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评《逃离德黑兰》:政治惊悚片的教科书

2013年01月11日 07:46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亵渎电影

《逃离德黑兰》海报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本-阿弗莱克大学时的专业就是中东问题,他当年还写过几页关于关于伊斯兰革命的论文,只是一直没从这个专业毕业而已。当年他就知道这个CIA策划的“阿尔戈号”事件,觉得这会是一部好电影。小本对于中东问题一直很感兴趣,当《逃离德黑兰》电影项目启动之后,也做了很多研究和调查。

如今好莱坞的主流电影拍摄更像是一个制造过程,剧组前期总是会在电影的观赏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上反复权衡,寻找最佳的可拍摄方案。除了是事件取舍上下功夫,各种真实历史的细节也是重中之重,这些就关系到服装、化妆和艺术指导等部门的前期工,但很多时候好的故事总要来点贴油加醋。当然,这对回归“老本行”还拿过奥斯卡最佳编剧的小本来说都算是强项。

简单直接的美式主旋律

本-阿弗莱克做导演看上去比做演员更有前途,对于做导演他自有一套方法,他认为好电影要依赖一个好剧本,要找到合适的演员,然后百分百的信任演员的演技。《逃离德黑兰》的剧本确实改编得很完美,有着标准的政治惊悚片的类型片结构,紧张刺激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道德上善恶分明的美式主旋律,在事件的取舍上也做着减法,让故事尽可能的简单直接。必要的背景铺垫和真实新闻素材的植入让影片的主题变得更加厚重,CIA、好莱坞工业以及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政治问题的种种元素更为影片增添了话题性和可看性。

电影一开始用动画配合着旁白简单介绍了伊斯兰革命的背景之后,剧情就进入到美国大使馆被数百名伊斯兰教学生攻陷。商业性质的类型片的娱乐性就取决于展示视觉奇观和剧本的高潮制造,在剧本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两个情节点确定之后,如何按照场次制造观影情绪上的高潮,这都是有迹可循的。片头的攻陷大使馆,六名美国人千钧一发时逃出,CIA最终采用人质解救专家托尼-门德兹(本-阿弗莱克饰)的营救方案,虚构的中东科幻大片《阿尔戈号》建组宣传以及进入伊朗之后的很多戏份都是观影情绪上的小高潮,自然影片出色的剪辑、配乐和摄影也是必不可少的。剧本的故事编排和节奏在技巧上绝对一流,层层叠加推进,后面四分之一都是好莱坞商业片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真可谓天佑美利坚,坐拥了天时地利人和,最后一刻化险为夷逃出升天。

弱化政治因素倾力打造个人英雄

好故事自然会有添油加醋的地方,比如最后一刻伊斯兰警察的机场追机戏,也有主角在情感上陷入婚姻危机等好莱坞主流电影常用的情感升华手段。这就像不放过任何一次煽情的年度西班牙催泪弹《惊天巨啸》或者今年奥斯卡纪录长片单元的《冒充者》和《寻找小糖人》一样,无论影迷们怎么觉得狗血离奇,只要最后亮一下真实事件中人物原型的新闻照片和之后的人生,再狗血都能被人原谅,大家心里会自我暗示这都是改编自真实。也许有人会抱怨这类好莱坞商业片的套路化模式并无新鲜感,主角的家庭问题,有惊无险的内部阻力,歌颂真善美的主旋律故事。但这就是一部价值观绝对正确的电影,有意弱化了政治因素和美国伊朗的利益关系,将故事的重心全在个人英雄主义的人质解救过程上。对于好莱坞政治惊悚这一类型片,本片以后可以拿来当范本教科书了,导演的处理手法和表现方式都让人联系到法国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的经典作品《Z》,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都带着强烈的政论色彩。

作为小本的第三部导演作品,他的掌控能力让人惊艳,特别是有意模仿1980年代电影风格的摄影和剪辑,让影片呈现出一幅老派的气质,仿佛出自某位老导演之手。本片也是奥斯卡的大热门之一,匠气十足,电影的每一环节都很完美——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摄影、剪辑、配乐、化妆及发型设计、服装、艺术指导和约翰-古德曼和艾伦-阿金等几位配角们都是奥斯卡级别的水准。如今奥斯卡前哨战的各种颁奖几乎都已经出炉,《逃离德黑兰》也是一路紧随凯瑟琳-毕格罗的《猎杀本-拉登》,几乎和后者平分了各家的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三个奖项,小本也第一次提名了导演工会奖,今年奥斯卡的这几项大奖也很像是这两部电影的终极大战,不过最佳导演阵营里小本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是李安

凤凰娱乐独家专稿,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高晓雯] 标签:德黑兰 惊悚片 政治惊悚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