柏林电影节开幕第二天迎来了入围竞赛片的两部法语电影,《回家》就是其中一部讲述关于囚禁,自由,亲情的影片。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被绑架8年的女孩,在重新获得自由之后,对新生活的兴奋与迷失。她曾经被囚禁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地窖里,她每天都等待着绑架者出现,因为他是盖勒生活中唯一一个交谈着。她与绑架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而她与绑架者之间也逐渐建立起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最后两人之间的权力天平倾斜了过来。她开始能够对绑架者下达命令,对他长时间的工作满腹牢骚,要求他晚上开车带她出去旅行。在她被释放之后,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变化,她周围的人同样不知如何跟一位曾被长期囚禁的人相处。

对于这部法国电影的发布会,记者们纷纷对剧情中导演所要表达的绑架者与小女孩关系的变化很感兴趣。“绑架者会把自己臆想成小女孩的父亲,也许他自己也倾向于小女孩逐渐掌握的权利。而对于小女孩,她必须要慢慢掌握住控制局面的权利,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能否被保证。”导演弗雷德里克-维度这样解释道。女主角阿加莎-伯尼泽也对自己的角色有很深刻的认识,她认为,小女孩与生俱来地就有抗拒的力量,只是在绑架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而最后她也的确是毫不犹豫的追求自由,勇敢地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反而是绑架者最后绝望的自杀,在最后的关系里,小女孩扼杀了绑架者的生命。

影片让人不由得想到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坎普希的经历,同样也是被绑架者囚禁了8年之久顺利逃出。导演却强调,娜塔莎的故事和影片中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新闻也许对自己只是一个启发,主要的剧情其实都是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演员们也都没有借鉴娜塔莎的绑架事件,而是完全按照剧本去演绎。

记者会上许多影片细节性的场景导演都有一一作了解释,比如,小女孩最后哭的场景,导演认为,那是一种并复杂情绪的哭,是迷失自我的迷茫,是对父母朋友的陌生,更获得自由的喜悦。

(柏林电影节前方报道团:龚文烨)

[责任编辑:李英伦] 标签:女孩 导演 竞赛片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