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宫》21日晚大结局 被观众批“弱智”“山寨”(图)

2011年02月22日 07:58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T|T
0人参与 打印 转发

剧照(图片来源:资料图)

北京晨报2月22日报道 湖南卫视热播剧《宫》(内地版韩版)昨晚上演大结局,在饱受“脑残剧”诟病的同时,收视与话题的确造成了一时之热。面对类似“弱智”、“低端”、“山寨”的负面评价,编剧于正无奈回应,“戏红是非多。电视剧的功能首先要娱乐,其次才是寓教于乐,《宫》在本质上跟《快乐大本营》和《非诚勿扰》是一样的,观众不必上纲上线。”

质疑一 穿越可容忍 硬伤不应该

作为一部穿越剧,大可不必按照所谓历史正剧的标准去要求,剧情狗血一点、扯一点都能容忍,但类似“尚书房”写成“上书房”这种硬伤还是不要犯的好。对此,于正解释说,“这个错误我承认,下次肯定不会再犯了。但是像‘唐三彩不应出现在太子别院中,因为古代它是陪葬品’的说法我不太同意,就像现在有很多喜欢玩收藏一样,清朝肯定也有这样的达官贵人,不然怎么会有唐三彩流存到现在呢?另外,有很多约定俗成被观众接受的东西,我明知道是不对的,但没有必要去改变。比如,清朝是没有‘皇阿玛’这种说法的,历史上叫‘汗阿玛’或‘父皇’,如果改变了观众反而觉得别扭。”

如此以来,是否有“迎合观众、将错就错”之嫌呢?于正认为,“有关‘九龙夺嫡’这种深宫内帏的东西不会出现在历史课本上,这段历史充其量就像是清朝的八卦,只会出现在评书中,《百家讲坛》对这类题材才会感兴趣。”

质疑二 剧情太脑残 低幼受误导

对于“《宫》剧情脑残,吸引低幼观众”的评价,于正表示,“琼瑶的任何一部作品的影响力都超不过《还珠格格》,这是事实。现在的观众是文化水平低,但欣赏水平高。我今年33岁,可能像我这一代人文化水平较高,但都不看电视,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看,他们才是收视的主流人群。《宫》最开始我写了两集,严格按照历史写的,我觉得特别棒,但我家保姆说不好看,我就废掉了。后来我就想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现一个少年成长的过程。它就像《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一样,就是让观众的情绪松弛就足够了,不必上纲上线。”

而至于剧中的离谱情节会不会误导年轻观众对于历史的认知,于正认为,“历史课本上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而不会是九龙夺嫡。电视剧的功能首先要娱乐,其次才是寓教于乐,我倒认为这恰恰可以引发青少年对于那段历史的兴趣,如果他们能借机去通过图书等别的方式了解的话,恰恰是普及了那段历史,倒是一件好事儿,就像晴川在现代社会时就是个‘雍正控’。”

■记者手记

实话实说,由于工作需要,我看了《宫》,但是实在有点看不下去。偶然有天发现身边和网上竟然有很多人在讨论这剧,既有追杨幂冯绍峰的小粉丝,也有不少人在探讨如此烂的剧为什么能这么火?烂的理由无非是借着穿越剧的外壳,“言情、恶搞、历史、偶像、狗血、山寨”,没有任何顾及的把什么元素都往里装。虽然对很多剧目奉行着“不喜欢不要看,边看边骂净添堵”的原则,但还是要说两句。

一部影视作品可以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但艺术的真实和逻辑的合理性是必须有的。同样是古装剧,《金枝欲孽》、《大长今》这样的剧为什么能收视口碑双赢,无外乎做到了上述两点。而像《宫》或许永远不可能成为经典。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像“一锅乱炖的大餐”与“一道精致的菜品”,前者解的只是一时之饥,后者值得细细去品。

■穿帮链接

“穿帮镜头”成为国内古装剧难以去除的魔咒,即便是穿越剧亦如此。《宫》被网友挑出了二十多处穿帮镜头,目前流传于网上的照片就包括了水龙头、空调,先打左脸再打右脸,伸出左手却变右手等。于正说实在是冤枉,“很多图片都是工作照片,像拍到工作人员打手机,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剧中。”但即便抛开这些道具上的“栽赃”,一些历史硬伤却是实实在在。

●八阿哥和九阿哥被削去宗籍后,雍正为他俩改的两个名字,完全反了,历史上八阿哥是叫阿其那,九阿哥是叫塞思黑,可在《宫》中,八阿哥成了赛思黑,九阿哥成了阿其那。

●四阿哥说记得他小时候赫舍里皇后给皇上做过一件龙袍,四阿哥是公元1678年出生的,而赫舍里皇后在公元1674年就去世了,四阿哥小时候怎么可能看到赫舍里皇后给皇上做龙袍呢?

●某集,八阿哥和九阿哥竟然走在皇帝专用的御道上,这岂不是犯了死罪。

●剧中阿哥们读书的地方写着“上书房”。“上书房”是道光年间才改的,之前都叫“尚书房”。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观众 弱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