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绑架”几代中国人蜂拥买单 变形金刚力道何在

2011年07月25日 16:15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变形金刚3》上映首日“绑”走一亿人民币。虽然影片的口碑和票房有着不小的距离,导演迈克尔·贝也以鄙夷的态度公开对抗着负面评论,以电影“只拍给变形金刚迷看”来强硬自己的不服,这反而像一针催长剂,给已经带着传奇色彩的《变形金刚3》涂抹上更神秘的色彩,让排队买票的队伍反而越来越长。

从只赚几块钱的玩具到百来元一张票的电影,“威震天”、“大黄蜂”已经从家长要起早排队给孩子抢买的炙手可热的玩具,成长为银幕上的新偶像——这么一个从玩具起家的老金刚,20年前能赚我们的钱,20年后依旧能打开我们的钱包,吸引我们掏出更多的钱来买单。

本就对这样的电影没有太多的艺术期待。但,就是这样一部没有内涵,除去眼花缭乱的特效之外一无是处的狗血大片,硬是以一种排山倒海式的方式将其他影片给淹没了 ,逼迫其他十几部影片全部下线。“变形金刚”的力量在哪里?

两年前,《阿凡达》来了,于是,我们带着对外星球的好奇和想象,带着对人类未来生存可能的关注,走进影院去看《阿凡达》;今年,《变形金刚3》又来了,中国观众带着“变形金刚”情结去看影片的想像力……“变3”把难以进步的中国电影逼出了银幕,中国电影在《变形金刚》面前除了躲避让路似乎无路可走。看着金刚们变着花样打架,特效异型人赚走了观众大把大把的钱,留下的,是中国电影的大悲大哀。

穿越时空情有独钟

堪称让中国人骄傲的刘翔在电影《变形金刚》上映首日站台,并对《变形金刚》有所感言,大有“变形金刚”伴其“成长”之意。

刘翔说的是实话,因为不仅刘翔有体会,几代中国人对“变形金刚”都是记忆犹新。

小时候的刘翔买变形金刚玩具玩,今天的刘翔从电影《变形金刚》分得一杯羹。不管刘翔为《变形金刚》站台拿了多少钱,《变形金刚》首日过亿的票房里有刘翔的一份功劳。《变形金刚》“绑架”了刘翔,而刘翔“绑架”影迷,为《变形金刚》的钢丝、铁丝们再添一把火。于是,首映进账一亿的发行方把《变形金刚》的未来目标定在了超越《阿凡达》上。

一部电影敢把刘翔作为商业运作的手段,充分说明人家的自信,同时,更重要的是,人家电影制作者吃准了我们对“变形金刚”的心理需求,商家不会轻易花大钱请刘翔;而在刘翔身上花的钱一定要成百上千打着滚儿地挣回来。因为在刘翔身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变形金刚迷有千万之巨,超人迷、星战迷、魔戒迷,根本无法和“变迷”比历史、比深刻。

首映第一天、首周末,各大电影院买票的长队排出几十米远,电影院的所有银幕几乎全是《变形金刚》的天下。《变形金刚》绑了一亿人民币,绑了刘翔,从玩具到电影,“变形金刚”穿越时空牢牢绑住了影迷们的心。

玩具先锋 赚钱升级

“变”迷不分大小。有80年代玩日本来的“变形金刚”玩具成迷的,也有直接从美国电影启蒙成迷的。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变形金刚”玩具像上了迷魂药似的,让大人孩子着迷。当时的“变形金刚”玩具,冲垮了中国孩子“土造”式的娱乐模式,成为孩子们手里独一无二的玩具“魔具”。从那个时候,“变形金刚”就开始迅速地走进中国孩子的视野,成为中国孩子手里情有独钟的玩具“先锋”。

精明的美国电影人把玩具“变形金刚”先变成了动画,现在又变成了高科技的电影,这种连带的玩具情结自然让《变形金刚》轻易地占据了中国市场,情有独钟自然不在话下了。不过,那个时候玩具赚的只是几块小钱,到了今天的电影,则2D、3D、普通银幕通吃,特别是3D和IMAX双剑合璧,足够让影迷们乖乖掏腰包了。涨到上百元的电影票价,从玩具到电影,《变形金刚》真是打着滚儿地在赚钱。

咱家3D无人看 人家3D半夜

《变形金刚》玩的就是这个“范儿”,不到夜里不首演。每一部都是夜里的首场。《变形金刚3》北京是在凌晨零点演的首场,电影院门前就跟过节似的,人来人往。影迷们的等待变成了期待,变成了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影迷们观影后的说东道西变成了一种最时尚的谈资,至于迈克尔·贝拍出的是不是一部比一部好看,《变形金刚3》是不是一部大烂片,走出影院的喜洋洋的影迷们根本不作什么理性的评价。看了就是满足,就是娱乐,于是,《变形金刚》就这样爽气地绑架着影迷们的心灵,踏上了它自己的营销之路。

《变形金刚》的3D银幕最火。占据了所有大影院的大部分影厅,每场还是要排长队买票。《阿凡达》在中国市场成功后,中国电影人誓言旦旦地说要拍出超越《阿凡达》的3D,现在的结果是,我们在3D上花了几十亿的资金,却没有达到《阿凡达》在中国的票房零头。这种差距的根源是中国电影人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营销,和人家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近两年来,虽然中国自己的3D影片,也不断传出请美国制作团队的新闻,但是据记者了解,全无成形。这之中或许是根本请不起人家,只是说说而已,或许只是一种营销方式,但是漠视电影技术是中国3D影片失败的根本原因。据不完全统计,《阿凡达》之后,中国开拍了近20部3D电影,但是在市场上却无一斩获。我们总以为也准备好了电脑技术,但是我们缺乏把技术变成创造的复合型电影人才。这是拍摄3D电影的基本保障,目前,我们还是空白。

中国电影井底蛙

从玩具升级为电影,“变形金刚”成了几代人的情结。绑架几代人的《变形金刚》必将创票房新高。大黄蜂、擎天柱带着一颗珍贵的童心理应得到掌声。因为美国人用世界共通的语言——电影,又给中国电影人上了一课。

我们可以给《变形金刚》挑出一堆毛病,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认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商业片,中国电影人不能就此一百个不服气,那些牛气哄哄地说我只为中国人服务的电影人,就是可怜的井底之蛙的思维。

既然电影是世界语言,我们就该把眼光放在世界市场。大把赚票房的,无论《阿凡达》还是《变形金刚》,故事都是全球化视野,而中国电影里的国外元素,还只是几部冯小刚电影里出现的欧美日本外景,或者是海外取景的香港动作片,但仍然仅限于华人圈的文化背景。说话少做实事的张艺谋导演用国际团队来拍摄《金陵十三钗》,他对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位置看得很清楚,中国电影光靠自己的力量不行了,当今再拍《红高粱》,已经不能屹立在世界电影的前沿了。《金陵十三钗》用国际团队来冲击国际市场,用带有国际视觉的中国故事,来尽快缩短中国电影和世界的距离,《金陵十三钗》也许是张艺谋的一个大胆尝试。

[责任编辑:李琳] 标签:变形金刚 票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