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哈利-波特》10年赚了上千亿 抢钱比魔法更牛

2011年08月07日 23:40
来源:重庆商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深度解析

中国版“哈利”

何时出现?

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哈利·波特,能既通过电影卖钱,又能通过衍生产品创造巨大财富?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著名发行人高军、电影人程青松和好莱坞专家毕成功,有趣的是,他们的观点正好是三派。

教育制度是关键

悲观派:程青松

程青松认为,中国的电影产业没有真正的工业化,还处在手工作坊时期。“国外拍片,直接目标对准的就是商业化,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且不受约束,可以拍自己想拍的。”程青松认为,国内导演普遍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算有创新,也不能放开手脚大胆拍自己想拍的影片。他还将矛头直指国内的教育制度:“一个中国小孩,从小被灌输的是一套扼杀想象力的东西,父母和学校老师通过威胁和恐吓,用他们自以为是的权威来压制孩子们的自我发言权、剥夺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也表示,《西游记》中的每一个故事拿出来都可以单独拍成魔幻系列大片,“《聊斋志异》里的鬼怪故事,还有《山海经》等等……中国从来不缺乏这样的题材,其实古人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你难道能否认《哈利·波特》里的摄魂怪不是盗版咱们《西游记》里的蝙蝠妖?很可悲的是,中国最后只能拍《还珠格格》。”

先不亏钱再说赚钱

中立派:高军

高军直言,现在的内地影市不缺钱,缺创意:“中国导演拍片一门心思琢磨的是什么样的题材能拍,什么内容让拍。而西方导演拍片想的是我要拍什么样的,我要拍得多好看。”而他和程青松一样,对目前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颇有微词:“中国电影要审查,这不让拍那不让拍。西方电影凡事不禁,只要能拍得好看。”

至于电影衍生产品,高军的观点是:“相关产品市场开发不全,经营环境不完善,电影人缺乏通过相关产品赚钱的意识,当然就不能创造财富了。”他甚至不忘爆料:“先别说拍《哈利·波特》这样的系列,上半年的大片,比如《战国》啊、《武侠》啊,全是赔钱的,先把这些钱赚回来再说吧。如果真能出这样的系列,那就是我们的电影市场和美国同步的时候了。”

《大闹天宫》或是一个节点

乐观派:毕成功

钻研好莱坞电影的毕成功认为,电影归根到底是青年的消费,只要打动了这个年龄层的观众,衍生产品也会成功。“主要集中在15~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喜欢收集纪念品。所以好莱坞的主打牌,都是魔幻和科幻题材。”

毕成功表示,衍生产品带来的收益成功的还有《星球大战》系列、《蜘蛛侠》系列和《赛车总动员》:“尤其是《赛车总动员》,虽然只有一部,但衍生产品的收益已达到了68亿美元,你看这3个系列,一个是科幻题材的,一个是都市幻想题材的,还有一个是动画加幻想。但我们一旦涉及到动画、魔幻和科幻题材就没办法,主要是技术和资金方面”。

另一方面,从市场环境来看,内地影市也有硬伤:“好莱坞电影,除了票房,可以卖海外和DVD版权,可以通过有线电视付费,收回成本,我们就不行,海外卖不动、盗版满天飞。所以实际上内地电影的成本回收就只看票房和植入广告,在这种巨大的成本回收压力面前,投资商也会想,与其做衍生产品,何不干脆多做点硬性广告?”不过毕成功表示,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我猜制作方也在等明年的3D-IMAX版《大闹天宫》出来;如果《大闹天宫》的3D制作水平达到了观众的要求,我相信接下来就会有很多充满想象力的电影出来。”

[责任编辑:王春蛟] 标签:哈利·波特 Wii NOOK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