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5月17日报道 法国当地时间2011年5月16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电影诗人”导演泰伦斯·马力克的大作《生命之树》在戛纳亮相。导演马力克的新作在戛纳有多么重要,有一件事足以说明:几天前,好莱坞超级巨制《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展映,在展映之前媒体记者不需要排队就可以进入影厅观看;而《生命之树》在同样的电影宫最大的影厅卢米埃尔厅展映,电影放映半小时之前,影厅已经座无虚席,一些级别较高的媒体记者因为到达较晚,没有座位而十分不满。在长达两小时十八分钟的时间里,导演马力克用美轮美奂的镜头,将自然循环的壮美和人类本质中性灵的复杂融合成一首壮阔的长诗。影片在观众中激起的反应也一如很多伟大的艺术片:有人为看完片尾字幕久久不肯离去,也有人在结尾时发出反对的噪音。
影片讲述的是,噩耗传来,奥布莱恩家的二儿子不幸去世,父母和大儿子杰克都陷入了悲痛之中,杰克在钢筋水泥的大厦之中不断回忆成长的点点滴滴。影片放弃了普通的线性叙事,而采用了一种类似于人类意识流般的叙事方法,在不断的人类成长体验中,加入自然和宗教及性灵的低语和呼唤。
纵观影片,在描写杰克成长的故事中,可以看见导演已经放弃了“拍”影片的概念,而是单纯的,用摄影机去捕捉孩子在日产生活中的自然举动,和父母情感的变化,兄弟之间时而亲密时而恶意敌对的情绪,性发育时期的不安和罪恶感,一切一切这些最微妙的情感变化和体验,导演采取了一个如空气般中立的态度,用摄影机记录下这些片段,再将片段绘制成一段一段精美绝伦的影像。如果说你在影像中看到了浓浓的亲情之间的暖意,人性的闪耀,那么一定是人物本身散发出的本质气息,而能够发掘出这一切的,则是躲在摄影机后,导演对生活,对人的宽厚的热爱。
除去“人类,神性之路”的主题,为表达“自然之路”这样一个母题,导演不惜用长达几十分钟的特效来艺术的重现了宇宙大爆炸以及地球生命的诞生,直至恐龙的出现和灭绝。表现方式不能说空前绝后,但是足够震撼绝伦,这样大长段的精美CGI特效,可说十分冒险,不喜欢者很可能因此退场,但是导演还是义无反顾的将其呈现给大家,对艺术表达自由的坚持可见一斑。
继承自己一贯的镜头美感,《生命之树》的每个镜头都清澈透明到每一帧可以截取下来,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更不用说那些壮美的自然景观,海洋、沙漠、峡谷,当影片中的人物如西恩·潘和女主角走在空旷的大自然之中时,其画面本身已带有某种启示和性灵,令人叹为观止。
影片通篇蕴含众多宗教的意象和语言,开篇便是《圣经-约伯书》上帝回答约伯质疑的词句,这段文字也很好的解释了人们因为命运而不断质疑造物主,到最后接受命运重拾信仰。
在影片展映后的发布会上,导演泰伦斯·马立克如所有拥挤的媒体记者预料般那样,没有出现。影片主角布拉德·皮特不得不用简单的语言为这位大师阐释片中诸多关于宗教、人生、性灵以及宗教的问题,可惜效果不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