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林沛理:春晚构成中国人的文化身份
林沛理
除夕辞旧岁,阖家看春晚,在近30年来已成为中国人庆祝春节的传统“新”习惯。1983年首度于央视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有着“精神年夜饭”之美称。它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仅是一个电视节目或联欢晚会,更是新春和团聚的象征。凤凰娱乐独家专访香港学者、资深文化评论人林沛理,从文化角度解读春晚及其背后的内涵。
春晚模式不同于“中国好声音”
谈到对春晚的印象,林沛理认为春晚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具有界定性(defining)的电视节目。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今日的中国已从农业社会发展成现代社会,电视和大众媒体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春晚将传统的春节和现代的电视联系起来,使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在此融合,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作为曾经成为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春晚的模式并不像“中国好声音”等节目,通过购买他国模式来运作,而是完全“中国制造”,是能够界定“什么是中国”的电视节目。
港人对春晚反应冷淡
当被问到春晚是否可能走进香港人的生活,林沛理回答亚洲电视有做春晚,但香港观众反应相对冷淡,甚至抗拒。TVB也有尝试做和香港文化相符的类似春晚的节目,以发展新的节目形式为考量,但林预计港人热情度也不会太高。
谈到哪个香港节目可以和春晚相比,林沛理认为,现今互联网时代没有和春晚对等的香港电视节目,过去香港的台庆和香港小姐竞选等节目还可以与其比肩。当时香港社会较为单调,没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娱乐消遣,电视台具有将社会凝聚起来的力量。“当时播放《狂潮》电视剧,大家都赶着回家看大结局。”而如今香港电视已经失去了这种影响力。
没有春晚的香港人用什么方式庆祝春节,填补自身的文化需求呢?林沛理给了一个很“玄”的答案:“其实香港人很迷茫,当内地观众看春晚时,他们则在寻找着自己的文化身份。”
巩固中国人的文化身份
林沛理提到,春晚是一代中国人文化身份的构成部分。中国人的文化身份,是指中国人的身份特点,其中一个便是重视传统。春节不同于由外地传入的圣诞节、情人节,是中国本土的节日;它也不像全世界共同庆祝的元旦,而是独一无二的,仅由中国人庆祝的节日。人们在庆祝春节时,也在肯定着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小范围庆祝春节,春晚通过大众传媒进行推广和包装,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通过看春晚,观众认识到自己并非传统的“旧中国人”,而是现代的中国人,有助于观众巩固自己的文化身份。
春晚凝聚力大减
作为除夕夜的精神盛宴,春晚每一年都在变化和创新,林沛理从这一现象看到了中国电视业的发展和转型。过去观众选择不多时,春晚理所当然成为全民娱乐。然而,在各种卫视晚会和电视剧冲击下,如今的春晚成为了较为传统的庆祝方式,未必能满足到观众的需求。同时,人们对于春节的观念日益薄弱,作为团圆标志的春晚凝聚力也大大减少,能吸引观众的往往在于电视节目是否足够娱乐性。“春晚的演变,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关专题: 2013年央视蛇年春晚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娱乐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209903
1火车上的艺考女生[高清大图] -
1159808
2[独家]小彩旗回家过年图集曝光 同杨 -
1148802
334岁殷桃新话剧挑战“全方位”激吻[ -
1109914
4港媒:大陆国宝级影帝澳门豪赌 欠债千 -
1086081
5柴静家族曝光:曾祖父是秀才 -
928959
6孙俪怀二胎挺孕肚踩高跟鞋出席活动[高 -
894566
7话剧《茶馆》开启三地巡演 濮存昕杨立 -
890425
8林志颖千万跑车被撞毁 友人驾车酿车祸