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台湾影评人张靓蓓:全球只有内地电影市场走上坡路

2012年10月01日 12:21
来源:凤凰网娱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凤凰娱乐专访台湾影评人张靓蓓

凤凰网娱乐讯 9月21日,跟随台湾代表团前来参加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台湾著名影评人,资深电影记者,《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声色盒子:配音大师杜笃之的电影梦》等电影专著的作者张靓蓓来到凤凰娱乐专访间,接受了凤凰娱乐记者的专访。采访中,张靓蓓以一个台湾电影评论家、报道者和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了一个媒体人在电影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对比和评价了新老两代台湾电影人的差异,也剖析了台湾电影市场和内地电影市场的格局。谈到近期要代表台湾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逆光飞翔》,她认为影片虽然关注的是个体的情感,恰恰最能打动人心。她还透露了李安导演的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一些细节,她评价这是李安导演在拍自己的《天问》,是他对哲学终极命题的思考。

张靓蓓采访过大量的优秀电影人,参与报道过很多国际电影节。但是她本人面对采访时却谦和、温柔、乐于与人分享感受。她提到,每此采访对象展露出真性情的一面时,就是一个“Magic Hour”,她自己也会像挖到宝一样兴奋。与她的对谈,也充满了无数个“Magic Hour”,不时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热。

【谈新老两代台湾电影人】

新浪潮一代知识结构更完整 后辈还有很多路要走

张靓蓓是台湾电影新浪潮的记录者,她曾经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见证了《悲情城市》荣获大奖的过程,她与杨德昌侯孝贤、吴念真、朱天文等台湾电影人都有不错的交情她认为,杨德昌、侯孝贤一代是“书写的一代”,他们更喜欢用笔,而不是电脑来记录传播信息,他们都有深厚的阅读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而新兴一辈的电影人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喜欢通过网络来完成,而在获取海量信息的时候,能不能完全消化,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杨德昌、侯孝贤展露头角的时候,给出的东西很完整,很成熟的作品,让人很震撼。而新一辈影人还有很多路要走。

提起台湾电影新浪潮,张靓蓓也有些遗憾“他们分掉了,很可惜。”她说之前的新浪潮一代很亲密,你可以在杨德昌的电影里看到侯孝贤或吴念真,他们会相互扶持和帮助。她评价杨德昌导演“是个天才”,他说杨导做事情要求很高,当现场的工作人员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就会在现场发脾气。但私下里是可以为朋友拼命的人,但做他的朋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对朋友要求也很高。而侯孝贤导演比较温和,最多在片场只是“虐待”自己,用脚踢墙把脚都踢伤了。谈到这些细节的时候,张靓蓓忍不住笑起来,可以看出那些记忆都被她珍藏得很好。

【谈媒体责任】

媒体不应只报道八卦要书写和记录电影历史

当被问及媒体人在电影历史中的作用和使命时,张靓蓓殷切地对现在的媒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现在很多媒体更重视的是“八卦”,比起过去的电影记者来说较少地关注电影本身。八卦事件是读者比较爱看的东西,这是人性所致,但并不代表用户只需要八卦。媒体记者在做每个电影报道的时候,都是在书写和记录历史,所以要有自己的坚持。

张靓蓓曾见证过《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的珍贵瞬间,她说那是她第一次参与国际电影节的报道,为了争取去机会,她还联合了其它几家报纸的记者去游说各自的主编。没想到第一次出征就有幸亲眼看到《悲情城市》拿奖。她兴奋地坐在街边的咖啡馆,用纸笔写下报道。

 

【谈两岸电影现状】

台湾电影小格局并非坏事

《逆光飞翔》将代表台湾电影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角逐,不少媒体都担忧在很多大片面,这样一部讲述普通人个体情感的影片会显得格局不够大气,缺乏竞争力。但张靓蓓却毫无这种担忧,她告诉凤凰娱乐的记者,她认为这恰恰是台湾电影的一件好事,因为个体的情感和生活能够更鲜活地记录历史。观察奥斯卡外语片奖的往届获奖名单,《入殓师》、《一次别离》这样的影片更能打动人心,获得认可。

对于台湾本土化电影再度引发观众追捧的现象,张靓蓓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一日,她去电影院看电影,她的侄子向她力荐林世勇导演的《BBS乡民的正义》,因为他的侄子就是BBS的忠实用户。这说明年轻一代的观众更喜欢与自己生活贴近的影片。

全世界只有内地电影市场在走上坡路

对于内地电影市场,张靓蓓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她说现在全世界的电影市场都在走下坡路,只有内地电影市场在走上坡路。这个现象全世界都注意到了,大家都非常关注内地市场,她希望两岸影人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谈李安导演的新片】

《少年Pi》是李安的“天问”

张靓蓓作为《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的作者回答了有关李安导演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问题。她说她并没有比普通观众看过该片的更多片段,也只看过片花。但她认为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拍导演自己的“天问”,她向李安求证这个看法,没想到一语中的。李安承认:就是他的“天问”。她说李安就是像屈原写《天问》一样,是在拷问自己的信仰。因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问“人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这样的哲学问题。

李安仍关注华语电影不会忘了根

李安导演一直生活和工作在美国,不少评论担忧他会失去对华语社会的观察。张靓蓓说,李安导演每年金马奖都会回来,也一直都关心台湾新一代导演的发展。除了关注评论之外,也会看一些新片。张靓蓓说:他会关心这块土地,也关心整个大陆的发展,因为这是他必须要关注的。人不会忘了根。

[责任编辑:钟宇飞] 标签:影评人 电影市场 上坡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