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70年威尼斯五重困境 振兴之路,走还是不走?
第三部分:选片忽视好莱坞商业艺术不平衡
有中国记者谈到威尼斯电影节的红地毯时,打趣地把它形容为“5分钟红毯”,因为走上红毯的明星太少,大部分嘉宾都不是观众和影迷熟悉的名流,大家对于红毯的注意力实在没办法维持太久的时间。不得不承认,全球范围内最有人气的电影界人士,大部分仍然来自好莱坞。邀请大明星出席,是电影节普遍采取的吸引眼球的方式,但是由于威尼斯举办时间和多伦多电影节相隔太近,时值9月,距离圣诞档还有3个月,距离下一年的奥斯卡还有5个月,凡是将档期调至这个时间段的电影,基本上剑指圣诞档和奥斯卡,北美市场对于宣传造势的重要性大过一切,多伦多电影节这块阵地他们不得不抢。因此威尼斯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是为了度假,那就只能是鸡肋,舍近求远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谁都会三思而后行。
威尼斯一直秉承着弘扬艺术电影的宗旨。但是艺术电影节要维持所谓的艺术水准,是否意味着不能向大资本家低头?戛纳电影节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影展,恰恰因为他们善于协调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戛纳艺术总监弗雷茂2001年上任之后,大力邀请好莱坞制作参加展映单元,亮相戛纳红毯。威尼斯把商业片挡出去,戛纳则把有钱人迎进来,既有高端的艺术电影,也有活跃的电影市场,既有咖啡馆里的艺术家沙龙,也有私人游艇上的富豪派对,谁也别瞧不起谁。柏林一样有自己的坚持,影展总监科斯利克是政治学专业出身,所以多年来政治题材电影在柏林往往受到不一般的青睐。即便如此,柏林也懂得借用明星曝光度为自己谋福利的道理,今年竞赛片之一,马特达蒙主演的环保题材电影《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就是政治主题和商业卖点结合的范例,即使本片当时在北美已接近下片,柏林仍然把它请来参赛。而柏林的展映单元,更是不乏当年奥斯卡大热门的身影。
作为直接刺激立项和生产的场所,威尼斯影展的电影市场也仍需尽快发展。和戛纳柏林为金主们单独开辟一层楼一栋酒店作为交易场所比起来,威尼斯的电影市场不仅时间短,而且举办场地还要承担放映任务,排片和交易不能同时进行。不过看得出来,巴贝拉准备做出改变了。今年他选了多部有好莱坞明星参与的电影入围主竞赛,他也公开对媒体表示,非常高兴看到美国电影入围。希望威尼斯加大力度整饬商业运作,希望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四部分:组织运作不严密竞争范围不热烈
电影节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大派对,名目繁多任务繁重,对于组织者运筹帷幄的能力要求很高。每个人都有以貌取人,先看外表再看内涵的天性。组织工作是电影节的脸面,它是所有影展参与者第一眼认识影展的途径。如果组织纪律性不够,之后的影片质量评奖结果再出色,也难以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这么重要的面子问题,从各种琐碎的小事都能看出,威尼斯已经被竞争对手甩开太多。
这是一个势利的时代,通行的规矩是电影节的采访需要向媒体收费,因为采访是媒体借用明星的名气为自己谋利的手段。柏林平衡各方利益,由官方出面为中小媒体安排很多免费圆桌采访,戛纳官方则比较势利,片方更是挑肥拣瘦,只有在当地有钱有势的媒体才能要到采访机会。威尼斯则好像还没有把问题上纲上线到利益层面,一切从简万事自由,你们看着办吧,随意。
柏林和戛纳都是网上报名系统,网站结构规整,逻辑性强,数据库完整。威尼斯报名则是邮件传送,组委会手动筛选,网站系统性差,频频出现死链,效率很低。这可能和意大利人的生活态度有很大关系,看上去大家都是以度假休闲,顺带看片发奖的状态来威尼斯,在这里几乎体会不到竞争气氛。戛纳很多群众活动,各种八卦传闻看似无组织无纪律,实际上都是在官方的监督下完成的。戛纳的组织很适度,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章程,能增加影展的关注度和知名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伤大雅,何必为了追求制度的严谨而破坏了兴致呢。
戛纳注重拉拢关系,培养自己的嫡系导演,某个年轻导演在戛纳一旦成名,戛纳就会反复邀请他回来参赛或展映。威尼斯和柏林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也面临发现新人之后立刻投奔戛纳的窘境。威尼斯每年选入如此大比例的新面孔,实属无奈之举,除了艺术电影多元化的考虑之外,在威尼斯成名的导演留不下成不了体系,一直是威尼斯面对的尴尬现状。官方目前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多年来有意维持和乔治克鲁尼的良好关系,频频邀请他参与的电影参加展映,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应对举措。
第五部分:多伦多风头日盛新影展星火燎原
多伦多电影节的崛起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加拿大人看准了国际电影节的大形势,明白以自身的积淀,难以在竞赛类电影节中立足,索性高举跟风奥斯卡的大旗,不搞官方评奖,将举办时间放在9月初,利用北美坐标广结善缘,视野广阔。火并奥斯卡的片商们纷纷抢滩多伦多,为总共300多部电影北美圣诞档和小金人造势,以多伦多为起点,逐渐将宣传攻势扩张到整个北美。多伦多影展借助地缘优势搞多种经营,和奥斯卡、欧洲三大节错开时间和主攻方向,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片单一出,媒体和影迷普遍表示略感失望,面对这份缺乏星光的片单,大家纷纷表示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而今年参展多伦多的电影几乎囊括了威尼斯最重要的参赛电影,并且包含很多剑指奥斯卡的文艺类型片。从前期的造势效果来看,多伦多阶段性取胜威尼斯。
随着技术进步,拍摄器材愈发便宜易得,非专业人士接触电影作品的渠道愈发多样化,有想法有创意,敢于自己动手把创意视频化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电影制作群体基数大,成才的比例就高,但A类影展名额有限。那些没机会参与三大电影节的优秀影片,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规模小一些的影展,从另一个方向带动了星火燎原之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罗伯特雷德福当年为了扶植美国独立电影,仿照欧洲电影节的模式创办了圣丹斯电影节。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圣丹斯的得奖片频频反攻欧洲电影界老前辈的阵地。去年的《南国野兽》(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今年的《雪崩王子》(Prince Avalanche)《弗鲁特维尔车站》(Fruitvale Station)都是从圣丹斯走出来,在欧洲三大节斩获重要奖项的代表。前任总监穆勒在罗马电影节甫一上任,就凭借自己多年在洛迦诺和威尼斯两大影展积累下来的人气和影响力,活生生把媒体报名数提升了50%,受到这样一个不可预测的对手的挑战,威尼斯电影节要更加努力维系在意大利本土的地位。包括已经自成体系的洛迦诺、圣塞巴斯蒂安、东京等影展在内,全球范围内的新兴势力都在向欧洲传统势力下战书:并不是只有你们三大节会玩艺术。
戛纳柏林采取的战术很干脆直接:世界范围内挖掘新人,抢夺人才从娃娃抓起。戛纳于1998年创立“电影基金”单元,专门挑选各个地区已经拍过短片的优秀青年导演,资助他们拍摄长片处女作。柏林也设有“天才学院”单元用来培养青年才俊,今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一部长片处女作《和谐课程》(Уроки Гармонии)技惊四座,导演埃米尔拜加津正是柏林青训结出的硕果。威尼斯若要振兴整体质量,应从年轻人入手进行选拔和资助,开源盘活一整套人才养成体系,打响“威尼斯制造”的商标,到时就会有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投奔威尼斯,他们对威尼斯的忠诚度会越来越高,从中发掘出新时代的费里尼将不再是奢望。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相关专题: 2013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娱乐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209903
1火车上的艺考女生[高清大图] -
1159808
2[独家]小彩旗回家过年图集曝光 同杨 -
1148802
334岁殷桃新话剧挑战“全方位”激吻[ -
1109914
4港媒:大陆国宝级影帝澳门豪赌 欠债千 -
1086081
5柴静家族曝光:曾祖父是秀才 -
928959
6孙俪怀二胎挺孕肚踩高跟鞋出席活动[高 -
894566
7话剧《茶馆》开启三地巡演 濮存昕杨立 -
890425
8林志颖千万跑车被撞毁 友人驾车酿车祸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